• 10

1997 CR-V RD1美規整新-初心篇

一代真的 體質優良
老車二手價 一直都有人收去大改 降車身 改渦輪 甚麼玩法都有

再次印證了那句話 很多大人買給孩子的玩具 其實都是滿足自己以前的渴望






讚!老車真的不好養,除了有愛還要有錢,很多零件台灣都斷料找不到,必須要從國外找!
我家裡還有2台20幾年的老lancer,一路整理過來真的還蠻燒錢的!
樓主真的很厲害啊!整理的很棒
請問準備多少預算來整理這台神車呢?
阿福的網宅II

無預算上限,爽改啥就改啥。🤣

2025-07-18 22:59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1997年,我人生第...(恕刪)


厲害喔

我是沒那個耐心
如果買
直接買新的
阿福的網宅II

愛玩車,沒東摸西摸就混身癢。🤣

2025-07-18 22:59
a900500642002 wrote:
感謝分享五分...(恕刪)


甘溫。

抽空整理下照片再逐步更新。
sh_x_lin0717 wrote:
期待後續的文...(恕刪)


您客氣了!🤣😘👌
Eigen wrote:
阿福的網宅I...(恕刪)


這台零件蠻好找的呀,畢竟有國產,現在都還買得到全新的保桿、頭燈。
只是新品大多是副廠件。
價格也相當便宜,副廠保桿也才1200蝦皮就有賣了。
引擎腳這些,通通都有。

真的比較需要花點心思找的是本田原廠已經停止供應的Z1這支變速箱油。
我跑原廠保養,原廠沒這支油不敢換。
但油行通常是會有的。
找對應的保養就是。

30年老車了,引擎油封劣化、變速箱油封劣化需重新拆開換新墊片重新封,啥車都一樣。
我開廠內的地瓜R-line 2019全新車,五年不到就在漏,開厚蘇、米漿、漏油不是當飯吃剛好而已,這沒啥好大驚小怪。
這台RD1畢竟快30年,橡膠製件,放著不開車劣解是很正常的。
自己在汽車產業作內外觀件,就沒見過更耐操。
橡膠類縮水千分之5以上都是正常操作。
老車才能這麼耐,現在都環保材質,全新車丟外面不用開,放5年,車窗水切都只會讓比這台1997年的RD1更糟糕而已。

引擎室的管路,現在的車,哪台能跟這台比。
快30年,清洗乾淨重新上保養,也還有7-8成新。
現在的製件,引擎室旁高溫的,都快乎企呀。

懂玩就行,不懂玩,當然多貼點買新車。

我50了,就看不上現在的新車,沒一台會讓我蹲馬桶也癢、睡覺也癢。
豐田車哪台我沒開到,三田車型,都常開唄!
厚漏全新車我也買過不少台,開發哪台車case就抓來開3-6個月都基本的。
有開也好,沒開也沒差,年紀到了,幾十種新車都開過,就無感了!
之前也常分享本田新車開箱文。
現在懶兮寫,開心寫老車文。🤣

就看上眼老車,這台RD1沒收藏一台,感覺沒混過汽車設計開發產業。

會不會養,這是自己對車子認知多少,對車有多少熱情投入。
只把車當代步,就跟愛三不五時跑保養廠的車主對車子定義就南轅北轍。

愛丟咖慘兮。
在汽車產業,初心就是喜歡車子。
不摸兩把,就咖撐癢。

但對電子花車,只有越來越無感。
我不需要車子的大屏幕、不如給我油溫、水溫、四輪胎壓。
大叔了,就是玩我們年代的產物,感到興奮,才會睡不著。
就不是年輕人這個同溫層,喜好不同。
阿福的網宅II

Eigen 我沒說不是呀!是本來就是我的大玩具呀!錢我出的,小朋友有得練開、代步就不錯了。是要喝父母奶水奶到多大!自己多賺點,自己愛怎麼樣都行!😘

2025-07-19 0:08
nickyao

Eigen 傻眼ㄟ,福大的文章開頭就開宗明義的說這台RD1就是福大自己想玩的車順便讓剛出社會的女兒練手,而且福大是從事汽車相關產業,肯定會把車完整整理好再讓他女兒開,好好看文章很難嗎?

2025-07-19 9:36
RYAN1969 wrote:
請問有接OB...(恕刪)


第二任車主有裝。
很好用。👍
carloszhang wrote:
阿福的網宅I...(恕刪)


三星CR-V我也開過呀!
三-四星Kuga我也開爽爽。

我作汽車內外觀件,有我們自己身為工程師對結構件的看法。
跟模範生、照表操課是不同的。

星等我只會當參考,但我更在意車廠車體鋼材用多少Mpa,鈑料厚度多厚0.5還是0.8還是準歐/美規1.0-1.2mm。是單層組立還是三層結構件。
我爲何收動力較弱的12X匹美規初代版本,但沒想收三陽國產14X匹版本,多快20匹不香嗎!香!
但對我而言,TownAce VAN 90匹都辣150了、Jimny JB74都辣過166、MondeoMK4 TDCi 140匹南高都辣過212、Fit MK3 193、Big Yaris 188。

馬力對我而言90匹與190匹,都不在意。
個人反而比較愛柴油車特性,1600轉榨出97%全數動力。
本田是走4500-5500轉後特性的,這台老美規RD1 12X匹剛剛北上隨便拉也14X⋯⋯。
台灣就靈修公路,90匹就夠我玩嚕,現在監控多、檢舉多,發揮不了一台車7成功,都是浪費。🤣

安全與否,跟自己開法有關。
開快老愛貼人屁股,早晚吃土是剛好而已。
像RD1這類後輪鼓式的,制動距離需拉長,大老遠車速比自車慢,就得點煞。
用點煞替代急煞,也能避免煞車熱衰竭。
車是看人開的。
亂操,來令片、胎皮損耗快。
我自己的Kuga 2017開到現在,將近13萬公里,只在10萬定保左右換過一次來令片。
損耗低,就週期拉長。

歐北開,給LV2他老兄殘殘當智障駕駛,還是追尾工程車一堆。
這不是進化,沒設備以後車主大概不會開車了。

我們是開手排、單手控盤、上半身整個回頭這樣在倒車50-60開的。
以前哪來的倒車顯影,雷達都沒有嚕。🤣

收這台美規沒別的,它的用料確實有些是比國產好的。
例如門板的不銹鋼拉桿、大樑內鐵較粗壯、塑膠材料厚度較粗。

車主的右後輪被尖銳物刺穿一個約好10元銅板的洞,清楚可見料厚超過3mm。
前天跑殺肉殺了一台國產的相同部位,但厚度就沒發比。
所以我決定翻修它,發揮復興美工雕塑組的基本素養,用樹酯+纖維布巴企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