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USA wrote:以現在已知的新一代 HR...(恕刪) 車體鋼材的規格,主要的是國產產線的設備技術力是否到位。例如toyota國瑞的鈑件通常是烈光代工,大多生產680以下的金屬件。本田使用比較多的是東南亞進口kd組件,就得看泰國這些生產地區的生產條件。目前的日系車,仍以供北美地區的車體鋼性是最優,為了通過嚴苛的IIHS測試,內主樑結構都即為粗壯。例如之前從北美導入進口的Accord,就有硬身骨無誤。台本的生產組立,仍會受限於既有的國產化條件。目前國內車廠生產線製程,車體上,可能還是福特六和2006年後導致具有無車頂飾條的電漿熔焊,有追上歐洲生產設備。其它的,大多仍停在組立設備更新上,沒聽到有哪家有新的甚麼特殊設備與成型機台。例如可以滾壓冷翠鋼、1400~1800MPa值的超鋼材等。大多鋼材仍以灰色的300~380Mpa值為大宗。主大樑為680~980Mpa。國產仍以680為主。如果Mpa值不高,就是得從鈑件厚度+結構來增加強度。下圖為歐系車BMW 5的引擎蓋絞鍊粗壯而簡單造型的結構。這在歐系車普遍得見,例如VW、Volvo、Ford。日系車則比較常見於Mazda,其餘品牌則大多為美規車比較看得到。日系車某牌的引擎蓋絞鍊厚度不足歐系的一半,優點是輕,為了補足強度,所以造型就比較多折彎,來強化結構。設計上,new HRV略有來到中型SUV尺碼的放大視覺感,空間仍保有Fit多變化可翻折後座椅,這是他的產品優勢。後續就得看預計今年擔綱的新秀主力HRV端甚麼出來應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