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2211 wrote:
真是慘啊, 什麼都漲...(恕刪)
沒辦法,在這車市一片漲聲中,小女子有確認到台本將在二月一日調漲車價一萬..............唉~
成本、匯率雙重壓力 車商含淚漲價
2008/01/02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想買車的人,可要把握新車漲價前最後買車機會。今年起政府新增多項法令要求,導致各大車廠出產的新車成本全面上揚,連同近一、二年來車廠自行吸收的原物料成本上漲壓力及匯率匯兌成本,車商已醞釀新的一年、全新一波的漲價,且「這回絕對是來真的」。
事實上,去年12月27日龍頭車廠和泰汽車率趁著新車ALTIS發表時,將入門車價從先前的52.9萬元一口氣調漲至58.8萬元,近6萬元的新車漲價幅度,震撼車市,更給了其他車廠漲價的好理由。中華汽車也宣布新上市的商用車將全面調漲3至4萬元,裕隆汽車、福特汽車、台灣本田也表示在未來新車發表時將調漲幅度一併反映到新車價格上,屆時消費者買車可能得多花好幾萬元。
不過,車廠解釋,過去這兩年來車市不景氣,車商根本不敢調漲車價,大多自行吸收,但別的不說,光看汽車電池,一個從去年的2000元漲至4000元為例,一個電池就漲了一倍,其他還包括鋼材、塑料、輪胎等等,光是原物料上漲的成本就已經逼得車商無利可圖,其中最重的還有匯率波動,台幣獨貶也造成進口物料成本倍增。
緊接著2008年政府的多項新制度,車商又應付新車四期環保,投入大筆的開發費用,及每台車固定新收取2000多元的廢車處理費、新車出廠新增的防盜條碼、和未來新車上市前必須經歷ARTC數個點的撞擊測試等測試費用,種種新增加的費用支出,都逼得車廠只能漲價回應。
車廠透露,光是去年先行進行柴油四期環保要求的3.5噸商用車為例,光是為配合新的四期環保規定,一台商用車的開發新增成本就高達10.8萬元,其他的小車若配合引擎的重新開發費用更高,不難想見在車市不景氣下,車商又要面臨一個接一個的新增成本壓力,也難怪有車商負責人表示,現在台灣連水餃、麵包都在漲了,車子實在無法不漲。
【2008/01/02聯合晚報】
Jerryho1209 wrote:
看了幾位網友關於漲價的說法...真的是覺得有點好笑!
就算是不滿台本的漲價,
也請拿點有意義、有內涵的說法,
若只是說些「跟消費者作對」、「美國車市如何如何」之類的話就沒什麼意義了!
從去年以來~大宗物資、鋼材漲價的確是事實,
整體汽車業(包括上游)要怎麼去控制成本是各家公司的最重要課題,
不論是否不漲就會虧損還是達不到既定盈餘目標,
我想各車商一定有各自的壓力要去面對。
gladiator wrote:
好笑!?上游引擎主要零配件供應商都沒漲價,甚至於還有零件降價的,下面的汽車廠是在漲辛酸的喔,被當冤大頭還傻傻的在這裡幫車廠講話,車子生產久了之所以可以降價,主要是因為生產成本整個模具與開發費用分攤掉了,另外一個則是刺激市場消費,除了直接問供應商要漲多少錢的豐田,他們確實讓供應商有吃到這塊餅,不過他們車子漲價幅度也挺驚人的,原物料漲價歸漲價,根本沒有衝擊到太多汽車零件成本,因為他們的主要成本都來自於其他地方,而不是零件材料,我覺得不明究理的你比較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