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咕哩 wrote:
福大~~2008年...(恕刪)
考倒我了!
時間有點久2008迄今,我早已忘記8代的內裝飾板是啥做工!!XD
印象中,當年8代的做工算很細膩的海灣造型中控台。
但好像硬質塑膠料較偏重些。
類金屬件,我記得是類似像現行款FIT的銀霧漆塗裝,木紋則是一般常見的水轉印,但轉印的木紋選比較特別的灰棕色木紋、少見的款式,比較不會SPP到不行。
如果是以木質飾件來看,就汽車開發上層的好物,我會推VOLVO的正木紋飾板。
有點類似木質件多層壓製成型的做法,實際成型如何,國內沒地方能看到汽車配件廠能作這樣的產品,工序、用料,我很難去分析。
但可確認的是,他的作工是比較繁複的,呈現正統木匠製件的立體雕花也讓木紋帶來立體感的觸感與質料。
與M-Benz S-Class做大面積水轉印木紋飾板相較,Volvo的作工反而是比較好的。
S-Class 400等級只是表面上好看,但在觸感、質感上,就汽車開發工程面,實在感受不出他跟國產車的木紋飾板有差異令人驚艷處。
就連2013年我在台中貿易商那邊看X-6M的內裝飾板,也得說400~500萬的車,裝的卻是國產料ABS硬塑膠。
X-6M的內裝飾板全是硬塑膠ABS,還不如停在一旁200多萬的Z4女設計所設計的正金屬髮絲紋中控台用料正點。
塑膠ABS做內裝飾板,是越來越流行沒錯,但幾百萬的高檔車,好歹也應該有Mazda走多工序加工來讓層次變得細膩,仿金屬才能帶來對應的質料、觸感呈現。
但現行新款的S-Class 400的內裝設計,做了過大的木紋面積,導致ABS空洞感的缺陷更是餡露無遺。
用手指壓按,就是很國民車ABS塑膠觸感,一整個就很像大陸車廠設計的工法。
2014年初賞車時手機拍攝-

零錢盒翻掀機構,也略偏國民車做法,就蠻一般般。
就有點類似Mazda的MZD Connect系統中央馬鞍座旋鈕的操控觸感,是仿雙B的手法,但觸感和操作、回彈力、應力,就一般般,有那個外觀,但骨子還沒到位,類似這樣的空洞感。

內裝飾設計得很豪華沒錯,但ABS要做這麼大面積的配置,除了厚度不能薄於2.3mm,
底部的結構件也更需要有,由其中間段騰空處,ABS硬塑膠本身壓按就會有劈哩巴拉的聲音,缺乏底部結構件支撐,手指擠壓,異音就跑出來了。
有經驗的內裝工程師,應該會避免ABS做水轉印木紋選來做"大面積"的豪華感陳鋪,如果硬要搞這麼大面積,就得加厚ABS料的厚度、底部襯墊和插銷節點的分配需要更密,但更密集,拆、裝工就會導致執行新車安裝的技師或末端維修的技師謾罵,因為過於繁複的安裝工序,不見得會是好事。
想一想,Odyssey的木紋中控台,跟S-Class的還挺像的,底部一樣有一道類金屬飾條。
木紋飾板壓按起來,也缺乏緊實的底部內襯固定,跟S-Class觸感挺像.........XD
木紋飾板.......我是看到很膩了!!XD
但對Mazda的內裝木紋飾板、髮絲紋視版的處裡做工,卻印象極為深刻。
很少看到車廠在內裝件,有了新意與工程師獨到的手法。
高雄咕哩 wrote:
阿福大~~~小弟來...(恕刪)
恩~這是髮絲刷紋沒錯~
U6我設計的原廠下護板也有這樣的刷紋!
而且更深!




現在看Accord 8的刷紋控台,質感還是很優!!XD
比萬年核桃木紋水轉印大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