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本田的A-VTEC無段揚程技術沒有胎死腹中!?

bambochen wrote:
電子控制高成本又不可...(恕刪)


但像最近01拆解的skyactiv-g引擎

進氣部分正時的控制就是由denso的電子液壓來控制

vtec的可變揚程應該也是靠電子液壓來控制是吧!?

如有錯誤請更正囉


熊八 wrote:
最近Koenigsegg...(恕刪)

我印象中Koenigsegg這無凸輪軸

就是F1跟motoGP引擎再用的氣動閥門技術...
熊八 wrote:
但像最近01拆解的skyactiv...(恕刪)

denso那個電動VTC是馬達直接驅動吧,機電響應性快,效率高

本田其實也有在Accord油電上使用電動VTC,供應商是日立

VTEC是電磁閥開啟讓油壓去推挺桿...
Freshness wrote:
VTEC之所以那麼...(恕刪)

VTEC確實沒那麼了不起

VTEC利害的是只用一根定海神針(插銷)同時搞定氣門跟揚程開啟

穩定性佳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讓本田可以於低階、高階車款大量生產...

熊八 wrote:
但像最近01拆解的skyactiv...(恕刪)


VTEC是透過單個電磁閥去控制凸輪軸來達成可變汽門正時跟揚程
至於像Koenigsegg每個汽門都獨立電子控制,那就真的是要下重本了


singal303 wrote:
VTEC確實沒那麼了不起

VTEC利害的是只用一根定海神針(插銷)同時搞定氣門跟揚程開啟

穩定性佳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讓本田可以於低階、高階車款大量生產..


非吐槽大大&捧honda,

自己當工程師久了,已經體會到通常越複雜的設計越容易出錯,可靠度也比較低。

有時用最簡單的方法達成目的,也是功力的展現。
感謝各位大大讓我跑掉的知識給拉了回來

確實我也是做機械設計

零件能越少越好

但時代的演進很多機械慢慢的朝向電子化控制來達到精確控制與容易調整設定值




nsx0831 wrote:
非吐槽大大&捧honda...(恕刪)

我瞭解

不會誤會朋友意思

工程師工作很辛苦,加油...
以一個消費者的經驗:大腳Kick-Down的瞬間"怒吼"聲,是我對Honda VTEC難忘的印象!


年初的專利顯示,Honda似乎準備將無段揚程技術轉往當家兩輪仿賽CBR1000RR使用


打從近幾年鈴木開始替自家仿賽GSX-R1000R導入簡單的SR-VVT(氣門可變)開始,一直到BMW發表ShiftCam(汽門、揚程皆可變)


也喚起兩輪老大哥本田沉睡已久的鬥志,開發出全轉速域無段的汽門重疊時間與揚程可變技術,準備為明年大改款的CBR1000RR增添戰力


和BMW差別在於ShiftCam僅限進氣門設有此結構,本田專利則是一種可用於進氣和排氣凸輪做切換的結構,也因此顯得更緊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