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Honda 引擎新技術(不對稱壓縮比)


Pachilla wrote:
這個是那門的新技術?...(恕刪)

請看仔細,
進氣行程的活塞下死點位置與排氣行程位置不同,
所以活塞行程是可變的。
跟進排氣正時沒關係。
monlongfang wrote:
請看仔細,
進氣行程的活塞下死點位置與排氣行程位置不同,
所以活塞行程是可變的。
跟進排氣正時沒關係。


的確如此, 我把話收回。

網站中的引擎是單汽缸, 如果是汽車用的多汽缸引擎會同時進行進/壓/燃/排....

難道那個曲軸是個4節棍活動式? 然後曲軸箱比引擎本體還大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應該是要跟TOYOTA用在油電車的Atkinson拼吧

現在HONDA的油電車油耗就是沒TOYOTA漂亮

Pachilla wrote:
Atkinson /...(恕刪)


米勒循環在現行CIVIC1.8L的車上就有了!

所以1.8L的高速由耗很好也是這個關係.

不過版主說的跟這個應該不同!
設計機械的人真是厲害...
monlongfang wrote:
請看仔細,進氣行程的...(恕刪)
看起來是很不錯
等上市一兩年後再說吧!
車子買來又不是開一天兩天的~ 

小弟不是來酸的~而是窮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ms61aki wrote:
要這樣設計那不如用小排氣量+長衝程的引擎 還來的有實際效益(省油)
曲軸平衡也容易些
引擎不是進氣少就可以省油,有些引擎 氣門設計三進二排,點火後持續進氣做二次燃燒,讓未完全混合的油氣再次燃燒,油氣燃燒效率好才是重點

其實內燃機發展已經很成熟了,影響省油性能的重點反而是變速及傳動系統...(恕刪)


內燃機 的轉換效率不到 30% 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Pachilla wrote:
Atkinson / Miller Cycle
引擎進氣行程中的部份期間將進氣門關閉, 減少混合氣體進入燃燒室降低油耗 (等於降低引擎的進氣量)。
但是點火時排氣門開啟時間不變以維持活塞最大行程,因此讓比較少的混合氣體在壓縮點火後擁有最大的熱膨脹空間壓榨效率。
FIAT 的 Multiair 系列引擎就是靠完全掌握進氣門開關來混飯吃的
但是這個引擎好像是用可變"曲軸"來達成類似的效果.....
Atkinson /...(恕刪)


Atkinson cycle 的重點就是膨脹比大於壓縮比,而這具引擎是以活塞下死點不同來達成膨脹行程>壓縮行程
膨脹行程是內燃機把熱能轉換成動能的一個行程,膨脹比越大...就有越高比例的熱能被轉換成動能,排氣溫度也會下降,熱效率就會比較高
膨脹比未必要等於壓縮比,是目前的四行程引擎的設計膨脹比=壓縮比,提高壓縮比熱效率會提高..主要還是因為提高了膨脹比,但是壓縮比太高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才有Akinson cycle 讓膨脹比>壓縮比的機構設計出現
P大所述FIAT 則是利用另外一種方式讓膨脹比>壓縮比,就是在對稱行程的傳統引擎中,在進氣行程減少進氣量,例如原本單缸排氣量360cc,燃燒室30cc,壓縮比12,進氣時如果只進270cc, 壓縮比就變成只有9, 但是膨脹比還是有12
這個膨脹比>壓縮比以提高效率的機構設計,之前有大大介紹提過的五行程引擎,則是這個觀念延伸的極大化,膨脹比可以做到14~16,小弟不太會貼連結,站內搜詢 五行程 應該就的到
這種引擎靠著膨脹率大於壓縮率在省油效率方面是的確是較好,
活塞的偏磨耗狀況也較佳,不過曲軸箱會非常巨大,要用在車上會吃掉很多空間與重量....

因此用在長時間等轉速等負荷的發電機或油電車較合適,
要用在轉速負荷激烈變化的純引擎車上就較吃力....

米勒循環引擎雖然可以用現有引擎架構做到類似這樣的效果,
但是進氣的慣性較不連續,在自然進氣的狀況下會較吃虧....

不過這引擎的膨脹率大於壓縮率概念是正確的,
也是引擎效率想要再提升的一條明路~~
Roger陳


台灣會進嘛...

台灣的車子規格 普遍都比國外賣的差 =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