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買車的經驗總是不太好,台灣買車,定價和實際賣價往往差一大截,這中間的差距牽涉到業務獎金、公司行銷策略、促銷手法等等,談價錢的時候要抓到平衡點出手,耗費的時間精神真的讓人心煩,不過可能全世界都差不多吧?車商要利潤,業務員要生活,顧客要省錢,這就注定了搞不完的爾虞我詐,要找個信的過的人買車,真是難上加難,也許正是這種食物鏈關係造成的。還好一輩子也買不過幾台車,煩也煩不到幾次。
我買車,先問買過的人,直接砍到購買價,其他就是所謂的贈品,那些說法其實很討厭,羊毛出在羊身上,哪來什麼贈品,不過是行銷的手法,我也只從業務那邊折了一萬以內的"贈品",車子本身已步入產品末期,直接砍十萬,也是行情價,所以加上丙式險,108.9萬。反正是談到業務起胚面,直接叫業務經理來談,不過只要他願意談,就表示我並沒有離譜,所以我當下就知道八九不離十了。但是那種不信任感非常讓人作嘔,也只好跟他們繼續演戲,按照我的條件成交就好。
我沒有比較聰明,也沒多厲害,車嘛,也就是那樣,有優點有缺點,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常見這裡寫買車經驗的多半都是誇自己多明智多厲害,做出的選擇如何划算等等,看了就覺得好笑,當然沒有人會說自己是笨蛋,做了錯的選擇,但每個都寫成同樣套路,不覺得俗不可耐嗎?車子就是代步工具,又是照片又是一堆爛俗的文字堆積,就像一些歐巴桑唱卡拉OK一樣,吵的要死還當自己是明星呢,呵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