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2017 國產跟美規 CRV 車體高鋼性鋼材用料比例不同?


Ace哥 wrote:
Xtrail是數字...(恕刪)



Nissan好像從Teana就開始主打高強度鋼板,
印象中廣告裡有潛艇出現,
可見還是用料比較實在一些。

從CIVIC9換成TUCSON後本來想回歸本田的,看樣子我又失望了
因為台灣什麼都要稅,加上台灣的國產,說好聽一點叫國產,說難聽一點叫做國內組裝,核心零組件都還是必須透過進口,只要進口就一定會有關稅及進口貨物稅,這些一定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整車組裝完後出廠,政府又在收一次貨物稅,這樣國產車怎麼會便宜,相對的進口車只要原廠成本可以壓低,進來台灣也就只有關稅及貨物稅


trdtinn123 wrote:
導入國產目的不是為了...(恕刪)
griffey

k55082 wrote:
因為台灣什麼都要稅...
相對的進口車只要原廠成本可以壓低,進來台灣也就只有關稅及貨物稅(恕刪)


這是我今天聽到最好笑的笑話了.....
進口車 只有關稅跟貨物稅 所以比較便宜

要不要去查看看進口材料 跟進口車輛 那個成本高?重點是稅基 不是 稅率阿...
jamestsai210 wrote:
Nissan好像從Teana...(恕刪)


也不過是中鋼980PSI, 難道有從日本進口新日鐵1500Psi以上的來組裝

不過CRV連中鋼980PSI都捨不得, 真是Cost down中的楷模

jamestsai210 wrote:
Nissan好像從Teana...(恕刪)


看此篇資料 https://read01.com/gxkK87.html

nissan 鋼材是以 抗拉強度座標註,其實真的沒比其他家好,只是廣告打比較大而已.

在此篇文章人就有說 文中11品牌中只有福特、大眾、奧迪使用「屈服強度」作為標註.

其餘都是用抗拉強度作為標註.

重點就是同一塊的鋼板其抗拉強度>>屈服強度


用抗拉強度真的只是帳面上看起來比較強壯而已
抱歉抱歉,讓您見笑了~~~~
小弟我會這樣認為只是從一個一般的消費者所能看到的思維來說,畢竟我們只能看到進口車進來最源頭政府所課的就是關稅及貨物稅,這個必然是會轉嫁給消費者,又加上某些車廠的進口車售價幾乎跟國產車差不多~~

還請大大為我們解說一下


dgame wrote:
這是我今天聽到最好笑...(恕刪)
griffey
pengyc wrote:
重點就是同一塊的鋼板其抗拉強度>>屈服強度
...(恕刪)


yield也是拉伸的一種表示
如圖所示


降伏強度是指可以彈性變形的最大拉力~
超過後就塑性變形了~

一般而言大學所學的材料力學
大都指彈性力學
在彈性限內的力與應力的關係

塑性力學是研究材料變形的材料受力
主要是用在成形加工
像薄板加工,要考慮回彈,所以要彈塑性都要考慮

其實拉力實驗值也不一定是準的
因為材料不是均質材料
切割的方向與實際材料的最大應力方向未必同向
所以材料力學要用Mohr圓求出最大主應力的軸向

也就是工程數學中的特徵向量與特徵值

很多人唸工數時都不知eigen vector與eigen value的物理意義
用在材料上就是最大主應力的方向與最大主應力值...

k55082 wrote:
抱歉抱歉,讓您見笑...又加上某些車廠的進口車售價幾乎跟國產車差不多~~(恕刪)

關於這兩部分 都是車廠機密
不過 可以給個提示
這是類似 買青菜 跟買炒青菜的差別
一個是一斤10 塊
一個是1/4 斤 30 塊
如果是餐廳 則是1/2 斤 or 1 斤 100 塊
大飯店 1 斤 250 塊

的差別

如果整個稅率加上去
就算整盤菜算一次稅
也夠賣很多斤菜了 外加課很多次稅....

更不用講國產的鋼材竟然還比進口車低等級

爬文看了一下前人的文章:980MPa鋼板已落伍了,要能通過25%偏置碰撞試驗,要用1500MPa熱衝壓鋼板!

25%偏置正面碰撞試驗是IIHS在2012年進行測試的!

在IIHS首次實施的25%偏置正面碰撞試驗結果中,獲得最高評價「優」(Good)的只有本田「Acura TL」和富豪「S60」。
25%偏置正面碰撞試驗使用車輛正面駕駛席一側25%的面積與障礙物進行碰撞,與以往的40%偏置碰撞相比,碰撞部位更偏向外側。碰撞速度與原來的40%偏置碰撞相同,均為時速40英里(約64km/h)。在車身發生正面碰撞時,起到主要吸收能量作用的是前部側車架,但在25%偏置碰撞時,是由更靠外側的部分來碰撞障礙物,所以前部測車架幾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障礙物會撞到駕駛室上。因此,在該測試中,要求駕駛室具備的強度要遠遠高於原來的40%偏置碰撞。
獲得最高評價的Acura TL,其車身構造的特點之一是大量採用高張力鋼板,並在門檻樑及B柱上使用了熱沖壓材料。熱沖壓材料是對鋼板進行加熱,一邊用水冷金屬模具成型一邊淬火加工而成的,由此提高了強度。由於是對加熱後的材料實施成型,因此形狀自由度高,而且還通過淬火使強度達到了1500MPa以上,與目前通過冷沖壓實現實用化的高張力鋼板最高980MPa的強度相比,強度得到大幅提高。

  上述熱沖壓工藝需要使用鋼板加熱爐,並且鋼板的冷卻處理會使成型週期變長,同時淬火後鋼板硬度變高,還要用雷射加工設備來修邊,這些會導致成型成本上升,因此以前成車廠商只在部分部件上採用熱沖壓成型品。但由於旨在提高燃效的輕量化需求越來越高,如上所述,提高碰撞安全性能的需求也較高,因此今後日本車也會增加熱沖壓材料的採用。

熱沖壓鋼板的成本高,要加熱爐,還要有水冷金屬模具,還要雷射加工修邊,成本高!
沒有規範的國家,當然不要用最好~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