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台本的凋零

從學生時代騎王牌135~便愛上HONDA 繼而NSR 2台..再來喜美...一直以來都是粉絲的我!...自從三陽與本田分手後..等待到的是令人失望的台本...一樣80萬(左右)的車我不再選C8了..馬三.FOCUS TDCI.是C/P質更高的選擇..或許不差我這一台..但是看看銷售量..因該不只我這一輛吧!...
Ralf大大:

個人是很推崇BMW,尤其這幾年BMW之神速進度,甚至有拋開Mercedes之態...

但對於BMW,Honda在F1上的表現問題...

我想大家都只看到自己喜歡車廠在F1風光的那一兩年的歷史,

事實上,幾乎每家車廠都不可能永遠稱霸F1,

Honda原廠下去玩時,Button也曾經2nd與年度車隊亞車,或前3名(車隊)

有幾年Honda引擎在F1上雖不是最快的,但也2nd之姿....(200x 前面幾年時)

那幾年BMW反而是很慘的2 or 3流車隊.....

後來Bimmer也表現不錯,但也只是2nd....而當時honda引擎已經走下坡...

甚至已是3流 而非2流車隊,落後有時還達一整圈這麼誇張!


OK,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沒有一家車廠能永遠稱霸F1!

而Honda與BMW 也沒有你講得那麼神奇 or 那摸 悲慘,

他們真的都有過F1上風光的時刻!

volironchou wrote:
Ralf大大:個人是...(恕刪)


1991年季後HONDA退出F1 BMW 2000年以引擎供應商回到F1(威廉士車隊) 同時期HONDA同樣也以引擎供應商回到F1(BAR與喬丹車隊)表現皆普普 2001~2003威廉士可是3強之一 Honda只有2004是車隊年度第二 2005~2006年B&H表現一樣都是二流車隊 同時以廠隊加入2007~08年表現就天差地別了 HONDA是差到不行 差一點快到3流車隊 2009年 HONDA退出 布朗GP是用MB的引擎 表現好跟HONDA是兩碼子是 以上敘述了那麼多 是我F1看了16年的所看到的事實
這些你都可以上網去查證 我絕對沒亂蓋

會回覆這樣的文章 純粹是看不貫88~91奪冠軍 說的好像都是HONDA的功勞 對F1夠暸解的人 就知道麥拉倫優異的車架與空力套件+保魯斯&洗拿操駕才是奪冠真正的主要因素

volironchou wrote:
Ralf大大:個人是...(恕刪)

無心的錯 wrote:
其實 HONDA 在...(恕刪)
台本如果這樣想我現在就成全他.少了3張單.配備少隔音也不好cp值不高看跩到底是什麼結果.
配備少隔音差直接反應到銷售量只能說(剛好而已.)榮景不在.滿街喜美雅歌的年代.感慨.好笑.好笑敬台本執行長.
台本在台灣是應該要凋零的
因為台灣進口美牛開放.這樣的地區不凋零也難







瘦肉精萬歲
因為瘦肉精永遠不會凋零
Ralf0712 wrote:
布朗GP是用MB的引擎 表現好跟HONDA是兩碼子


朋友 這樣講也太過偏頰了

09年使用賓士引擎的也不是只有本田的遺產布朗GP

但為何只有布郎gp逆勢突起

這跟你看不慣的結論不是很矛盾
你都說優異的車架與空力套件 才是奪冠真正的主要因素
那本田08年早早花了那麼多錢的研發不就被你抹殺....
singal303 wrote:
朋友 這樣講也太過偏...(恕刪)


只能回答你 HONDA退出後 09年布朗GP會奪冠 是Ross 布朗主導後在當年的規則漏洞中-找出雙層擾流翼(隔年FIA隨即禁用) 不是在本田的主導下 事實是在日本車廠體系下雙田廠隊玩F1成績都蠻悽慘的 如果連這都硬要沾光 那你隨意吧
Ralf0712 wrote:
只能回答你 HOND...(恕刪)


朋友 純粹討論 勿筆戰

其實這也沒啥好沾光的

大家也知道日本體制主導下的雙田車隊在F1混的不好

09年整個體制大改下 如果只靠引擎跟三巴陣容 就能拿冠

那傳統強隊麥卡倫 法拉利 臉往哪擺....

而且你說鑽漏洞

2006年雷諾車隊的質量避震器 2007年麥卡倫COPY法喇力空力案

現在則有賣飲料車隊紅牛的廢氣擾流

哪一個不是鑽漏洞...呵呵

先睡啦 朋友 今天有點累 明天聊吧
開文主題「台本的凋零」,能被這麼多人討論累積到20層,只能說台灣本田活該自找,基本上對這間公司的策略、售價幾近無感的我,連打字抱怨都覺得浪費時間,僅單就有關F-1部分表達個人一點淺見。
1983~1992、HONDA第2期F-1,這10年本田伴演引擎供應商角色,而在1986~1991年這6年之中,本田拿下了6次製造商冠軍,分別是1986、1987的Canon Williams Honda Team以及接下來的Honda Marlboro McLaren,其中1986~1987是1500cc渦輪引擎,1988與1989兩年是自然進氣3500cc-V10、1991則是3500cc-V12,但1986年車手冠軍卻非本田引擎,而是當年隸屬於McLaren-TAG車隊的Prost,除此之外的5年則都與車隊冠軍相同。
要說這6年本田F-1冠軍是沾了Williams與McLaren車隊先進的底盤與空力套件之光,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吧!F-1奪冠往往必須椅靠車手、車架與引擎這3者相輔相成,要說HONDA是沾Williams與McLaren之光,那是否也可以說Senna是沾了McLaren之光呢?當開口說出HONDA曾在F-1拿過6連勝時,本田迷並不會遺忘Williams與McLaren參與的共同努力,硬將本田迷的自豪曲解成好像都是HONDA的功勞,我反而覺得批評者是眼紅吧!!製造不出一流的競賽引擎,即便空力套件、底盤再優秀,車手再天才,你也拿不到世界冠軍!與其要說成好像都是HONDA功勞,不如感嘆為何當年Williams與McLaren不是用BMW引擎,又或者說為何BMW沾了Williams之光卻始終拿不了世界冠軍?
對我這只是外行看熱鬧的人來說,頂級賽事裡就只有冠軍與不是冠軍,第2與最後一名老實說沒什麼太大差別了,我壓根也不覺得2004年HONDA年度第2有何值得高興,當年這只讓我對2005年稍有期待罷了,但誰又能想到第一功臣隨即被解職、分道揚彪!?是的,HONDA第3期F-1的確落莫甚至失敗,但車隊之間內耗是很大的主因,沒什麼必要為HONDA找藉口,想再次贏回榮耀或者驕傲,惟有靠HONDA本身,但HONDA RACING只有F-1的6連勝值得說嘴嗎?當然不。
前面提到個人認為頂級賽事,只有冠軍與不是冠軍的差別,那麼來看看2001~2003年前3強的威廉士,2001年車隊冠軍FERRARI積分179、Williams-BMW年度第3積分80、Jordan-Honda-19、BAR-Honda-17,2002年車隊冠軍FERRARI積分221、Williams-BMW年度第2積分92、Jordan-Honda-9、BAR-Honda-7,2003年車隊冠軍FERRARI積分158、Williams-BMW年度第2-144、BAR-Honda-26、而Jordan改用Ford引擎,哈,HONDA真的有夠爛,整個第3期F-1除了2004年之外幾乎是慘不忍睹的,Williams終究是F-1傳統強隊,但縱然如此這3年他要挑戰FERRARI也是相距甚遠,假如要用這點嘲笑HONDA廠隊技不如人,HONDA是該認了沒錯,但我不會以2004年BAR-HONDA年度第2而Williams-BMW掉到第4,來說BAR-HONDA變成一流車隊而Williams-BMW變成二流車隊,在冠軍獨走之下,爭第2有何意義?換個角度我幫你講好了, 2001~2003年一流隊伍只有FERRARI,Williams是二流,而HONDA還在三流隊伍裡載浮載沉。
F-1背後是個充滿政治角力並現實無比的戰場,要想在傳統強隊之外另起爐灶談何容易?當年英美車隊<BAR-Honda>與Jordan即是如此,我覺得那幾年的HONDA F-1完全找不到方向,所以會出現小車隊Jordan表現尤較BAR-Honda亮眼的尷尬情景,2006進入全廠隊時期,誰能想到HONDA會在2008年底宣布退出,你認為2009是Brawn在灰色地帶找到雙層擾流翼所造成,但不可否認2009年Brawn車架原本即是以HONDA引擎為主,之後改用Mercedes Benz引擎還得重新修改,或者你不如說是Brawn設計車架的功勞,HONDA不過沾光罷了,反正那年只要別太糟的引擎Brawn都會是冠軍,所以、「隨你意」這句話應該送你自己比較貼切!你認為灰色地帶、鑽漏洞,但不否認HONDA自己將可以到手勝利白白送人不是嗎?但我必須強調,HONDA退出就是退出,2009的勝利對於HONDA來說是個遺憾卻也無需沾什麼光,第3期F-1,本田不光彩,只不過當回首HONDA曾經F-1的光榮歷史,有值得驕傲與懷念之處,每支曾經在F-1連勝的隊伍道起專屬於自身的輝煌都該有著這份驕傲,當看到SENNA你會看到H永遠伴隨其側,至少本田迷有這小段歷史可以回味,不用拿前3強的一流車隊這種言詞來安慰自己,對吧!前3強的一流車隊只是換個角度告訴別人,我不是冠軍!!
寫這篇文絕非擁護HONDA在F-1有多厲害,賽車沒有永遠的贏家或輸家,別看2012年HONDA在Moto GP的強勢,在此之前HONDA悶了多少年啊!我不會因HONDA曾經連續6年拿下引擎製造商軍就覺得它比BMW厲害,賽車只是個活動也是個較量,喜歡本田從不是因為DOHC VTEC、雙A臂、本質更不是F-1,而是本田宗一郎在1948年白手起家到現在的本田,過程中有許多值得回味再三及充滿挑戰之處,很多人說現在的本田跟以前不同了云云,但就我自己的看法,本田技研依然是群固執的工程師,只是現在的方向跟部分本田迷所習慣的本田不同了,銷售量輸給斜H,然後呢?全世界銷售第一不是每間車廠的追求目標,甚至我還希望HONDA全改進口,讓路上的本田少一點,本田一直是很有特色的獨立車廠,與其擔心倒或被併購是不必要的,不如感嘆產品漸漸覓不著過往那種分明的特色而有點隨波逐流吧!
對於HONDA RACING只有F-1這6年可以說嘴嗎?當然不,其實在當時本田已經在F-2取得連勝了!當本田技研還在風雨飄搖且默默無名之時,就已開始投入挑戰頂級賽事的野心,從最早的曼島TT到F-1,中間豈是一句多做功課就可以一筆抹煞!!
Honda Racing會離開F-1,但絕不會在賽車領域消失!!1992年離開F-1,本田轉戰北美地區的CART賽事,基本上你可以當他是北美的F-1,但使用的是渦輪引擎,成本較F-1低上許多,各車隊之間可以使用相同車架、底盤,引擎製造商有Honda、Toyota、Chevrolet、Cosworth-Ford與Mercedes Benz等,在1996~2001本田締造另一個6連霸,當中並包含了Alex Zanardi,也就是曾出現在第3期HONDA F-1的義大利車手;接著2003年,本田進入了INDY系列賽,使用V8-3500cc自然進氣引擎,如果那幾年你看過INDY轉播,你會對HONDA引擎印象深刻不已,因為前3甲都是HONDA天下,而從2006年開始更進一步成為單一引擎製造商,不過這主要是為了節省各車隊之間的開銷;附帶一提,不管CART或INDY,可不是只有單純的橢圓賽道喔,如果以為老美的賽車只是繞著橢圓跑就有點誤會了,也因為這樣,本田在栃木県興建了雙環的Motegi賽車場,本田迷一生一定要去的3個地方,青山、鈴鹿以及Motegi,盡可能簡短的寫下我的一點想法,但似乎還是很長,多多包含囉。
對了,拿6喉直噴的E30 M3來跟DOHC VTEC比較實在不淪不類,不需這樣比較吧,BMW有了不起之處、HONDA也有吸引力人的地方,放在一起比有何意義?以F20C的125ps公升馬力比而言,BMW要的話也做得到,高轉速馬力只是DOHC VTEC特色之一,它讓競賽引擎的高角度凸輪軸可以同時出現在一般量產引擎上,使得小排氣氣量引擎藉由高轉速換取更強馬力,E30 M3很經典,甚至我覺得比E46或E92都經典,我喜歡這類純機械的操控機器,但用這種幾乎比賽引擎的設定來說嘴很怪,本田市售車引擎大概還沒用到一缸一節氣門吧!?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