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玻璃一片是對方出險賠的 副廠的一片報價一千六的樣子
隔熱紙 3M 8803MT 七百元
看來台本的原廠價格還算可以
不過
很多東西還真的不能相信原廠說的話
之前出險時 是在民間的保修廠
那個老闆稿的很專業 還幫我催對方保險公司

以前總會跟周遭的朋友推薦買HONDA的車,但現在有朋友要買車時,會回應最好不要買HONDA的車.還是會欣賞HONDA的車,但至少3/5年不會再考慮在台灣買H車了,不愉快的經驗一次就夠了.說真的,車子是機械,是工具,是消耗品,如果沒有完善的後勤服務,車子本身設計得再好,除非車子被設計到免保養維修,否則新車主在要第一次回廠時,才是對你買這台車是否值得的真正考驗.記得在這期一手車訊一篇文章看到:台灣本田的高車價,除了能吸引一些有品牌情節的死忠客戶外,是否存在真正的價值?
kevin5307 wrote:
我個人認為的處理方向應該是
1. 倒底玻璃保險賠不賠?這個一定要釐清
如果是因為保養場的關係導致無法理賠,這部份應該是保養場要負責
(包含全部的零件費用與工資)
如果本來就不理賠,那費用本來就是車主該負擔
(恕刪)
關於偷竊案玻璃賠不賠
就我聽大學教授聊過的經驗(曾經在保險公司當精算師)
的確是不一定
所以很難釐清
因為每件理賠都是個案
這牽扯到被保人對象(例如忠誠客戶、或是地位不平凡、或是麻煩的客戶等)
理賠總金額
或是其他更高貴的零件被破壞(談判金額偏高)
車齡(零件折舊)、還有公司短期方針、客人的續保期是否快到(提供續保誘因)
所以賠不賠真的是看當時車主怎麼跟保險公司協調
不過現場不見了、談判的利基點就小很多了
畢竟是紙上談兵
沒有機會請第三單位(像消保官、檢察官等)公正現場狀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