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ER553386 wrote:
RAV4、OUTLA...(恕刪)
老兄.我講的是四輪傳動的方式. CRV的四輪驅動方式是Real Time 4WD 此種4WD驅動方式在四輪驅動中可說是稍稍應付OFF ROAD而已. 一直以來CR-V的定位都是一台都會型的SUV.
FORD Escape/MAZDA Tribute
Control Trac II
FORD Escape與MAZDA Tribute所使用的Control Trac II系統則使用兩種結構來控制扭力的分配,在Lock模式時,系統會直接驅動電磁離合器,運用凸輪結構直接將壓力送達離合器片,達成50%扭力直接傳輸至後輪的效果。當使用Auto模式時,則採用黏性偶合裝置,運用前後輪的輪速差,攪拌黏性偶合器內的矽油(裕隆稱為「硅酮液」,是中國大陸的翻譯名詞,反正就是一種會隨著溫度提升而膨脹的矽基黏性液體。)當溫度提高時,液體膨脹擠壓離合器片產生摩擦力,才能將引擎的扭力傳輸到後軸。這種設計的優點是成本低,耐用度高,缺點是反應慢,而且只能傳遞30%左右的扭力到達後軸,因為矽油膨脹於離合器片之間,一定還會有滑差存在,在惡劣的路況下最好採用Lock模式,免得溫度過高,一旦離開惡劣路面,駕駛人必須手動將Lock模式解除,否則前後輪無法有輪速差的情況下,轉彎會變得十分困難,並導致輪胎的過度磨損。
HONDA CR-V
Real Time 4WD
HONDA CR-V採用的則是蠻有創意的做法,稱為REAL TIME 4WD,在差速器的前後方設置構造簡單耐用、容積與傳輸率相同的機油幫浦,不斷地在前後段傳動軸之間傳輸液壓油。當前輪與後輪有轉速差異時,兩個幫浦之間便出現壓力差,此時便將超過的壓力旁通導引至離合器,依照離合器鎖定的程度產生後軸的扭力。此種設計的優點是構造簡單,反應比黏性偶合式快,因為不需要昇高溫度,只要壓力差超過2%左右便能作動,但是一旦前後輪恢復同樣的輪速時,後輪又失去扭力,使得這個扭力變化的過程會不斷地循環,而且輪速差越大,後輪的扭力才會越多,造成前輪轉速始終會比後輪快的現象,扭力無法達到50%的恆定傳輸比例,也就是說CR-V並沒有辦法、也沒有Lock的模式可直接將50%扭力傳輸到後軸。相對地Escape的黏性偶合系統(Viscous Coupling),在溫度升高時至少會維持一段時間的扭力傳輸,直到溫度掉下來為止
FireGL wrote:
2.2柴引 + 15...可惜...台灣買不到...(恕刪)
台本不引進來賣嗎?

一:其實重點:VSA+6氣囊...以及ACC主動式巡航系統與CMBS煞車碰撞緩衝系統....才是重點~
二:大陸及香港澳洲....和咱們是不同區的....

.......咱們在哪一區?不知道者...汽車相關知識是不及格的...

有誰是及格的呢?
三:點焊、防鏽、鈑金強度......

...................歐美日的CRV3絶對是"南波萬的車";7速CVT的RAV4安全配備上仍遜於CRV3的....
PS~進來吧....老伙阿人....總是看到VSA...7氣囊.....ACC主動式巡航系統....CMBS煞車碰撞緩衝系統.....等安全配備....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