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圖中Honda S2000 是中期小改款的 S2000 AP2 !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麼分 !?!?! 我幫大家溫習一下 ~ ! 其實很簡單 ! 看圖你就懂了....... 於1999年上市,是一款極強調操控性的小跑車(Roadstar)。廠方代號為AP1的S2000 採用FR設計之外,引擎本體更放置在前軸之後,營造出特殊FMR引擎配置方式,同時也儘量將油箱、備胎及電瓶等向車體中間移動,以達到50:50的最佳前後配重。這樣的設計不但讓S2000擁有絕佳車身配重,更營造出被喻為Roadster經典的長車頭、短車尾外觀設計。為彌補一般敞篷車普遍存在的剛性不足問題並加強對車內乘員的保護,本田就原本的G-CON安全技術下去加強改良,特別採用「Hight X Bone Frame」的高剛性X樑骨結構車架來提高車身剛性並分散撞擊時衝撞力,同時採用大量鋼管來製造S2000的車身結構,Roadster最重要的A柱更採用雙鋼管設計。側面部分則使用大斷面的側面車架樑柱,車門採兩支防撞鋼樑,並附加有撞擊力吸收設計的車門襯墊,整體車架採整合式防滾撞保護設計。S2000引擎本體採用代號為F20C的2.0升(1997cc)四缸引擎,美規版有著240hp/8300rpm 、21.2kgm/7500rpm的動力輸出,而日規版本更高達250hp/8300rpm、22.2kgm/7500rpm。為壓榨高轉速大動力,F20C採用鋁質鍛造活塞,這也是本田第一次在市售車上有此設計。同時活塞連桿的重量及厚度都降低,採用浸碳處理以擁有更高強度及提昇活塞運轉順暢度。並以全新設計的Locker Arm,來增加VTEC開啟時凸輪軸的運轉順暢度。為配合高轉速、高動力輸出的F20C,本田使用了一具全新設計的手排變速箱,並配置加大面積、壓力的單片式離合器及壓板,同時具有鎖定比例較高的中央限滑差速器。換檔撥叉不同於一般車輛所使用的兩段式連桿,而是採用直入變速箱的設計,同時有加粗的特製加強型傳動軸,可以將動力在最小損耗的狀態下傳達至輪胎。車室內裝方面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液晶顯示電子儀錶板,儀錶中央為液晶數位時速顯示,可切換為km/h或mph。上方數位轉速錶乃採用常見於廠車的條狀式顯示設計,而左右則同樣為數位條狀顯示的油量及水溫,方向盤尺寸為大小適中的360mm。整個中控檯採用駕駛人取向設計,包含冷氣空調及音響系統開關都在駕駛人就手可及的儀錶板兩側,整個中控檯呈現相當機能性及簡潔有力的視覺印象。Honda S2000 AP1歷經三年多時間,本田當家敞篷跑車S2000終於進入改款階段,擁有2.0升(1997cc)自然進氣、日規最大輸出250hp的性能表現,加上絕美造型設計,這款作品在1999年問世時,確實引起不小的騷動。之後,各專業媒體與車手測試中,也得到許多珍貴的建議與結論,本田車廠自然打算將其落實在新車款改進方針,尤其新車型在引擎技術上,比起過去更為成熟洗鍊。原廠定2003年10月份以2004年式發售,價格約在三萬美金左右。聽到引擎進化一般人直覺反應便是扭力,事實亦然!在全新動力單元中,本田為這具F20C四缸引擎擴缸至2.2升(2156cc),最大馬力維持在242hp/7800rpm(紅線8500rpm),但低速扭力輸出提早出現且上升到162lb-ft/6500rpm。另外,新改良的懸吊設定和十七吋鋁圈,搭配Bridgestone Potenza系列RE050輪胎,前215/45後245/40設定,使其運動性能再度躍升,六速變速系統齒比重新設定且手感清晰,而S2000的配重和驅動方式,其強調的操控樂趣仍是不減。因而S2000有分普通版和V版,V版則是搭載VSG可變幾何轉向系統,可依照彎道動力輸出調整方向盤轉向角度。也是為了增加操控。(但 ! V版卻不能做差速器的升級更換 !) 車內座艙略微擴充,這是新改款的幾項重點。 比較起來,外觀變動則顯得小兒科,本田原廠分析新款S2000因應空氣力學需要,全車從頭到尾均略做修改,尤其前保險桿更大、更低,以換取空氣下壓力。本田原廠工程師表示,進入賽道時正是S2000發揮實力之精彩時刻,尤其是扭力表現更為傑出,透過新開發的懸吊系統,可使入彎極限提高,各方面的修改都是為了締造更好的最快單圈而來。加速曲線的重新設定,使該引擎在1000至8000轉之間即可維持順暢的扭力,效率比上一代增加10%,過去駕駛者得加速到六千以後才搾出的扭力,現在透過排氣量擴增後,可在三千轉時推出。當然,使S2000更快的原因,還包括修改過的汽門重疊角度以及更密的變速箱齒比,在彎道可延續加速直到出彎進入直線時刻。而為了因應過去偏硬的路感本田修改座椅設計,另外手肘與肩膀空間擴增約一吋半,前座追加兩個置杯架,還多了幾個小型置物空間,讓駕駛者可堆放私人雜物。為了體貼長期使用高速公路的車主,本田修改齒比設定,在前五速齒比偏密,到第六檔則是適合公路巡航的超比檔,這項設計體貼了北美地區慣用高速公路的消費者。儘管如此,該車從靜止起步到60mph仍可在六秒內完成,加上僅兩千八百磅的車重,輕盈和犀利仍是S2000最大優勢。煞車系統前方換上十一吋通風碟,並且改良了煞車材質,使其制動性能更驅完美,當然這種車ABS系統亦是列入標準配備。Honda S2000 AP2在紐約車展上再度躍上檯面,HONDA發表一款輕量化、高強度的S2000 CR,號稱為「最接近廠車規格的道路跑車」,定2007年秋天進駐展示間銷售。對於全球的HONDA車迷對這輛堪稱最接近賽車化的S2000 CR感到興奮。不同於先前的改款為小幅變動,此款車大量使用空力套件,視覺上就已經讓人抱有賽車的衝動;這設計歸因於,HONDA計劃打造一款適合小型俱樂部賽事的量產車,CR等於Club Racer之意,因此適不適合平日代步已不是考量的重點;所以音響設備、空調系統等,都只列入選配的行列。在此款性能跑車上,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性能與操控;在保持原有完美比例的50:50前後車體配重,重新調校了那具2.2升排氣量直列四缸引擎,將高轉速特性向上提升;最大馬力237hp/7800rpm,最大扭力162lb-ft/6800rpm,高轉數個性鮮明。 話說從頭S2000 公元2000年的時候,慶祝HONDA建廠50週年S2000正式對外銷售,代號AP1的輕量化車體,搭配編號F20C的引擎,9000轉的紅線區、斷油轉速在10000轉。但是,之後受到了不同評價,負面的在於其低速扭力不足,迫使HONDA後來修改全車發表了AP2車型,引擎闊缸至2.2升排氣量,紅線區降到8000轉,而斷油轉速改為9000rpm,跨出人性化的第一步。而AP1跟AP2的引擎規格區分 ,到2006年也悉數統一採用2.2升排氣量引擎,也把車身代號改為AP2,並追加了電子油門設計,到此S2000完全進化。如今,進入CR版本之後,則是配備短行程六速手排變速箱,其他細節包括前、後雙A臂懸吊系統、電子轉向輔助與扭力感應防滑差速器。與一般S2000版本不同,S2000 CR擁有一組鋁製硬頂為標準配備,S2000市售版和這輛硬頂CR重量差90磅,另S2000 CR還有全車空力套件以強化下壓力,轉向齒比修正、BRIDGESTONE POTENZA RE070跑胎、加寬的後輪尺碼、更硬的彈簧和懸吊阻尼、大型化防傾桿、新造型Kaiser Silver輪圈與暗灰色塗裝。追求極限悉數最高規格 S2000 CR的任務明確,就是徹底激發S2000的賽道潛能:追求單圈最快時間、底盤平衡及操駕感受。和原廠S2000兩相比較,S2000 CR擁有偏賽道的懸吊設定、車體剛性強化、輕量化,以及降低高速升力的前下巴和車尾超大型尾翼,還在原本軟蓬收納處加上一支後橫樑增強車底剛性。CR的內裝維持傳統賽車基調,黃色不織布座椅表面混搭黑色麂皮側向支撐,專屬的球形鋁合金排檔頭,位置降低亦讓換檔行程縮短6﹪,入檔感覺更清晰。CR的儀錶板設計,加入一個換檔時機指示燈,當引擎到最大扭力輸出時,一圈綠色燈光亮起,提醒你此時換檔是戰鬥力最強時。因為這是輛講究個人技術的車種,能否做出華麗甩尾和飆出高速,是要看駕駛者功力才知道,只要你夠快的話S2000 CR都跟得上步調,高速下這車的車尾會蠢蠢欲動,那種銳利似乎不斷刺激駕駛者的中樞神經,還可以快一點。事實上,S2000感覺是輛不適合在路上行駛的車,6000轉以下根本是虛弱,可能連HONDA Civiv都比它快;當然能挑釁S2000的只有6000轉以內,一旦殺上賽道或山路,這可是同級車的佼佼者,甚至能挑戰高等對手,但也暴露出大部分駕駛者,誰沒事把轉速維持在6000以上? 結論在市區開起來,感覺2.2升的引擎相當活躍,低轉速時順暢很多,到高轉速更是猛烈至極,是輛兼顧平時代步和賽道的好品種。HONDA對這款CR報出36,300美金的價格,若你是不折不扣的HONDA迷,就會知道這2,000塊錢差價獲得的太豐富了!光是CR採用重新設計過的懸吊,就絕對超過千把塊錢。末代Honda S2000 CR AP2這樣看的出來S2000 前期跟後期的差異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