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是錯誤的
當後面的車 撞擊前面的車 只要兩台車的高度相當
撞擊點 通常是後面保險桿 對前面保險桿
例如開版的照片
如果說 保險桿互相撞擊 為何會撞到大燈內縮?
唯一的解釋是
後車 在撞擊的時候 緊急煞車
車輛的高度 通常是 前低後高 煞車的時候 車體會向下沉
然後就會比前方的車輛更低 撞擊點 變成高於保險桿 而用水箱/大燈那邊吸收撞擊
我相信 很多人看過 後方車輛撞擊前方車輛之後 將前方車輛整台頂起來的畫面
開版車禍的撞擊點 看照片中BMW的車牌 就能得知 BMW應該是沒有煞車 或是太晚煞車導致撞上前方C8
可以觀察到 BMW前方車牌在C8後面 完整的撞擊出一個BMW前保桿的形狀
而上面兩起車禍照片 T牌C車 撞擊點是在保險桿上方 所以水箱護罩 也有向內凹陷的受損
賓士那張照片也一樣 撞擊點是在保險桿上方 導致車燈內縮
所以可以推測 該兩台車 是因為煞車導致車頭下沉 才會撞擊到保險桿上方的水箱護罩以及車燈
無論歐洲或是美國撞擊測試 都是在沒有煞車的情況下撞擊
賓士如果沒有內鐵 會比較硬? 答案是不可能
至於車頭比較軟的印象 除了因為大多車禍有煞車導致比較大的損傷之外
車頭方面的潰縮 設計的會比後方好
因為前方大多有引擎 等重大零件 需要一個緩衝的區域 避免強力撞擊將引擎推向車艙
例如引擎蓋 當車禍發生 通常會變成 ^ 這個形狀
就是為了避免撞擊力過於強大 將引擎蓋整片推向駕駛座 造成傷亡
以前的車引擎蓋沒有折點設計 因此發生過不少駕駛座人員 車禍的時候被引擎蓋撞擊而亡的事故
大多數都是 前車後保桿<----後車水箱罩
這種情況最常見...也是前車車主最喜歡拿來炫燿自己的車有多神勇..多耐撞的案例
以下是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1.兩車一樣高時..前後車都緊急煞車..前車尾巴會抬起..後車車頭會下沉..原本的保桿對保桿..就會變成保桿對水箱罩
2.前車比較高...後車不管煞不煞車..後車的保桿就是比前車低
不過..如果連保桿都比水箱罩..引擎蓋脆弱..那保桿是裝心酸的嗎??
第二種情況..就是 前車後保桿<------後車前保桿
會發生這種情況..後車一定是在沒煞車的情況下撞上的
這種情況..多半是兩半俱傷..單純就是比誰硬..這時候..保桿的設計跟材質就有差別
不過..以本篇的例子..保桿的堅硬度就有差別
第三種情況..前車行李箱蓋<---後車保險桿
這種情況..就是SUV 追撞前方小客車最常見..而且..後車也沒有緊急煞車
因為SUV車身較高...所以..撞擊時是用前保桿直接撞擊前車的行李箱..
這不用說...前車一定是慘西西...
正巧...這篇文大家所連結的相關文章...三種情況都有...請大家自行判斷
所以..
請不要再說 追撞 一定是前車慘..或是後車慘的這種理論了
我們買某廠牌的車時,是那廠牌的貴人,而不是變成他們的股東,要爲他們的名譽辯護。車子被碰了是一定要修理的,請問是誰穩賺的呢?這樣的車修理後,安全性你認為比原來的好嗎?車廠賺的開心,你開的安心嗎?你當然可以相信“保桿內鐵無用論”,那是個人信仰自由,那只能說你經由修理支出,對整個社會經濟通貨流動,促進零組件生產與保障相關從業人員就業狀況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繼續加油支持吧。
一個曾經是“喜美”的車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