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第六代 Honda CR-V 試駕|探討優勢項目以及值得改進的地方

幾篇看下來發現護航三星的,假設出了車禍,是下車來跟對方比較誰的車子傷的比較重還是怎樣?明明就是裡面的假人受傷比較嚴重,還有人會去看車體感覺起來比較沒事
很簡單的邏輯阿
鋼材強度不敢講就是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啦
用料都一樣的話有什麼原因不說呢?
剛剛去看車環景真的是垃圾等級
什麼年代了還在2D拼接加上魚眼變形
根本失去環景意義了
nngiz wrote:
很簡單的邏輯阿
鋼材強度不敢講就是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啦
用料都一樣的話有什麼原因不說呢?

01有一篇解釋的很清楚,
鋼材mpa的意義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128017

不期望你們看的懂, 但是別一天到晚強調汽車採用硼鋼就是安全! CRV撞出三顆星不是你們說的偷料, 是安全設計上有瑕疵.
Never argue with an idiot.
willl

回上面的Mobile01 文章。靠加厚鋼材來達到一樣強度當然可行,但神奇的論點在台灣,當初五代也說靠加厚鋼材來達到一樣強度,但台灣CRV沒有比美國跟大陸重⋯A/B柱也沒特別粗,本田魂真會自我安慰啊

2023-08-12 10:35
willl

回上面的Mobile01 文章。靠加厚鋼材來達到一樣強度當然可行,但神奇的論點在台灣,當初五代也說靠加厚鋼材來達到一樣強度,但台灣CRV沒有比美國跟大陸重⋯A/B柱也沒特別粗,本田魂真會自我安慰啊

2023-08-12 10:35
滿滿沒誠意的一個產品
很多東西,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改款時補上
但,這就表示第一批買的車主,真的有夠盤的
現階段,我根本不會考慮這輛車

台笨到底是把台灣消費者當成甚麼了? 死忠的笨蛋?
srtke wrote:
滿滿沒誠意的一個產品
很多東西,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改款時補上
但,這就表示第一批買的車主,真的有夠盤的
現階段,我根本不會考慮這輛車

台笨到底是把台灣消費者當成甚麼了? 死忠的笨蛋?


盤子阿
130萬買

2D拼接環景超級爛、燈號式胎壓偵測(問業務的)展間頂級車
比較訝異引擎蓋油壓頂桿這個而已
後面跟某V牌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就問
輪框怎麼了...?
等那麼久結果車道維持這部份才失望了, 訂車衝動沒了, 等XTRAIL看看, 如果又是這樣減配備,可能又要等下一代RAV4。

為什麼台灣代理車廠都一個樣, 一直在偷配備卻一直越來越貴


基本上~車界車體圖灰色的,Mpa也就320左右,時速50就夾心餅潰縮用。
豐田車國瑞生產,幾乎都是台灣烈光成型蒙皮鈑金,320~680Mpa數量最多,台灣本田也不脫就這個標的。
畢竟都是國產。
980Mpa潛艦級鋼材比例相對會變少,畢竟成型成本高出相當多。
設備太爛,還做不起來。

板材是肯定好材料+熱成型鋼性越好。
但也跟厚度有一定關係。

另外,日系車因為採用薄板省成本+輕量化省油,不需要學老外傻不巄咚用厚板、Mpa過硬,根本難以成型。
所以亞太車得做很多凹凹凸凸補強肋,讓薄板過軟,有成型面加以強化。

塑膠板料也是同樣的學問。
越大張板料,就越軟,就需要成型一些凹凸肋做結構體,來隬補板料強度不足、過薄等等缺失。

麻田散冷萃鋼好不好、硼鋼好不好。
原物料,這當然好。
只要是自己是開金屬廠、塑膠廠,有這方面從業的,這些物料,都是基礎常識。
原物料當然比較好也比較貴。

但因為材料強度太高,越難成型。
所以美規內鐵,就素素的目字斷面加個彎曲來做。
金屬用熱成型去強化。

例如鋁製件6061材料,阿祿密本身素材質地軟,但材料較輕,高級車用來做底盤。
就要靠熱成型,使其材質強化,來達到硬度。

塑膠件,例如拖拉庫的油底殼、登車輪弧踏板、前保桿皮。
幾乎都是SMC、GMT這些熱固、熱塑,塑膠內藏長、短纖維加熱成型。
這些都達到碳纖維防爆等級。

這類的材質,都是高檔貨色,當然都比一般乘用車保桿射出PP或PP添加GF纖維稍微強化20%這些物料強到天與地的差異。

轎車如被大卡追尾,整個屁股都會不見,很正常。
大卡用這種材料做車體件,一台拖車頭500~1000萬,貴是有原因的。

至於車子用好的材料做但只是平面鈑料沒特殊加工 VS 薄板沖凹凸肋,哪種承壓強。
先天成型條件就不同,沒人能給答案,只能用同一種方式測試撞測看結果。

但如果用好的材料~尺碼相同、成型條件一致。
厚鈑+好料,當然遠勝薄板+一般料。

BUT,會重視的就會重視啦!
無所謂的,說了也白說。
就人肉鹹鹹,自己看著辦。
汽車現在也搞拉皮再出發壓~

這台跟5.5有啥差別?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