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ikawa wrote:
非常有道理個人認為...(恕刪)
c78a86102 wrote:
或許我表達不清楚
FOB多少是一回事
這是一個簡單數據
但稅務.帳務調整有那麼簡單嗎??
如果那麼簡單
就不用去設papercompany
或將總公司設在低稅賦國家
況且有可能牽涉雙邊經營主管績效獎金及升遷的問題
所以僅用簡單的數據去推估
我只能說推估出來的數據可靠度非常低~~
訂價策略是不容易的事
因為牽涉稅賦.產品競爭力.市場規模.產能(製造業).匯率.經營方針...
不是光拿一個FOB來計算
舉個人經歷
某大型公司
業務新產品提出銷售價格會議前
必須會相關單位
會議上討論過後
最終由決策者核定
一般終端消費者能知道商品的成本已經很難
實在沒有辦法再像你說的,還管他公司內部績效獎金發的好不好
那關我什麼事?
而且你提的那些似乎是降低成本的行為耶
如果是降低,又怎麼沒有呈現在這台台版Accord Hybrid的售價上?
你的成本我推估出來,我把你的售價減掉成本就是你的利潤
你認為你值得這利潤,我認為你賺太多
就這麼簡單
或許你的利潤是要補貼你賣國產低價小車的利潤,但是又如何?
你要怎麼操作是你的事,但這台車就是不值這個價
不要再替台本說話了,這台車就是貴的不合理。
台本不訂對手及銷售目標是一例
經銷商的消極促銷是一例
我就算不舉01大多數網友的反應
反正市場銷售成績也會反應一切
這.就.是.一.台.貴.的.不.合.理.的.本.田.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