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不是進口車不好,而是國產車進步很多

阿盛1205 wrote:
可以讓我知道一下哪一...(恕刪)


說實在話.
這種市區 100公里時速過彎來証明車子底盤比較好的舉例.
我看不懂您要說的好是在哪裡.
與其說是車底盤比較好,不如說是您的"膽"比較硬.

所謂的"底盤調教"是指什麼?
車體剛性?防傾桿尺寸?懸吊軟硬阻尼強弱彈簧軟硬?



就如同以前美國大車懸吊軟,像坐船依樣.
歐系車的硬質乘坐感,(不知道大家定義的進口車是否包含美系車..)
個人抹方面的感覺似乎是因為歐洲人的用車習慣所致.

歐系國家的用車環境與人民的交通素養的確較優.
對於車輛的使用較為硬派注重操控感覺,有部份也是也是因為用車環境的影響.
自然車輛的調教也偏向多數歐洲人習慣的使用方式.

相較於亞洲的用車環境.
交通建設的品質,以及快速道路密度也是最近幾十年才慢慢建設.
亞洲的生活水平比起很早完善發展的歐洲國家的確稍稍慢了一些.
所以同個時期,亞洲車朝向簡單省油(換言之應該可以說是底盤散操控平平)的發展似乎也並不是一種原罪.

我相信無論歐洲亞洲的車廠研發能力應該都有相當水平.
只是造出的車是否要適應當地的使用習慣罷了.


所以不少人喜愛所謂進口車
(還是專指歐系車?)的操控感.並把性能當作評斷車輛好壞的唯一指標.
然後把國產或者亞洲車(或者是日本車)評判成買了開了就容易出事,出了事就容易掛點..
個人覺得似乎太過.

國產車或者是亞洲車款並不見得不好.不如說是因地制宜.
現今對於車輛要求更好安全與操控的人越來越多,但對應於其他廣大的使用者市場.
除非多到一個程度,才能讓車廠去重視並且改變車輛的設計.
畢竟造車是要賣給多數的使用者,而非重度的操控狂.


其實換過來想.
要是國產車跟進口車的價錢依樣,那麼操控性與安全配備該不該等量提升?
如果價錢依樣,那麼國產車的價格優勢在哪?
不可否認,國產化就是壓低成本與價格.
(當然啦.台苯的國產車有越來越接近進口車的"價格"水平.氣囊還是那麼少.)





我是寶貝的熊
dick0314 wrote:
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邏輯上的迷思....像是許多人說國產車底盤不好...但相對的...
如果相同售價下的比較是成立的...但問題售價有一定差距...就連扣除掉關稅以後也有差距...


進口車未必都很貴
小弟的FOCUS MK I 當年辦到好 650K ABS+TCS+兩顆汽球 歐洲撞擊測試四顆星
和當時同等級的 ALTIS/SENTRA/LANCER 相比
把ABS TCS 和氣囊加上去,國產車有比較便宜嗎?
安全性你覺得進口FOCUS比較好還是當時國產的 ALTIS/SENTRA/LANCER ?
底盤就不用說了
FOCUS舒適性的確不好,但是在高速公路和彎道的穩定性比起當時同級國產車好太多了

換到現在
SWIFT 加到六氣囊和 SX4比好像也差不多錢
同一組底盤你覺得進口的SX4和國產的SWIFT哪一個比較安全?

大發siron(1.5四氣囊) 和 YARIS加到四氣囊相比算貴嗎?
同樣是同一組底盤你覺得哪一個安全性比較好?

不用特別去算哪些啥關稅的成本,直接算消費者買得到的價錢
當國產車把偷掉的安全配備都加回去,其實很多時候都比進口車還貴
這叫做進步嗎?

我寧可把錢拿去買氣囊,不要買DVD,這樣的需求,我只有進口車可以選
Qmore6545 wrote:
進口車未必都很貴小弟...(恕刪)


不過現今1.6到2.0的進口車沒破百萬的似乎是...不太多.

樓主也點到了一個弔詭的現象.
就是如果國產車以降低成本為由,例如底盤焊點之類的都偷工減料
最後配備再加價上去,還比進口的同車型或同底盤車型貴..

那麼進口車款為什麼賣的不如國產車款多?
(如果以大發的Siron和Toyota Yaris來比較)

其實身旁很多人買車還是多從外在來評判.
氣囊之類的安全性配備,可能大眾慢慢的對他的重要性越來越了解,而去重視..
但是其他的諸如內裝(豪華程度?).其實不少人還是此作為購車的選擇考量.

高速公路與過彎的穩定性.其實對一般人來說感覺也許不是那麼深.
儘管這對緊急情況的控制有正向的影響,
但不少人比較再意的應該還是....
原廠有配頭枕電視高速公路就不會無聊,或者看起來高檔的雙區雙座液晶五彩顯示恆溫空調之類的
我是寶貝的熊
marcjacobs wrote:
如果國產的價格可以買...(恕刪)


真的是重點!如果ACCORD國產跟進口(當年是有的)只差個幾萬塊,配備也差不多,會勇敢的選國產的有幾個?
白鷺鷥 wrote:
+1國產車把省掉的關...(恕刪)


這個問題我也有過一樣的疑問,不過,我問過認識的零件商,他們倒是給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答案~
說法是這樣的,其實不論是原廠或是水貨商的取得成本大致相同差異不大,進來海關被課徵的稅金其實也差不多,也就是說沒有誰特別厲害,但是他也提到,水貨商只賣『大賣件』冷門的零件其實不太會做庫存,但是原廠就必須有一定程度的零件準備率及庫存(說起來好像是有責任的說法)加上原廠的通路是經銷商,也必須保留利潤給經銷商,所以有的零件單價會比較高(庫存等成本),這其實像是宿命一樣。 不過他也提到,現在競爭激烈,很多原廠件的價格其實跟水貨的差異不大了,而且原廠還有一年保固,競爭激烈啊~這句話他邊搖頭邊說給我聽。
對我來說,我最關心的還是我想要的品牌,到底未來的保養維修會不會很沈重?零件商倒是告訴我,說起來法國車的零件平均比德國車便宜,以知名的品牌 valeo 來說,一樣的東西給法國車用,單價比較低,給德國車用單價就比較高,不過,因為我還沒有買進口車,目前仍沒有深刻的感受。
阿盛1205 wrote:
可以讓我知道一下哪一...(恕刪)


EF EG EK都行 前後雙A臂 車重比你輕 軸距比你短 ES FD沒試過不評論 還是您認為進口車每台都行? 過灣性能看看"國產車"在TIS跑就知道 進口跟國產的差異在組裝上比較大(個人看法)
LuKoko wrote:
現在大五最便宜的是2...(恕刪)

以車身尺寸來說二者的確不相上下,但等您到了可以負擔雙B車種時我懷疑您的想法還是一樣?
如果僅以車內空間,箱型車的CP值比轎車高太多了!如得利卡,不但是箱型車還是柴油車,
比ACCORD價格低很多,維修保養又便宜,怎不見他大賣?價值觀不是均一的,一樣是包包
有人拿HANGTEN就可以有人卻非LV不背,難道買LV都是腦殘?
Han-Tung Li wrote:
以車身尺寸來說二者的確不相上下,但等您到了可以負擔雙B車種時我懷疑您的想法還是一樣?
如果僅以車內空間,箱型車的CP值比轎車高太多了!如得利卡,不但是箱型車還是柴油車,
比ACCORD價格低很多,維修保養又便宜,怎不見他大賣?價值觀不是均一的,一樣是包包
有人拿HANGTEN就可以有人卻非LV不背,難道買LV都是腦殘?

說得真好!
買的起雙B也不見得就會去買
就我開過Accord 7 3.0以及BMW 530在國道高速飛馳的經驗
我不覺得530有貴三倍的價值
我承認開BMW的確是拉風多了,虛榮感十足
搭配略顯舒適取向的變速箱,反倒讓我體會不到那顆著名直六引擎的威力
但BMW 530開起來真的很順
有閒錢想耍點派頭的話,HONDA還是不太登的上檯面
我自己開的是接近百萬的國產車,150萬以內的進口車我應該也還負擔的起
只是這等級的進口車似乎不夠高級,通常是開品味的
再想想高折舊率以及昂貴的零件維修費用
我寧可拿錢去旅遊 (享受人生),玩Leica相機,買LV GUCCI (這些東西折舊甚低,運氣好還能賺到錢)
也許以後發達了,可以不把錢當錢看時,才會轉念去買雙B撐撐派頭吧
我常常在台北動彈不得的車陣中思考開高級車的意義,可能是我悟性不夠吧
(記得常被洗腦:男人一生一定要擁有一次雙B)
但理性面會反駁說:高油價時代來臨,全球通膨嚴重,暖化危機未除,治安不良

and.....別人停車技術不好
Han-Tung Li wrote:
難道買LV都是腦殘?
...(恕刪)


我想不是腦殘
是價值觀不一樣

買得起LV的人也可能買HANGTEN
不買LV的人不見得買不起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