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盛1205 wrote:
可以讓我知道一下哪一...(恕刪)
說實在話.
這種市區 100公里時速過彎來証明車子底盤比較好的舉例.
我看不懂您要說的好是在哪裡.
與其說是車底盤比較好,不如說是您的"膽"比較硬.
所謂的"底盤調教"是指什麼?
車體剛性?防傾桿尺寸?懸吊軟硬阻尼強弱彈簧軟硬?
就如同以前美國大車懸吊軟,像坐船依樣.
歐系車的硬質乘坐感,(不知道大家定義的進口車是否包含美系車..)
個人抹方面的感覺似乎是因為歐洲人的用車習慣所致.
歐系國家的用車環境與人民的交通素養的確較優.
對於車輛的使用較為硬派注重操控感覺,有部份也是也是因為用車環境的影響.
自然車輛的調教也偏向多數歐洲人習慣的使用方式.
相較於亞洲的用車環境.
交通建設的品質,以及快速道路密度也是最近幾十年才慢慢建設.
亞洲的生活水平比起很早完善發展的歐洲國家的確稍稍慢了一些.
所以同個時期,亞洲車朝向簡單省油(換言之應該可以說是底盤散操控平平)的發展似乎也並不是一種原罪.
我相信無論歐洲亞洲的車廠研發能力應該都有相當水平.
只是造出的車是否要適應當地的使用習慣罷了.
所以不少人喜愛所謂進口車
(還是專指歐系車?)的操控感.並把性能當作評斷車輛好壞的唯一指標.
然後把國產或者亞洲車(或者是日本車)評判成買了開了就容易出事,出了事就容易掛點..

個人覺得似乎太過.
國產車或者是亞洲車款並不見得不好.不如說是因地制宜.
現今對於車輛要求更好安全與操控的人越來越多,但對應於其他廣大的使用者市場.
除非多到一個程度,才能讓車廠去重視並且改變車輛的設計.
畢竟造車是要賣給多數的使用者,而非重度的操控狂.
其實換過來想.
要是國產車跟進口車的價錢依樣,那麼操控性與安全配備該不該等量提升?
如果價錢依樣,那麼國產車的價格優勢在哪?
不可否認,國產化就是壓低成本與價格.
(當然啦.台苯的國產車有越來越接近進口車的"價格"水平.氣囊還是那麼少.
)

不過他也提到,現在競爭激烈,很多原廠件的價格其實跟水貨的差異不大了,而且原廠還有一年保固,競爭激烈啊~
這句話他邊搖頭邊說給我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