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本田 渦輪增壓 機油保養 千萬不要拖 規範很嚴格得

可以參考這篇..
機濾 >= 空濾 > 機油

鄧較瘦汽車戶口簿-拒絕忽悠本田車係日常保養與維護之實戰攻略

一、機油篇

一輛車的保養,最重要的就是機油,機濾,空濾,這三個消耗品質量之好壞,直接決定汽車的使用壽命;作為日系車典型代表的本田,對用油毫不挑剔,沒有德系車那樣嚴苛的規格參數要求(粘度通常要40,高溫抗剪切值“HTHS” 3.5以上,還要嚴格按照車廠複雜的潤滑油認證體系502~503~504~505~~~~ ).基本上礦物半合成全合成隨你愛用什麼用什麼;所以合適的機油很多,因為本田的發動機結構很精密,活塞環和缸壁間隙很小,而且活塞裙大多有鍍鉬的降低摩擦係數設計,引擎運行溫度也不像歐系車那麼高,機油(HTHS高溫抗剪切值)達到2.6以上即可,粘度稍低的0W20甚至更低的0W7.5機油(日本本土已普遍使用)完全適用。

(現在廣本4s的原廠紅罐低粘超能機油就是嘉實多代工的半合成),可以說得益於自身的高精度設計,本田對機油的抗磨和高溫抗剪切保護要求沒有德系那麼高,反而對於機油清潔性的要求很高,本田發動機的精密設計對高溫沉積物和活塞環沉積物控制有較高的要求,應該盡可能選擇對高溫沉積物控制較為出色的油品,在認證方面,除了滿足美國石油協會的API -SN級別以外,還有本田自己的HTO-06認證(本田自家的渦輪認證,自吸車型可以忽略這個認證)這兩個認證都很符合本田引擎的工作特性。低粘度,高流動性,對油泥和活塞沉積物控制很好,同時對高溫沉積物控制的標準也很高。最後還有一個現在直噴車型比較要注意的指數,就是諾亞克揮發值(noackvolatility),這個指數在舊標準的潤滑油裡不太著重,但隨著直噴時代的到來這個數值做得越小,就意味著進氣道和節氣門的積碳可以控制得越理想,本田要求使用SN級數或以上的潤滑油,諾亞克揮發值不能高於14%(部分油品可以做到6 %)目的就是要盡可能的控制進汽道積碳的形成,如果在外面保養的地球夢車主,99.9%的修理廠(包括4S)都不會注意這個,甚至把一些SJ級這些老舊標準的潤滑油推薦給車主~~~這樣下來,不用多久,怠速抖,熄火就離你不遠了。

一般車友認為,從本田引擎的結構特性可以下結論,本田不太適合長里程換油(其實本人不太苟同這個結論,下面我慢慢道來)所以合適粘度和等級的機油,全合成油1萬以內,礦物油5-6千以內比較合適。

接下來談談適合本田車用潤滑油的一些指標,先簡單說一下機油的基礎油,1類,2類,3類基礎油就是我們常見的礦物油,比如黃殼,3+類在美國被認定為全合成油,但歐洲日本並不認可3類是全合成,只被看作為“合成油”。比如灰殼,美版嘉實多EDGE。鵬斯白金PP。

4類既是聚a-烯烴——PAO,具有低溫流動性好,高溫油膜強韌的特點,最知名的代表美孚一號系列就是以PAO基礎油著稱的全合成機油。

比如AFE(節油型)

EP長效系列。
5類是酯類POE,酯類是極性很強的全合成機油,很多賽道油都是酯類產品,比如MOUTL,紅線等品牌,具備對金屬表面有天然的附著能力!但高質量的3+類合成油並不比4類PAO的產品差,尤其像殼牌,鵬斯PP PU(可以理解為美版高端殼牌),都使用高科技的3類加氫基礎油工藝、GTL天然氣液化合成工藝,生產出的3+類XHVI基礎油無論是粘度指數和揮發率都達到甚至超過4類PAO的水平;包括現在SN版的銀美孚,也是使用以3類為主的3+4 +5類的基礎油。應該說日系美系使用3+類是目前的一種趨勢。

就我現在的GE1.3是L13A系列發動機,感覺強調低粘度高流動性的美孚AFE 和EP 0W20與5W20最出色,AFE省油效果明顯,百公里綜合油耗輕鬆5.4(但起步和低轉速段真心有點吵),EP的長效性能出眾,降噪效果也改善不少,另外一個在美國非常暢銷的品種,鵬斯白金PP 其中的0w20,清潔效果出眾,而且同為低粘度特性,但靜音效果嚇人的好,全個轉速段都比美孚安靜得多,油門響應也靈敏,缺點是經濟性不及美孚AFE和EP,每百公里的油耗會多那麼0.4升左右。不過耳根清淨了,這個也值得。如果追求較長的換油週期就果斷美孚EP,EP是以4類PAO為主的高級全合成,美孚的官方建議換油週期是15000英里,也就是24000公里!配合長效機油濾清器,可以為經常需要穿州過省的車主節省不少保養的費用和時間。
還有一些朋友盲目去追求像金美孚0w40,嘉實多公雞0w40這一類的高級全合成,它們的確是更高級的機油,但只要看看它們的認證就知道了,它們是給德係法系這些歐洲車設計的,從粘度、高溫抗剪切值、認證的角度都不適合日系車,長期使用只會加大發動機負荷,油耗增加,提前把發動機的間隙撐大,人家開60萬公里丁點事沒有,你20萬不到就開始燒機油了。確實沒耐性在外面折騰,就回4S用他們的紅桶或者綠桶機油。效果一不算出眾,但絕對錯不了。

至於換油週期這個大家關心的敏感問題。首先,上面的“結論”提到過,本田發動機由於自身的設計不太適合過長的換油里程,一般車主按本田說明書規定5000公里換油,那是針對本田4s的礦物油,如果使用4類5類的全合成,可以15000以上換油~~~~~表面結論只能講明這個說法部分正確,4類5類的全合成的壽命的確是可以達到15000以上的,但不少車友對比了一下本田和大眾的原廠機濾又會發現,大眾的機濾體積比本田大了將近一倍,覺得這本身就意味著大眾發動機就是為15000以上的換油里程設計的,而本田從飛度到奧德賽CRV的機濾都是一樣大小的,換油里程都不能超過1萬公里,否則機濾就會因為容污量達到極限而首先因失去過濾而扛不住(正常使用的發動機那來這麼多污跡),再加上本田發動機設計精密,配合間隙很小,對沉積物比較敏感,不是歐係發動機的高容污極限設計思路,也不能採用歐 系那樣超長換油週期。因此,用成本較高,換油週期長的4、5類全合成機油有點不值得啊!。但事實上在很多發達國家,本田的所有車型,保養週期都在10000KM以上,說笑的講句,按上面的結論和一般人的觀點推測~發達國家的本田應該比國內的精度還要高,保養週期應該更短才對啊?再舉個例子,鄰家的豐田,11代的卡羅拉國產上市後,就把1年1萬公里的超長保養週期和超低使用成本作為賣點之一來宣傳了,而售後的機油和周邊的用品都沒有變化~還是10代卡羅拉那一套!那該不該聽4S的5000KM回去做一次保養呢?開日系車的朋友們自己思考吧?怕4S找麻煩,說你1萬公里才回來保養一次,當你放棄保修權?直接打廠家的400投訴,根本沒這個屁事!
基礎油之外,還有就是關於機油添加劑的配方,機油的添加劑簡單說來由抗磨劑、抗氧化劑、清潔分散劑等成分組成,不同品牌的機油在添加劑的特點上各有千秋,格外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TBN(總鹼值)數值,因為總鹼值決定了機油抗氧化、抗酸性的能力,中國的燃油硫份很高,路況堵塞很嚴重,大量的怠速空轉會使一部分高硫的汽油通過蒸發和燃燒沉積物以酸性物質的形式經碳罐和曲軸箱通風進入機油,加上機油中的ZDDP抗磨劑也是酸性的硫化物,這些酸性的副產品都需要以鈣鹽為基礎的清潔分散劑和足夠的總鹼值來進行中和,否則機油就會提前氧化變質,所以一般來說,越是長效的機油TBN總鹼值的含量越高,而綜合我國目前的燃油和路況,機油的總鹼值不能低於8,好在這個數值目前主流品牌的合成機油像美孚(歐版ESP系列除外)、殼牌、嘉 多基本都能做到,而一些長效型機油的TBN數值很多都在10-12左右。

再來說說本田推薦的機油粘度問題;北美和日本的本田推薦5w20或0w20,澳洲和歐洲本田則推薦5w30,中國本田以前推薦5w30、5w40,現在又推薦新車可用0w20,這讓朋友們在自己選擇機油的粘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實際上,本田在不同地區推薦的機油粘度是根據各地消費者不同的固有認知差異決定的,比如在北美,美國的政策法令非常看重汽車的節能環保,聯邦政府設有一個CAFE節能標準協會,對汽車製造商的節能有很高的要求,對於不能達到節能要求的製造商會有懲罰性措施,因此5w20、0w20的機油非常受車廠和消費者認可,粘度低的機油節約燃油,散熱性能好,而且低溫流動性好,比粘度高的機油達到正常工作溫度耗時更短,更適合城市駕駛。但是在歐洲就是另一回事,先不說歐洲的路況,就說歐洲車型發動機的設計都是高溫引擎,需要機油具有更高的粘度和HTHS高溫抗剪切值,30、40的機油在歐洲才是主流,所以20粘度的機油在歐洲是非主流的異類,本田也不願當這個“先鋒”將20機油作為推薦,免得開罪一些本地同行大哥。至於中國,在各種標准上都是傾向歐洲的使用習慣,機油也不例外,國內的汽車市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德國合資車型統治,人們的用油概念也潛移默化的被德系車洗腦,認為粘度越高越好。也因這個思維定勢,市面上大部分行貨機油都是以歐規車的標準為主流,像市場銷量最大的黃、藍、灰殼,磁護,極護,金美孚都是40粘度為主的。
再看看日係其他幾個在國內的合資品牌,下到鈴木奧拓,上到皇冠,陸地巡洋艦。使用手冊全部推崇使用0W20粘度潤滑油,4S也有提供。日係其他幾個廠家的發動機製作工藝也大致是這個水平。可國人老是不那麼接受。

在中國推薦20粘度的機油,肯定也是個漫長的公關過程,既然大環境是這樣,本田也懶得花大力氣去推廣低粘度機油的好處了,免得吃力不討好,反正我的車適應性強,機油這個就算亂用,長期也不會出事,管上帝們愛用什麼用什麼。至於都後期燒機油,都是10萬公里甚至更靠後的事了,那時候也早過保修期了,沒人怪廠家了。到目前為止,行貨市場也很難見到0W20機油的現貨,嘉實多和摩特有0W20的行貨產品供應,但價格高得嚇人,還必須要訂貨。

現在本田4s店開始使用0w20的機油至少說明在引擎規格上,國產本田與北美的本田並無差異。綜上所述,最放心的機油選擇:就是美版的美孚、鵬斯、康菲;日本原裝的新日石,出光興產,等等。

關鍵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具有完善的認證;配方專為日系車特性研發,
用起來加倍的順暢與放心。
但如果朋友們不想去折騰這麼多複雜的機油知識和繁多的進口機油品牌特性,只是想好好保養你的HONDA讓她在服務你的周期內健健康康,那就老老實實回4S用紅桶或者綠桶機油。記住,是紅桶和綠桶,藍桶和金桶都不是最佳的選擇。

二、 機濾空濾篇

一個高質量的機濾其實比機油更關鍵,總看到一些朋友說怎麼像美孚EP,嘉實多EDGE這樣的長效油2-3000公里就衰減了,是不是買到假油了?其實很多都是用了不合格或假冒的機濾,濾紙材料差很快堵塞,旁通閥就會被機油壓力頂開,

(旁通閥正常沒被頂開的狀態)
失去了機濾對雜質顆粒的過濾作用,這樣什麼高級機油都回天乏術了,或者有些質量較差的機濾旁通閥壓力設定不達標,旁通閥也會輕易被正常的機油壓力頂開而失去過濾。

(旁通閥被頂開的狀態)
所以提醒各位一定要選擇大品牌的正品機濾,沒有選擇經驗就用4S的原廠機濾也是穩妥的選擇,盡量別用路邊店的機濾,也不要輕易相信小修理廠的所謂原廠機濾,大部分都是高仿貨,質量非常差。本田原廠的機濾,以前是飛得濾機代工,出品在非4S的渠道外根本找不到!現在本田售後機濾的供應商變成了馬勒。

其實只要是大品牌的正品,像MANN、FRAM、 電裝、WIX這些不管國產進口質量都還是有基本保障的,一般不會發生5000KM以內濾紙堵塞、旁通閥開啟失去過濾保護這樣的事故,只不過進口的機濾細節和用料會更好一些,過濾精度和長效性都會更有保障而已。和假冒、高仿的機濾有質的區別。判斷一個機濾的好壞主要看以下幾點:第一是濾紙,過濾精度要達標,濾紙面積和折數要充足保證容污面積,經過纖維化定型處理,有一定硬度保證在機油壓力下不變形。二是看旁通閥,壓力設定要符合原廠機油壓力設定,旁通閥壓力設定太低,旁通閥會被的機油的壓力頂開而失去過濾。壓力設定太高也在濾紙堵塞的情況下旁通閥會無法及時打開,引起引擎斷油乾磨。第三是要看機濾的濾網和基座,一定要是金屬的,最好是不銹鋼的.

本田原廠配套的馬勒機濾,上下底板是硬卡紙的,(有點偷工減料的味道)

不過就算這樣,這個看上去有點偷工減料的機濾在使用了10000公里之後也沒有絲毫堵塞或者變形的跡象。本田的品控還是可以放心的。

一般長效的機油濾清器,上下底板都用不銹鋼製作,能夠在機油壓力下固定和保護濾紙不變形。最後一個判斷的標準是止回閥,優質矽膠材質製成的止會閥,比一般的橡膠止回閥更耐腐蝕,耐高溫。

這個是本田原廠機濾內部的橙色矽膠止回閥,已經使用了10000公里,依舊柔軟如新。
符合上述條件,質量口碑較好的本田機濾有:曼牌的國產W610/3,而德國產的W610/6是矽膠止回閥,質量做工也更勝一籌,曼牌的濾紙質量好過濾精度高,不銹鋼材質的濾網和基座,整體做工用料最紮實。WIX的51356和57356是美國生產的,濾紙經過“玻璃纖維化”處理過濾精度都很出色。

還有電裝的DL-T0103,品質也可與原廠媲美,而索菲瑪、豹王等廠商生產的本田機濾雖然都是合格的,但沒有太多出色之處,比早期飛得濾機生產的本田原廠機濾明顯差一個檔次。很多人對機濾的重要性不屑一顧,覺得只要是個機濾用1萬公里就沒問題,更拿出租車舉例子,說你看出租車用最便宜的甚至是山寨機濾,跑1萬多公里都沒問題,而沒有想過出租車一個月就要換一次機油,即使失去過濾幾千公里,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把油換掉,而且出租車大部分時間處於熱車狀態,有助於保持發動機內的雜質沉積物懸浮在機油中不容易沉積。而私家車幾個月甚至大半年才換一次機油,機濾一旦失去過濾,沉積物不但會大大加劇機件的磨損,而且機油中的雜質和燃燒副產品會日積月累在發動機裡形成頑固的油泥和結膠,以至於不進行拆洗很難清除。一個優質的機濾即使配合4s最便宜的礦物油使用,也會出色的完成過濾工作,保持你的發動機內部光潔如新,而一個劣質的機濾所就算搭配高級全合成機油,也可能因失去過濾給你的發動機帶來傷害,因此以一個合格的機濾要比好機油還要重要。

關於空濾,請千萬不要忽視空濾的作用,一個好的空濾會最大程度減少灰塵進入發動機,這些灰塵在引擎的高溫環境下會變成晶體狀的矽顆粒,研磨作用非常強,如果這些矽晶體顆粒超標,可想而知你的發動機在經歷什麼磨難。但空濾又必須保證足夠的進氣效率,否則就會油耗升高,動力減弱。而本田使用的空濾,眾所周知的質量一流(也是飛得濾機代工),對比其他副廠產品明顯油耗最低,油門響應最快。但有些地方的4S抬得價格很離譜,簡單換個空濾還收工時費。4s外面賣的更是幾乎清一色的仿製冒牌貨。本田車主們能夠選擇的空濾品牌並不多,好的就更少,霍尼韋爾的FRAM空濾是一個,霍尼韋爾作為老牌的空濾生產商,它的空濾質量的確是一流的,儘管價格也不便宜,但品質絲毫不輸原廠。還有曼牌,使用效果也跟原廠一樣的好,不過也比原廠貴。對比其他品牌的本田空濾,如馬勒、索菲瑪、豹王(這個是我用過最不滿意的,裝上之後油耗立馬飆升10%)等,的空濾濾芯材質明顯更好。邊框的尺寸和原廠空濾口更貼合,邊框橡膠彈性也更好,能確保密封性。濾芯較原廠厚實但折數更少,是為了保障同等的進氣效率。

至於空濾的更換週期,北方高塵空氣質量差的地區,1萬公里一換,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有愛車的朋友喜歡2-3000一換,殊不知空濾初始的灰塵過濾效率是比較低的(為灰塵的累積預留餘地),幾千公里後隨著灰塵在濾芯上的積累過濾效率才變的更高,換的過早反而影響對灰塵的過濾效率。南方空氣質量好的地區2萬換較合適。中間可以將空濾取出清理一下,注意不要用壓縮氣槍吹,空濾濾芯是紙質的,經不起壓縮氣槍的強氣流,吹漏了裝回去就悲劇了。取出用手輕輕拍打幾下絨面裝回去就好了。用高質量的空濾配合合理的更換週期,其差別會在你的HONDA經過10萬公里里程後體現出來,很多使用劣質空濾或不及時更換空濾的本田發動機,會在這個里程數前後出現活塞環磨損、燒機油的狀況,空濾的錯誤選擇使用是一個重要成因。

三、 ATF(自動變速箱油)與防凍液篇

說完了保養最重要的機油,機濾,空濾後,再來看看本田自動變速箱保養和自動變速箱油ATF的選擇,本田ATF的選擇要比機油選擇性少得多,也嚴格一些。首先,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都會推出獨立的ATF標準,不同廠商的ATF標準會根據自己變速箱的特點使用不同的FM摩擦改進劑配方。

本田也有自己的ATF標準,就是ATF-Z1。

最新標準已經升級為DW-1,Z1本身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自動變速箱油標準,這跟本田的AT變速箱結構不是一般AT的行星齒輪組(辛普森式行星齒輪組Planetary Transmission),而是和手動變速箱相似的結構,以平衡軸的形式,每個檔位齒輪之間設置多片離合器控制換擋有關。這種結構的AT變速箱效率高,響應速度快,但缺點是平順性不及行星齒輪組的傳統AT變速箱好,雅閣一向都比凱美瑞省油,但凱美瑞又一向都比雅閣舒適,這個變速箱上的結構差異是很大的一個原因。也因為本田這個獨特的自動變速箱結構,使他在自動變速箱油的摩擦改進劑配方上,用於抗極壓的EP添加劑,硫775 PPM,鋅368 PPM,含量非常高,這就是一般的兼容品牌ATF很難兼容Z1和DW1標準的原因:摩擦改進劑配方相差太大或EP添加劑含量不夠高;這幾項指標造成除了本田Z1外,很少有ATF需要添加如此高含量的摩擦改進劑和EP添加劑。如果你仔細看你的本田說明書,你會在自動變速箱油的部分發現,本田建議“在需要補充變速箱油而無法購買到Z1的情況下,可以臨時使用通用汽車公司GM的DEXRON III標準的變速箱油,但長期使用有可能出現換擋故障,所以應該盡快去本田4s換回Z1或者DW1。”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兼容ATF出售,常見的有美孚、殼牌、嘉實多、它們在參數數據上兼容很多廠商的ATF,比如福特、通用、豐田、寶馬等等,很多也都標明兼容本田Z1標準,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會引發本田變速箱的故障。所以如果沒心思去折騰安索的全合成ATF和勝牌MAXLIFE ATF這兩種貴價產品的話,就老實用回本田原廠的Z1或者DW1標準ATF。(CVT變速箱是另一個用油標準)

現在號稱ATF專家的福斯4400系列的ATF也標稱可以兼容Z1標準,不過還沒實際試用過,還不敢下定論。
最後再談談本田的防凍液,這是一個我非常推薦使用本田原廠的保養品,原因很簡單:長效——10年20萬公里,幾乎是終身免維護。而且事實的確如此,在不少維修廠,經常能見到一些10多年幾十萬公里的進口本田,從未更換過防凍液,維修工測了防凍液的冰點,依然合格。有這樣優質的原廠防凍液,缺了只要隨時添加就可以了。不要隨意更換防凍液品牌或混加防凍液,不是危言聳聽,但後果真的有可能很嚴重,本田的防凍液是磷酸型的,絕對不能加矽酸型或有機酸的防凍液,否則都有可能腐蝕氣缸蓋墊,一些比較流行的所謂“萬用長效型防凍液”也不要使用,比如霍尼韋爾的DEXCOOL系列(GM通用系標準)防凍液,這種屬於有機酸型OTA防凍液,已經被證實會腐蝕非GM通用系的氣缸蓋墊,造成防凍液洩漏,原因在於這種OAT有機酸產品含有2EHA(丙烯酸異辛酯),2EHA早已在美國市場上被證實會腐蝕很多車型的冷卻水箱橡膠密封塞和氣缸蓋墊,導致冷卻液進入曲軸箱,引起過大量消費投訴。

最後還講講本田的發動機在10萬公里後容易燒機油的問題:十幾萬缺機油的問題的確存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第一就是之前說過的本田對活塞環沉積物控制的問題,兩桶油的汽油本身就差,含硫量又高,燃燒副產品較多,燃燒室活塞環乾淨不了,再加上使用機油的品質參差不齊,對引擎內油泥和活塞環沉積物的控制也不一定合格,這就是我強調本田用機油不需要多麼高級,但粘度一定要按照原廠推崇的低粘度,高流動性,高溫沉積物控制能力才會有保障。就現時國內的用車環境,盡量不要挑戰太長的換油週期(15000以內)。可以的話在每次保養前在汽油裡加一瓶TCP,盡量清洗一些燃燒室活塞附近的積碳,這缸加了TCP的汽油用完了就立即去保養。市場上的各種汽油添加劑品種繁多,良莠不齊。但雪佛龍TCP是被證實比較安全有效的一種PEA(聚醚胺)添加劑,PEA聚醚胺被證實是唯一對燃燒室和氣門室都有效,並在清潔的同時自身不留任何殘餘物的添加劑(中石化的海龍寶的有效成分也是PEA但含量其實很少),TCP在美國是通用、寶馬、奔馳等官方指定的燃油添加劑,本田在90年代也曾指定TCP用來清潔燃油系統,而且北美的雪佛龍加油站的汽油中就含有少量的TCP有效成分幫助保持油路清潔。

燒機油的第二個原因,有些缺機油的問題是氣門室油封橡膠老化所致,只能更換。所以平時也要注意對氣門室油封的保護,4類的PAO對油封的橡膠是有收縮作用的,而5類的POE酯類則對其有膨脹的保護作用,所以不要一味追求四類全合成的機油,偶爾用用酯類或者3類機油都有助於膨脹保護橡膠質地的氣門室油封。

末了,還講一個與你愛車息息相關的小細節。就是和4S溝通的技巧~~~~別跟4S的關係搞得太僵。有些人喜歡在4S裡擺架子裝2B~我在4S混的時候就親身接待過一個開著凌志LS跟著妻子來保養那輛買菜車,一開口就冷冷地問,保養要錢嗎?我當時就朦了!給他解釋吧~~~還沒兩句那人就叫上妻子掉頭跑了!什麼人啊?後來那人還來了兩次,最後也是跑了。難道你家的自行車可以去雷克薩斯4S店免費保養不成?還有一些自以為很有研究的人,車出了丁點小問題,還沒檢查就在前台裝B,(記得那人當時說的問題是車每次開完,剎車碟都是熱的!)甚至進了車間還不停的指手畫腳搞得師傅都無法專心給他修車~~~~~這些通常都是以後和4S發生矛盾的伏筆。其實你買車的4S售後質量行不行,首保之後第一次保養就可以看得出來,覺得他們的服務不靠譜,果斷第二家(你方圓100公里只有一間4S就沒撤了)我這邊有3家,競爭夠激烈的!別跟他們為了嘴皮上的事抬槓,對你和你的車都撈不到什麼好處。真要出問題了,上網做足功課,再不行打電話到廠家400問個明白。在4S裡清清楚楚的把你的問題陳述出來,4S最喜歡你這類專業客戶,雖然不能在你身上賺很多錢,但也不會給自己的店添亂。新車保修期內,我還是建議大家回4S保養的,別跟我說4S單純保養一次150塊的工時費貴!人家可是3個技師給你搞一輛車,每次都按流程從頭到尾檢查個遍,連備胎砸了釘也能給你檢查出來!這對整天奔波在路上幾個月不檢查一次車的車主非常重要!完了還送你洗車~~~~~!沒錯,路邊維修店是便宜,30塊給你搞掂了,但那不少是給你換了機油和機濾就叫你走了,有幫你檢查其他東西嗎?4S的油不好,還貴,心平氣和的跟他談,自帶機油和消耗品如何操作(這個最好在購車時就事先協商好)現在多數4S也允許的。老是去到4S就苦大深仇的樣子,算計著人家賺你多少錢,對自己身體也不好啊。認真理解4S的售後政策和各項收費,知道那些該在4S做,那些該自己做,你的養車成本才可以時刻掌握在自己手中。

粉:嗆準車主裝裝甲有人生意義,五代也生鏽是合理的事. 指出車廠缺失:反而是個性有問題,趕快賣車!
CRV5原廠保養手冊機油篇
一本超厚的~~~~~













et034264 wrote:
不是愛潑冷水, 很...(恕刪)


我家福斯進場15000km保養一次
依樣渦輪的

可是一貫機油1500元
台灣人開國產車開渦輪依樣一堆人想省錢

z大大大 wrote:
這就是可能歐洲車 不耐用的原因~歐洲車渦輪壽命一向都不夠高~~

我這台渦輪車跑超過70萬,現還在服役,這叫壽命不夠高?


感覺上主旨是對的
但討論串當中看來很多沒有開過渦輪車的經驗
這當中包含每個人的駕駛方式不同
已前剛改完渦輪四處趴趴造的時後2000~2500更換
現在只有假日才用車,車上又多了兩個新成員
都可到5000才換油,而且機油壓力表顯示衰退沒多少
如果真的擔心的話把監控表都掛上吧
真相~會讓車市經濟蕭條,真相,也能讓地球能源減少浪費....所以多少換高興就好
機油消耗跟引擎製造精度有關,跟有沒有turbo應該沒有關聯
因為部分回文違反使用規範,所以在此深感抱歉並修改內容後重發
大家發文要有禮貌,請不要文不對題,或是太情緒化的字眼,或是有引戰的嫌疑,不然會像小弟被刪文
PS.要加表點符號...

Mobile01: 本文作者因違反使用規範, 部分內容將不顯示
https://www.driverside.com/service-schedule/toyota-86-2017-1658220-4423448-0?style_id=11960380
toyota 86 每 5000 miles保養

Mobile01: 本文作者因違反使用規範, 部分內容將不顯示
https://www.driverside.com/service-schedule/honda-civic_type_r-2017-2061427-5545483-0?style_id=14985932
Type-R 跟CRV一樣 3750 miles保養

如果本田全車系引擎無論有沒有渦輪都這麼差,直接拒買就行,應該都不需要保養了
信者恆信~如此專業的網站,車友們能不信嗎~
erichuang801 wrote:
大大很仔細,有關機...(恕刪)

說明手冊的每1000公里機油可能的1公升消耗量..
我猜測.不是引擎吃掉..[從排氣尾管可證明]
吃那多機油量..尾管早就排藍白煙給你看了
===應該是超高溫渦輪培林組.蒸發耗損掉..
你越敢一路油門一敗囂呸.渦輪就是高壓超高溫.機油流過渦輪本體
蒸發現象就會發生

[所以不能稱呼引擎吃機油..應稱呼渦輪本體蒸發機油]
-----------這是我的見解------------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