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而言之應該是這樣:
U型防傾桿原理就是像空白鍵一樣 你壓左邊,右邊也會一起往下
防傾桿將左右避震連動同上同下,所以車身保持比較水平。
當右轉彎時,左輪避震往上縮,防傾桿同時也把右避震往上縮,右避震往上縮的結果就是右邊車身因重力因素也下降,從而保持了車身的水平性
避震是有彈性的,如果沒有防傾桿,那右轉彎時,左邊避震受力被壓縮,右邊因受力減輕,避震器反而伸張,造成側傾
但是抓地力的部分,由於右彎時 防傾桿將右邊避震器同步壓縮的力,來自左邊車身避震器下壓的力。左邊一部分下壓的力被防傾桿用去帶動右邊避震器的上抬,所以左輪的向下抓地力減少。而右輪由於防傾桿將它往上抬的力,抓地力也並沒有增加。
整體而言,過彎抓地力是減少的。
不知這樣有沒有錯。
最理想的當然就是F1賽車的車身 重心低於輪胎。如此過彎時可以充份利用到側傾的抓地力也不會翻覆。
或是主動式防傾裝置,在過彎時,由另外的電力驅動,讓四輪避震保持平衡與貼地性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不雨 wrote:
探討是好的
但是要搞清楚理論值跟實驗值落差性...這一點請去修配廠請技師拆除防傾杆...你在去用力過彎一次那麼實驗值不就出來了嗎?何需問人呢?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道理很簡單!
探討是好的但是要搞...(恕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iGnV3PTiQ

keyesleo wrote:
我本人是個完全沒有汽修基礎的人,因為買了新喜美,所以才會比較自主的學習汽修知識
而這之中,有一點我覺得最奇怪
就是防傾桿的特性...(恕刪)
首先, 你買了一台操控很神經質的車, 這個我每次都要碎碎念一下

不過神經質與否跟防傾桿沒有太大的關連就是了

防傾桿是否破壞"整台車"的循跡性, 其實無法只用前兩輪或後兩輪判斷
在不同的轉向力作用下, 車輛前後輪皆有不同的slip angle表現(這個詞在車輛過彎特性超重要的)
無論防傾桿怎麼搭配, 最重要的是"要能彎的過去而不是黏在牆上"不是嗎?
那麼防傾桿一定是降低循跡性嗎? 要看這台車的特性是understeer, oversteer或是neutral steer
而轉向特性又會跟slip angle有非常大的關連性
先解釋什麼是slip angle
輪胎無論是膠料還是胎壁都不是剛體, 在受到側向力的時候是會變形的
這就會導致一個現象: 輪胎中心線指的方向與車輛前進方向的不一致, 這個角度差異就是slip angle
而understeer的車就代表前輪的slip angle大於後輪
neutral steer則是前後輪相當
oversteer則是後輪slip angle大於前輪
FF會傾向於understeer, 這是因為FF車頭比較重, 但是輪胎轉向剛性卻是一樣的, 這會使得前輪有比後輪更大的slip angle
而MR, RR等車則是傾向於oversteer(但oversteer的車沒辦法開的穩定, 所以MR, RR的車後輪會又寬又大, 這就是為了降低oversteer傾向的設計, 使得鬆油門的狀態絕對是understeer, 僅保留power oversteer的特性讓駕駛用於"玩樂")
FR若配重平衡, 那麼會比較傾向於neutral steer, 但一樣會保留power oversteer的特性讓駕駛"玩樂"
那麼回到防傾桿, FF車加強後防傾桿會降低後輪循跡性嗎??
答案是會, 而且是肯定的
FF本身就傾向understeer, 加強後防傾桿有助於減少內側輪與地面的接觸力
相對的就會增加外側輪負荷, 增加外側輪slip angle, 那麼understeer的傾向就被緩解了
但這個結果卻是增加循跡性, 因為前後輪的slip angle更加平衡了
改硬後避震器跟加強防傾桿是差不多的效果, 都是破壞循跡性, 都可以減緩FF understeer的傾向
但是硬避震帶來的不舒適感不是車廠所樂見的, 所以主流作法才是會加裝防傾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