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遮風避雨
2. 有冷氣吹
3. 電子燃油噴射
4. 電動車窗
5. 電動調整照後鏡
6. 倒車雷達
7. 時速120km
8. 剎車要夠
15年前左右的全新39萬的汽車,就已經具備這些條件。目前二手價都在10萬以下。
買二手車(例如K8)的理由:
1. 新車電子零件愈來愈多,這些車過保後你要買嗎?
2. K8還算省油(4AT高速公路14km/L)
3. 新車比K8更省油,但買新車的價差,夠你買下幾座游泳池的汽油
4. 機械式零件為主的老車,再怎樣保養維修也不會比買新車貴
現在的新車,真正稱得上進步的,就是安全裝置比較多,但遺憾的是,這些東西裝到車上,並非免費升級,牌價都65萬起跳。至於50萬的入門車,一樣只有ABS甚至沒有ABS。政府強制規定的雙氣囊,當然也是消費者買單。
現在人人都有一隻智慧型手機,一隻一萬元的智慧手機,已經可以幫你做很多事:
1. 車載導航=多餘。智慧手機導航軟體$800(或是買有送正版導航的手機),連接電腦更新圖資又快又方便,比起那些高階車款內建的廢物導航有用的多
2. MP3-CD音響=多餘。手機裡面幾千首歌,直接輸入到車上的音響,就算你的音響還是卡帶式的,去買個耳機轉卡帶的轉接器
3. 車載USB=多餘。去買個點煙孔轉USB,一百元內解決
4. 時速錶=多餘。這有點半開玩笑,但確實手機用GPS測速,比時速錶更準(隧道內除外)
5. 超速警示器=多餘。導航軟體就有提示功能了。
我只能說,智慧手機超強;我開車,手機導航永遠開著,時速也以GPS的為主,錶速為輔。
老車就是開起來沒那麼爽而已,耗材翻新一下,不至於發生危險,頂多比較不耐撞(以前的撞擊測試沒現在那麼發達)。
既然開老車,就要安分點;老車能讓一個人的態度正確、鍛鍊防衛駕駛,因為你知道沒有亂胚的本錢。
現在新車堆疊太多非必要的功能,來吸引消費者掏出更多的錢...在這麼不景氣的狀況下這樣搞,消費者又沒自覺,怪不得社會會M型化
最後,不管怎樣,我們的父母也都在那個時代開著那樣的車活過來
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