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台灣本田所生產的車是國產也是進口車品質,同日本當地組裝要求~

那為何台灣本田的配備比日本差??

而且價錢也沒有競爭力!!!!

因為就算以日本品質當背書,日本該有的,台灣應該少不了!!!

結果,還是台灣標準嗎!!!!

teabox wrote:
最近友人在飯席場合聊...(恕刪)


我是没開過進口的本田,但是就安全配備上來看,台本出的HONDA就比不上日本的,應該說連中國的都比不上
若以台灣日系國產車廠(NISSAN/HONDA以及TOYOTA)的表現來看,我個人覺得差異不大,但若再考慮到價格和產量的大小來看,HONDA没有比較優,等那天HONDA的生產量和另二牌相近似,再來比較還不遲

我理性的分析一下

本田是100%外資,而且是後進的廠商(比其他代工廠晚很久)

在本土供應鏈廠商的合作本來就不如其他家深耕已久的廠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本田的工廠在屏東

通常這些汽車廠都會在廠區周邊培育出一堆供應鏈

屏東有甚麼汽車零件供應商我孤陋寡聞還真的不知道

如此一來零件運送物流的成本就高了很多

有些料件依然仰賴東南亞進口(最開始應該是幾乎多數零件都是進口來的,近期應該好很多了)

如此一來成本一定壓不下去

是不是進口車品質我持保留態度

但是主管跟相關公司的品管及組裝規定應該都是日本來的

只有基層員工跟基層主管是台灣人的情況,應該是不會相差太多,基層總是按規定做事就好了嘛

我一直覺得台灣的組裝代工品質其實不差,尤其日資的品管更嚴格

會覺得組裝不好,或是耐用度很差,通常都是零件本身Cost Down的關係...

Cost Down最厲害的也是日本,台灣都馬從日本學來這種降低成本的方法

配備其實每個國家都不盡相同,依造國情跟成本考量

很令人高興的就是台灣的國情就是要DVD要省油要便宜不要氣囊跟安全配備

ha966853 wrote:
P.S 我覺得本田現在似乎一直再重複著"車賣不好獲利差,於是就提高車價,雖然賣得少但獲利可不少"的無限循環中,看看今年到目前為止每個月的銷售量,實在是慘兮兮阿...


說真的看到一堆人說台本賣一台賺的比T牌多一倍,我實在難以認同,任何生產的成本一定有固定成本以及變動成本等,不要說什麼光是某些成本上來說台本和T廠可能不會差太多,但是T車卻能用更多的產量來達到更低的平均成本,終究T廠在台灣的規模經濟實在不是台本能比的,比如說T車的ALTIS和H車的CIVIC可能模具成本差不多,但A車平均2000/月,而C車平均500/月,光是平均的成本就差很多了,為何台本要賣更高,因為若没有如此,他要何時才能達到損益二平,更別提獲利了,所以我不太認為台本有比和泰賺的多很多,台本將售價訂的較高,只是要去COVER其成本而已,因為銷量較少,只好從售價下手了,而消費者只是其分攤更高成本的一個對象罷了

kkoo9966 wrote:
我也是買本田的車2006買的2.5代CR-V車子開到現在12000公里除了固定的保養和更換耗損的零件以外也沒遇到其他奇怪的問題,雖然車子貴點下一台我還是會買本田車


這也没什麼,我周遭開不同品牌的人也都有如此的案例,反倒開HONDA車的,我還沒聽過没出過問題的,不管是CV8,ACCORD7或是CRV3,没有一個人下台車還會買本田的

teabox wrote:
最近友人在飯席場合聊...(恕刪)


唉.....這說法實在是有點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台灣本田是日本子公司,這無庸置疑
但子公司就該擁有母公司的水準?這就有很大的疑問了

就硬體設備來看
台灣本田是接收過去慶眾(有點忘了,如有誤請包含)的廠房
廠房與設備的老舊程度遠在中華、裕隆、福特之下
本田的產能無法提升也與這當初這條生產線的產能規劃有關
設備的精度先天不足,就只能夠靠人工去彌補
而在近幾年,也沒聽過台灣本田在設備上有重大升級的消息

就軟體而言
中華、裕隆、福特作為代工廠,最令人詬病的就是會拿掉配備
台灣本田作為子公司,在“拿掉配備”這件事上似乎也不惶多讓
而對於車輛品質的控管
我相信日本人會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執行也會比較確實
但礙於設備的限制(舊設備精度無法與新設備相比)
也就只能屈就於現有設備的極限
(如車體焊接的精度,設備就只能做到這樣,你再拿日本規格要求我,我跳海也做不到)
而老廠房的落塵、汙染,也都是無形的殺傷

所以說,除非台灣本田把整座日本工廠搬過來
才有資格說我有進口車的起步標準
否則依現有的廠房設備,對日本人來說,只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再怎麼嚴格品管,用人海戰術去堆疊
也難敵別人新的廠房新的設備+較鬆散的台式管理


teabox wrote:
最近友人在飯席場合聊...(恕刪)


偷配備偷那麼多,價格更貴,哪裡合理!?
台灣還要重北輕南多久???
台灣組裝+台灣規格+泰國零件+日規價格


說到供應商
哪家供應商沒有被台灣這些車廠殺得血留成河!!!!!
(自己有持股的不算)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只覺得價錢是進口車得價錢
品質的話.......
不覺得

starfield wrote:
這也没什麼,我周遭開不同品牌的人也都有如此的案例,反倒開HONDA車的,我還沒聽過没出過問題的,不管是CV8,ACCORD7或是CRV3,没有一個人下台...(恕刪)


1991年9月家裡的第一台車HONDA ACCORD 4 AG 5MT (電子化油器),至今都正常保養,只換過水箱與消

耗品,里程29萬公里,使用中.

1999年5月家裡的第二台車MITSUBISHI VIRAGE 1,8,至今都正常保養,里程18萬公里,使用中.

2010年11月家裡的第三台車HONDA ACCORD 8 里程2萬公里,使用中.

這三台車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都自備機油回原廠做保養,輪胎,來令片...等在外廠作更換.

20年來HONDA ACCORD 4 卻是花我最少的保養費用,

這也是我再次買HONDA ACCORD 8 的主要原因.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