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這週跑去展間初步大略接觸下新一代FIT,並且也稍微市區+快速道路試駕了下,了解下新一代與我2015跟群喜買的FIT MK3有啥差別。

原廠型錄共三份 :
* 多頁數精裝版型錄
*三折頁簡易版型錄
精裝型錄如下 :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配件型錄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 造型
較圓潤可愛,採多種R圓角與曲面設計。(三代造型比較犀利採直角銳線設計。)

* 雙色塗裝(黑色車頂)
台灣目前僅有單一款型式上式,eHEV油電版尚無法確認是否有黑色車頂的雙色車色設計。

* Modulo套件
本田配件單位哈克薩斯有提供原廠Modulo套件選配,前下左右包角2件式+側裙2件式+後下1件+尾翼1件+水箱護罩紅/橙擇一搭配。

* 晴雨窗

* 擋泥板

* 電鍍車門把手內碗飾件

* 盲點偵測為選配。
產品為車廠內接線板本,並非toyota車美仕常見的大陸貨後裝配在A柱的產品。
上快速路段實測,反饋偵測蠻靈敏,與新車產線線上組裝的線上件質量接近,看不太出來是新車下線後的後裝配件。
初步與經銷商了解,業務報價約14500左右(沒聽得很仔細,確認要買再問下)。

* 雷達眼
前保,有需要就花點小錢裝吧!
後保雷達經銷新車看起來是標配。

* LED霧燈
選配,就看自己有沒有要裝。
這個大陸同款飛渡的淘寶品應該是會有的,但品質很次就是。
如是我這種正廠癖的,淘寶貨實在裝不下去。

* 倒車顯影系統
還OK,但畫質不佳,解析度對這個年代來說,應該都要更新為1080P了。

* 電子後視鏡流媒體
這個現在普遍大陸機,基本也是1080P為主流,原廠認證件試乘車沒有,所以不清楚哈庫的版本是否為1080P前後雙鏡頭。
鏡頭是2米舊式,還是5米新式?
有要得車友得自己再了解下。

* 行李箱隔板
這個我上一代有跟桃園本田經銷商訂購。
外加助手席的收納袋。
不錯用的小物。

* 行李箱托盤
我個人常放倒後座放大型物件。
所以不是很喜歡淘寶大陸製的發泡廉價高立邊的托盤。
個人喜歡歐洲車或原廠有做或聖洲3D神爪的橡膠EPDM材質的低立邊或聖洲的水平面防汙墊這種,比較適合我長期使用躺平後座椅背,擺放載運的工作箱或車身件。
高立邊的,很容易被壓損,個人較不愛。

* 金屬踏板
這代踏板看起來是鎖螺絲的。
質感OK

* 狗腳印鑰匙殼
這個很可以


這一代內外裝配件表共37件可供選擇,參照上面配件型錄內容。
其實產品真的蠻多了。

-----------------------------------------------------------------------------------------------------
【配件小心得】
大部分,車友有想加裝的配件,外面都買得到。
只是原廠配件單位-哈克薩斯出品為認證件,品質比較有保障些。
通常也就是我們這些供應商承諾配合原廠的3年保固要求來做。
例如360鏡頭,就須做防塵、防水等測試。
AM售後市場改裝件是沒再做這些的。
出包就剛好。

例如線組,就不敢用大陸製,得採用台製件。
要保固的產品,就不敢托大。
供貨一旦有瑕疵,通常經銷就會把產品蓋台,原廠再怎麼要求經銷要推,經銷也會死不動它。

汽車配件這行,其實是很複雜的。

例如經銷商高層熱得要推,給業務抽傭賣一組360給業務6000或10000。
通常就凹技師,安裝整天得花超過8h裝360,拆了整車中控台,裝工2000,經銷甚至凹底下技師更低。
常造成的狀況,就間接導致技師昧宋,亂裝,讓客人客訴,打爆0800,讓總公司來關切。

這幾年~有再做電裝品的供應商大多得自己養技師,派工到全省各個經銷商去代裝。
而沒辦法讓原廠經銷商技師安裝。
如費用分配不均,就有可能導致技師或接代會跟客人打針,把產品弄臭。
有很多眉角在。
例如福特體系,不少經銷商就從大陸自辦配件,六和的認證件大多會被蓋台、雪藏。
銷售通路端無法配合,配件單位就很難支撐起來。
一家總代理,要辦汽車配件單位,能跟全省各經銷商打通好任督二脈,不是這麼簡單的。
因為經銷端管制不了,總代理就會從車源端,在線上就把電裝品全包了,線下就沒空間偷跑,綁定後端。
例如車美仕早年有z版套件,2013後便被國瑞生產用X版與現今的GR版,綁定特仕車認證車型獨立銷售。
車美仕就沒什麼空間去操作套件類產品。
即使廠商辦理認證做了件號,得自己各都去請託,往往這生意是做不起來。
目前車業,電裝品是很明顯各車廠陸續走向線上端全部包到新車生產線做,羊隻全數圈到自己手上的做法。
電裝品供應商感觸應該最深,大概只能朝商用車做,一般轎式乘用車會有空間做的機會越來越低。

盲點偵測~
則建議選用原廠生產線組裝的"線上件"是最優,例如eHEV油電版盲點便是在型錄上列為標配,便是代表在生產線上已裝配好的線上件,照理說應該與汽油款選配的線下件會是不一樣的產品(車廠一般是如此)。
所謂的線上件~
就是車廠產線上便組立好的。
只要電裝品~能走到這一部。
產品都是國際級認證資格,不是隨便能做的產品。
與新車的通訊協定最為一致。
不容易出怪手。

歐系車,例如國產唯一的福特車電裝系統,就比亞太車、日系車來得複雜。
舉例以KUGA為例
* ST-Line版為歐規車型,電子模組等,較高比例為歐規和進口KD件。
* 180款為標準長安福特亞太製,許多都是大陸特有自己搞出來的特規。
歐洲車電子產品難搞的,是這一款車型原廠如有5個級距,通常分別意味著它有5車的不同模組、通訊協定、線材.....等等。
一般的車用電子廠,要用一款產品上、下通吃,幾乎不可能。
正常線上車設定,是電裝件得針對5台車分別做出對應的模組、通訊協定、線材,通通都須針對不同級距特規處理。
後裝件的通訊協定,有些是以覆蓋訊號的蓋台式處理、破解訊號等方式。

如電裝品僅以單一規格品要上、下級距通吃,通常改裝後,就有伴隨而來的黑屏、熱當機......一堆有的沒有的操作訊號覆蓋不當產生的BUG。
大多汽車電子產業,不太會去開發歐系體質車型的產品,有,也僅對1~2級距做破解對應,無法全吃,製造成本太高。


線下件~
就是新車產線落了地,配件單位或新車轉移到各經銷商PDI裝配。
例如toyota車美仕配件,有些在台北港裝配,有些提供給各都經銷商裝配。
本田配件單位哈克薩斯(哈庫-車界簡稱)目前便是提供給各經銷商後加裝的線下件產品。
雖然為認證產品,也統稱為線下件。

至於車友自己掏寶或新車業務拉去外廠配裝送給車主或改裝店消費安裝,皆為售後市場的後裝件。
此皆不在原廠保固範圍內。

電裝品~
例如國內車廠常見的幾家供應商~
怡利、瑩隆......Garmn、航創........這些都有電裝品打入車廠等等,從大陸製產品導回台灣供應車廠最多。

三代FIT主機是怡利做,這一代,不知道是否同一家供應商。

-----------------------------------------------------------------------------------------------------
【賞車試駕心得】
這一代實車整體紮實感,是我這位三代車主最大的明顯差異感受。
自己的三代車,裝上自己設計的類Type-R概念款套件+車頂飾條。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new FIT MK4初步試駕

第三代購買時的分享文 :
https://m.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4294338

從車體隔音、降噪NVH靜音工程,本田很難得能為一台小型車在開發端注入這些心血搞這些看不到的地方。
CRV MK4隔音都還處於商貨車三觀中,NVH都被棄守了,三菱車也是在開發無視NVH靜音工程........,都要息習慣!FIT MK4有所提升,得給個讚!.
實際上路,第四代大改的,最明顯的就是降噪設計+底盤與車體鋼性的反饋。
因為跟各車廠接觸得多,自己開發設計車身件各品牌多,會讓我試駕時,有種是否自己在開歐洲小車的錯覺,這個體驗感受是蠻妙的。

開起來就跟自己三代比,精致很多,這點真的不錯,eHEV油電版,肯定會因為引擎幾乎無噪,聲噪與動力傳遞,應該會更上升一個層次。
相較下,三代就被比下去,變成比較像塑膠殼車,質感在看不到的細膩處還是有不少的差異。

內裝是這一代最吸引我的優質設計。
MK4這代,內裝走向極簡,不看LOGO,會誤以為是北歐Volvo這類的風格設計,這個我喜歡。
最明顯的,就是整個中控台平面化,視野更開闊、內裝單純,方向盤與面板簡約、富有時尚設計風貌。

中控面板的操控鍵也極簡化,這是做汽車室內設計個人比較愛的邏輯方式。
本田的內裝,自從上一世代,Civic 10由北美操刀,之後的產品,包括現行CRV中控台座等設計,都很大器。
設計上帶入歐式風貌,與過往雙田使用較複雜的鋼彈設計風迴異頗大。
按鍵的觸感,開發端都有講究,不會很塑膠空洞的觸感感受。

坐椅也與前兩代不織布的大平面舒適設計不同。
MK4採較偏向歐系車的桶型包覆設計,包括胸腔兩側包覆、椅面大腿兩外側包覆,泡棉的乘坐感也偏向歐系車調整略為硬質,較強的支撐泡棉料。
這與過往的設定差異也是內裝最大的地方。

操駕上路感回饋變得更歐式,與三代相較變得明顯。

上了快速道路,一邊跟接待業務朋友聊著開起來不同的感受,空檔喵了下時速表,莫名已來到133~136...........。
阿納耶隆謀感覺....................。
汽油版跟我三代拉到4000轉後喇喇叫,差異不可說不大。
油電版加速到哪裡,不就更沒聲噪感受了..................@@"

開FIT 三代在山路拉轉,是挺有樂趣的。
跟一般的VAN Car預期車身易晃動的反饋不同,油門收放很迅速。
只差別在CVT不溫不火,變速箱激情不起來而已,不然也是FUN Car一台。
統哥有山道操駕影片,原廠配胎都快被他拉到快脫圈了,統哥還老神在在一邊有條理的談這台車,厲害了。

這代,開起來更像歐系小車,山道應該更有樂趣。
下次有機會再來試試不同體驗。

-----------------------------------------------------------------------------------------------------
【總結】
目前汽油款新車價由接單76.9萬降為74.9萬。
沒能標配盲點是唯一我覺得可惜之處,其它的配置,我覺得是很豐富了。

新車前半年,通常是國產車採用最多進口KD件組立造車,國產進程,通常都是新車上市半年後才會更新為國產件。
例如東陽生產的射出PP前、後保桿。
上一代的選配件後保類電鍍飾板。
各品牌車廠國產化,普遍都在新車推出半年後陸續更新。

所以~新車買車比較硬,折讓較少些,從另一個層面想,也有著一些外人看不到的舶來品。
內心也有些微安慰下。

白色車,車友在自己上心些,注意下白漆是否為一塗漆,也就是塗料廠在源頭將白色漆與金油混成單一噴塗料。
這個對噴塗,省了一道工序。

傳統的標準做法,面漆與金油,一定是完全分開施作噴塗,是標準二塗漆。

一塗漆的缺點,就是金油膜厚較不足。
如果以車廠發給東陽作耐水解,漆面百格割到見塑膠,以電解水全覆蓋試件,烤箱設30度浸泡7~14天側試,都不太容易過。
如果標準拉高到FLA亞太福特國際認證,耐水解需作55度浸泡28天近一個月的測試,一塗的都會GG。
例如消光黑,塗料偷工序改為一塗的,採用硬化劑作出啞黑,如果調漆廠水準不足,塗裝底塗介面沒處理好。
用PU料試噴塗,百格會飛漆的都得打入NG。

2015一堆車友客訴成為鏽鏽家族。
塗裝有很多影響成因在,一個是上面提到的金油原本應該二次噴塗改為與面漆混合省一道的一塗工序。
另外就是底塗介面沒作好,底中塗層與塑膠件或金屬件高溫空配阿跑的塗層密著不足。
素材基底有沒有打磨確實、藥劑是否讓漆面能密著,將素材表面汙染、油漬清乾淨都有關係。
素材生產出來,擺放料架儲區是否有汙染,都有可能間接導致產生劣化的問題。
前面提的都是生產端。

後端車主愛洗車,藥水侵蝕也是關係影響頗大的學問。

FIT MK3 2015當時我也很好奇,特地去買了台白色最有機會作一塗漆的來養看看。
自己洗車,從沒發生過鏽蝕。
但車聚時,竟然還有交車1~2週就有鏽水的。
車友是用什麼洗車,就開發工程視角,真的讓人摸不著頭緒。

建議能運動運動,自己洗,用中和藥性美容用品洗車,咬蝕力強的柏油、引擎油汙、鋁圈清潔劑,還是要稀釋到接近中性才能使用、或盡量不要用。

坊間汽車美容,都在拚翻桌率,哪有空洗一台車在那邊搞3~4h。
藥水效力不強,怎麼拚翻桌率諾!
鋁圈金油被藥水洗個半年,金油都會被咬穿。
3m認證的RT泡棉膠,都頂天了,還是會被咬穿。

車漆如是一塗漆,膜厚就有限了,咬穿必然會更快速。
一些養護的方式,還是要自己累積。


SORRY~
目前還沒空去拍美照。
等之後有空,再補拍整理上傳哩!
2021-09-27 19:36 發佈
不知道目前空車可以折多少?
阿福的網宅II

2015買三代我是空車折4,從4中辦領牌+保險+隔熱紙

2021-09-30 21:45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這週跑去展間初步大略(恕刪)

朋友應該等油電版出來再去試

四代目(GR車系)賣點就油電,汽油版誘因真的不大...
阿福的網宅II

TOYOTA目前的車款,買油電是正確的,因為價差不至於太大,但加速開起來的質感比直四傳統引擎的聲浪上了一個檔次。不過,FIT MK4汽油版,引擎聲浪的抑制我個人覺得很OK。我的MK3沒法比。

2021-09-30 21:48
布袋 wrote:
不知道目前空車可以折(恕刪)
3萬,送隔熱紙 ,上星期日有賞過車,交車期約一星期
更新整理好照片與補述電裝品資訊。
jk98560114

阿福的網宅II 真的XDD上車後忘記開後視鏡的人應該很少(駕照可以燒了)但下車忘記收的真的很容易發生,這個邏輯真的很無言,工程師的UX不及格XDD

2021-10-01 22:39
阿福的網宅II

jk98560114 真的很奇怪的邏輯。大概日本當地的習慣跟台灣有我們不熟悉的慣性。[XD]

2021-10-04 11:12
感謝分享
singal303 wrote:
朋友應該等油電版出來...(恕刪)


S大我覺得
「10萬要買油電還是拿去加油」
這問題在台灣一直是大哉問

那天看實車不錯看
我有點修正我的看法

這價位沒有標配keyless 和盲點
甚至是全速域(塞車超好用)
我覺得還是太可惜了

阿福的網宅II

汽油款74.9缺這三樣,確實較為可惜!

2021-10-04 11:14
其實賣得也不差
九月掛牌還有365台
不受漲了十幾趴的高售價影響
singal303 wrote:
四代目(GR車系)賣點就油電,汽油版誘因真的不大...
starfield

應該有幾十台是試乘車吧

2021-10-03 22:52
MBUSA wrote:
其實賣得也不差
九月掛牌還有365台


110年9月銷量

Toyota Corolla Altis 1.8 1,857
Ford Focus 1.5 1,434
Toyota Yaris 1.5 1,144
Toyota Vios 1.5 583
Nissan Sentra 1.5 548
Mitsubishi Colt Plus 1.5 365
Honda Fit 1.5 340

甫上市蜜月期,銷量敬陪末座⋯

還落後長青組Colt Plus
阿福的網宅II

FIT來到第三代銷售其時就已不若當年二代興盛,均月銷售約200~280台之間。這一代,如單以汽油款單一74.9萬售價車型銷售,應可以預期頂多來到三代單月200台左右的水準能守住就不錯了。

2021-10-04 11:16
阿福的網宅II

等年底油電款上市,銷售個半年之後,市場的均月值才看得出實際銷售能量。但預估也不會是太熱門的產品。女性買家應當會成長超過60%。

2021-10-04 11:18
目前的銷量數字
好像看不出是清三代庫存
還是真的是四代
2005.11.14~2006.7.3 台灣319鄉鎮全走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