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方志男
照片/ Honda Motor Co., Ltd.、Adam Fang、Honda F1、無限MUGEN
「ホンダ」這週末又展現了出類拔萃的妥善率,在F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奧地利站Max Verstappen奪下個人的三連勝,Honda更取得了5連勝;此外美國本田也傳來捷報,在克服生產零件供應問題後Honda+Acura雙汽車品牌2021年第二季合計售出486,419輛新車,締造史上連續四個月最佳銷售成績;日本方面,全新第二代Vezel上市後累積超過32,000張訂單,達成月銷售目標5,000輛的六倍有餘,且高達九成以上的客戶選擇e:HEV增程型油電版動力。Honda在世界各地創造的喜悅正勢如破竹地進行中,今天就讓我們接續上一篇從1963年開始「為速度而生的本田大叔」繼續找尋屬於你我的本田車記憶。
Honda RA621H油電動力持續在F1賽場上奪得錦旗

第一時期(1964~1968年)–在本田技研工業推出汽車商品的2年後,以廠隊Honda參賽,此時公司邁入第16年。
第二時期(1983~1992年)–以Powered by Honda引擎供應商身份投入四支F1車隊如Williams(1983~1987)、Lotus(1987~1988)、McLaren(1988~1992)與Tyrrell(1991),從Turbo渦輪增壓引擎玩到F1賽制改變成NA自然進氣引擎的最強傳說時代。
第三時期(2000~2008年)–以車隊引擎供應商身份投入F1車隊如BAR(2000)與Jordan Grand Prix(2001~2002);2004年開始逐年買下BAR車隊股份,2006年再次以廠隊Honda Racing F1 Team參與F1賽事直到2008年。原先本田技研工業計劃以Honda RA109成為2009賽季第一輛用上KERS動能回收系統的F1賽車,卻因策略調整導致Honda三度退出F1賽事,Honda Racing F1 Team車隊總監Ross Brawn只好帶著開發中的Honda RA109賽車.Honda Racing F1 Team車隊員工與Honda的資遣費,在短短兩個半月時間另覓金主與合作夥伴,趕在3月份F1賽季開始之前,緊急組成Brawn GP車隊,投入2009年F1賽季。另因Honda不再提供F1引擎與KERS之故,改稱為Brawn BGP 001的F1賽車只能換上Mercedes-Benz提供的引擎,開發完成的Brawn BGP 001賽車反而以極度誇張的雙層整流翼外觀,在賽道中創造出優異的風動效應,提升Brawn BGP 001賽車的單圈速度,搭配優秀的Brawn GP團隊合作與車輛整體妥善率,最終奪下2009年F1車隊「Brawn-Mercedes」與英國籍車手「Jenson Button」雙料冠軍。
第四時期(2015~2021)–Honda再度以車隊引擎供應商身份重返F1如McLaren-Honda(2015~2017),與Red Bull紅牛集團旗下車隊Toro Rosso(2018~2019)、Red Bull(2019~2021)、AlphaTauri(2020~2021),第四度參與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上週末7月4日所舉辦的F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奧地利大獎賽(Austrian Grand Prix),Red Bull Racing Honda車隊取得了今年F1賽季的5連勝,荷蘭籍車手「Max VERSTAPPEN」更奪下3連勝。上一次Honda連續5連勝紀錄是33年前 本田宗一郎還在世時的1988年,由F1傳奇–巴西籍車手「Ayrton Senna(車神洗拿1960~1994)」與法國籍車手所奪下的11連勝,為Honda第二度參與F1賽車時期(1982~1992)寫下史詩級「最強的傳說」。上週日在奧地利站的頒獎台上我們看見了賽車迷熟悉的本田大叔,也就是Honda派駐F1的技術總監–田邊豐治先生(1960年出生)代表Red Bull Racing Honda上台領取車隊分站冠軍獎盃。這位被資深F1車迷稱為:真正的 本田宗一郎傳人,在過去37年來陪伴著無數Honda賽車迷一起從青年變成大叔。

田邊豐治(Toyoharu Tanabe)–這位本田技研工業派駐F1的Honda技術總監今年已經61歲了,轉眼間從大學畢業的羞澀青年變成專業大叔,走過37年追逐高性能賽車引擎開發的職業生涯。田邊總監於1984年進入本田技研工業從新車引擎開發工程師做起,1990年成為F1奧地利籍車手「伯格(Gerhard Berger)」的隨行工程師,同時在McLaren車隊的隊友就是鼎鼎大名的巴西籍車手「車神洗拿(Ayrton Senna)」。1992年底Honda二度退出挑戰F1賽事(1983~1992)。田邊總監在1993年移民美國,轉至CART(Championship Auto Racing Teams)露輪式賽車聯盟、參與CART賽車引擎研發工作。2003重返F1加入BAR車隊成為英國籍車手「Jenson Button」的隨行工程師,2008年Honda三度退出挑戰F1賽事(2000~2008)。田邊總監於2009年回到新車引擎開發部門,2013年轉任美國本田高性能引擎開發部門HPD(Honda Performance Development)資深經理、負責供應IndyCar印地賽車引擎,2017年協助日本籍車手「佐藤琢磨」奪下Indy500冠軍。2018年個人職業生涯三度回歸F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承接本田F1技術總監負責所有使用Honda引擎的車隊。這時期也是Honda自1964年以來、第四度挑戰F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2015~2021)。而Honda參與F1賽車過程對於市售車的影響,如同1990年代初期運用在每一台喜美(Civic)與Accord(雅歌)等市售車的PGM-Fi噴射系統,以及令競爭對手敬畏三分的VTEC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控制系統;2010年代用在Honda Hybrid車款如Insight、CR-Z與Accord等油電車款,統稱IMA的「智能型馬達輔助」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就是源自F1的KERS動能回收系統架構所衍生出的市售車科技。除此之外,透過參與F1賽車所發展出的金屬粉末冶金、材料力學、引擎散熱與熱效率控制、電控系統整合、風洞效應與底盤設定等。造就出Honda & Acura產品富有市場口碑的耐用度與高妥善率、贏過對手更多的高轉速延伸性(可延遲換檔時間),更多的購買者喜悅與駕馭樂趣,直到今日仍深深影響著Honda e:HEV、Honda VETC TURBO與明日的Honda e:Architecture市售車科技,可說是每一輛本田汽車都帶著Honda F1科技靈魂在路上跑著。
以成為日本第一為目標的新創公司–ホンダ
我們在前一篇「屬於你我的本田車記憶(1)–100年前追逐汽車夢的少年」有提到Honda創辦人 本田宗一郎對汽車的熱愛源自於兒時記憶,並身體力行的以汽車學徒開始實踐汽車的夢想版圖,摩托車事業彷彿是成就汽車業的手段。而本田技研工業這家在二戰後才成立的新創公司,論人脈、金錢或初期規模,沒有一樣比得上歷史悠久的日本財閥,更別提 本田宗一郎是平民出身,與繼承財富的日本貴族一點都沾不上邊。二戰後的日本在美國主導的改革下,朝向民主化且多元化社會結構發展,這時 本田宗一郎所追求的「人人生而平等」,得以在戰後復甦中的日本實現,讓本田技研工業在成立的14年間(1948~1962),透過不斷挑戰摩托車賽事打開全球知名度,透過不斷研發並推出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透過不斷擴張工廠產能讓摩托車銷售量達到日本第一,透過不斷開拓海外市場來建立全球銷售通路,這一切都是為了製造本田汽車鋪路。

將時光退回到1953年,日本不像今日只剩下Honda、Yamaha、Suzuki與Kawasaki四大摩托車品牌,為腳踏車骨架裝上引擎與油箱稱為機車、並展開銷售的廠商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擴增,如何在百家爭鳴的二輪市場中一鳴驚人,成為本田技研工業創業第4年的重要課題。這時國際局勢是韓戰還在持續,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來台。
完整文章:博達汽車-屬於你我的本田車記憶(2)–為速度而生的本田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