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加滿油,不是因為"汽油泵浦散熱"的瞎理由


加滿油,不是因為"汽油泵浦散熱"的瞎理由
這是汽油泵浦,由右邊接來電源通電讓轉子轉動,帶動气油吸入整個馬達內部再送出去
.馬達會發熱是因為他通了電,線圈會發熱,電刷會發熱,攪動汽油會發熱,軸承滑動會發熱.
但是外面鐵殼不是發熱源.
發熱會壞,也是馬達內部轉子上的線圈及其他結構壞掉,也輪不到外殼壞
就算外面沒泡到油,馬達內部全部泡在流動的汽油裡.
如果燃油依正常狀況在泵體內部流動時,燃油有其主要冷卻的功效,而不是外殼泡在油裡的功勞
吸的到油,就沒有汽油泵冷卻問題
吸不到油,當然車子也動不了

所以結論是
不管油多油少,油底髒是肯定髒,吸油還是從底下開始抽
不管油多油少,底下抽的到油,打的出去,泵體內的散熱就沒有疑慮.也不用管要保持多少油面高度

雜質說散退!!!
冷卻說散退!!!

相關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1575800&p=1#19829882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1558323&last=19548162

2010-05-30 0:42 發佈
版大真的很有科學精神
期待您新一期的"流言大破解"
說的沒錯。汽油泵浦是靠吸入汽油來冷卻,不是靠浸在汽油冷卻。

看看要不要繼續探討汽油箱容量多和少的時候,油箱內汽油溫度的高低囉?
Thiefer wrote:
這是汽油泵浦,由右邊...所以結論是
不管油多油少,油底髒是肯定髒,吸油還是從底下開始抽
(恕刪)

+1
油箱要髒很難,有雜質很難,油箱都使用防銹鋼板或朔膠製,
汽油又可溶解物質,去拆車廠打開過不少油箱裡頭乾乾淨淨.
Thiefer wrote:
但是外面鐵殼不是發熱源...(恕刪)


鐵殼本身不發熱, 卻是良好的熱導體!
所以鐵殼若能浸泡在汽油裡還是有助於油泵的散熱.
Thiefer wrote:
這是汽油泵浦,由右邊...(恕刪)



加滿油不是很簡單的問題嗎

因為我懶的跑加油站.....
板大幹嘛一個問題重複發文??
老實說我加滿油唯一的原因是因為發現油表從來沒個準,而且不是隨時都閒閒去加油,怕開到半路沒有油,所以只要開到將近底線,有空叫去加,就是這樣單純而已。
billion wrote:
板大幹嘛一個問題重複發文??
老實說我加滿油唯一的原因是因為發現油表從來沒個準,而且不是隨時都閒閒去加油,怕開到半路沒有油,所以只要開到將近底線,有空叫去加,就是這樣單純而已。


您開的是八代雅哥
貴松松的車油錶也會不準?

板大只是要導正多數人錯誤的觀念罷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文章
vistakgb wrote:
您開的是八代雅哥貴松...(恕刪)

車子油表沒有人說是保證準確的,和車子價格無關,僅能參考用,不然你問問法拉利車主,是否油表見底,車子就會直接熄火??或是到基準線,保證就是完全剩下備用油箱,我家人開的雙B和我以前的Volvo油表差異也大,甚至家裡一台2003年的BXW 330油表更不準。

提供好的觀念是好事,可是不必要同樣的內容開兩個討論串吧!!
Thiefer wrote:
這是汽油泵浦,由右邊...(恕刪)


油少油多會否因比較會髒污或散熱而損害汽油邦浦
當然有討論空間
但直接以簡單系統圖就自己解讀
然後散退下定義
太過不成熟與武斷

我提出幾個拙見點讓大家參考參考

A
油箱滿,油箱內全油,是否會比油箱常見底更有保護金屬類材質油箱內部不易生鏽(浸在汽油內至少比空氣中更不易生銹氧化)

B
油箱並非一桶全通,而是內部有眾多隔板隔間(用以降低油箱內空間太大油波動撞擊)
油在半滿以上時內部髒污是隨機沉墊在各隔間底部,當油越低量時會流動底部(因為油只剩底部,當然只有底部流動)
此時髒污就容易從其他隔間全跑到汽油邦浦吸入口來

C
早期噴射車,美規車輛,如油箱用到見底沒油,見常加油後還不發動,直接需更換汽油邦浦

D
油箱內先不細部討論散熱途徑,假設同意你說法
但這就沒問題了嗎?
一個50公升汽油和5公升汽油通過汽油邦浦的熱
回到底部油箱汽油內會一樣熱嗎?(就好像拿一個電洛鐵插在5000CC水裡或500CC水裡,水會一樣熱嗎?)
不同溫度油溫自然散熱效果不同
以上四點
髒污和熱是否就對油量高低另有影響了

油量高低對髒或熱自然有所討論空間
但以自己臆測就直接下如此定義





徵汽車維修技師,,意者訊息連絡,上班處台南永康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