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從小就對福特的Mustang有憧憬,近期打算購入電車進入下一個世代
剛好Mustang Mach-E在台灣上市,就找了一天到展間試乘,
想來看看這台車實際開起來如何
試乘車用的是GT版本,猜是希望讓客人體驗到最野馬的版本
外型前臉一眼就能看出野馬Mustang血統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只看側邊就是台Coupe SUV
但尾燈用了Mustang的經典三格柵設計,保留了一些野馬味道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Mach-E駕駛模式總共分成輕聲、樂趣、無拘三種,回收力道也會跟著模式有所不同
單踏板可在各模式的頁面自由開關
因為是電車初體驗,業務建議先嘗試輕聲模式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設定以舒適為主,適合長時間在市區使用
開了一段後,上手其實很輕鬆,開起來的邏輯和油車差異不大
比較不一樣的是電門輕踩就有動力來,跟一般油車需要轉速上來才有力道的感覺不同

中間再換到樂趣模式:設定比較中性,介於舒適和運動操駕之間
電門踩踏下去後動力湧出的速度變的更快

無拘模式:設定是跑車化操駕
切換後可以感受到電門變得很敏感,稍微點一下動力馬上就出來
加速能力猛爆,搭配模擬聲浪,熱血感十足
Brembo剎車夠力,輕輕一點就煞得住,開起來讓人很有信心

另外還有更進階,適合賽道的無拘延伸模式,開啟後會關閉循跡系統,
就沒有特別嘗試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試駕結束有被電動車的加速感嚇到
GT是比較偏跑車的設定,懸吊表現自然沒話說,過彎時不會有過多的側傾
低速行駛的路感會比較明顯,但速度上來之後就舒服了很多

GT車型還搭配了電子懸吊,系統可以根據路況調整阻尼
每個模式都有不同的駕駛感受,比如說加速或轉向,是一台很有駕駛樂趣的車

業務說開慣電動車的駕駛幾乎都會使用單踏板
不僅電力回收較多,煞車來令的消耗會減少許多,無拘模式的動能回充感最明顯
但沒有用過單踏板
很容易遇到要滑行的時候踏板放太快造成頓挫
還是需要時間適應才能上手
不過蠻喜歡開放選項,可以完全依據個人喜好設定

除此之外,我很喜歡保留儀錶板的設計,判讀資訊很直覺也比較容易
也試了LV2的系統,加速、煞車的作動都很細膩,這部分一直是福特的強項
GT也有搭載9具安全氣囊,主被動安全都有到位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除了駕駛以外,後座的空間也不馬虎,椅面夠長、腿部的支撐性也很足夠
我180公分的身高,坐到後座腿部和頭部空間都還有不小的空間
這點算是小驚訝,原本還小擔心Coupe造型會壓縮到頭部空間

展間的充電樁是和特爾電力配合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儀表和車機都有顯示目前電量和預計充滿的時間
Ford Mustang Mach-E GT試駕分享
有趣的充電規格是CCS2
原先Tesla率先用CCS2的時候,還以為會跟主流CCS1有衝突
但鬼島不愧是鬼島,好像每次選規格都會選錯邊?(Wimax歷歷在目)
福斯奧迪已經宣布也要採用CCS2
加上特斯拉目前的交車量,CCS1感覺再幾年就會變成孤兒了

簡單的試駕分享,歡迎試駕過的朋友一起討論
2023-11-21 2:0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試駕分享
保留儀表真的是一個好設計,之前有看過實車但還沒試駕過,後座空間真的比想像中的大
雖然沒試駕過,但看車評給的評價都不錯,
CCS2規格真的選對了
白色的GT也好看,好想體驗看看無拘模式
目前市面上快充充電業主都是一機雙樁CCS1+CCS2 為主
我的老車MODLE 3 TPC才是真正孤兒
Mach-E 外型好看,電池容量高
希望維修頻率跟特斯拉一樣少~~~
價格壓在270萬以下很有競爭力。
其實非特斯拉車型跟是否使用單踏板沒差,因為踩煞車也是控制回充力道,不像特斯拉煞車踏板只控制卡鉗
我上上禮拜也有去試駕
手機APP、OTA、充電配套措施等都還沒有譜
可惜了一台評價不錯的美車
想體驗無拘模式,不過也很怕賀成交...
外型超吸睛,起步還可以,後段完全不像500+匹馬力的車;高速變換車道時,沈重底盤的慣性影響頗大;內裝質感普通;台灣福特對於電動車不熟悉,讓人對於後勤支援及維修沒有信心;配套的軟硬體及系統也還不到位。
整體而言,車不錯,但是在台灣想賣這個價格,還有許多周邊項目待加強。
  • 2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