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到試駕車上路開了一段時間後,這輛入門版Focus Wagon讓我最先聯想到的不是C/P值、配備多寡等現實層面的問題
睽違二十多年,福特總算再推出國產身份的旅行車款,雖說車型已由Mondeo轉變為Focus,但是當我見到規格表裡竟有一款「X」入門版只要89.9萬元,實用取向的配備內容雖不是最新世代科技,倒也符合日常使用需求,畢竟90萬內即可入手一輛實用又有風格的旅行車,聽起來真的挺吸引人的!正因價格與國產親民形象,才會讓我聯想到鹽酥雞老闆與他的Mondeo RS Soho!

老闆到現在都還是開著Mondeo RS Soho在賣鹽酥雞呢!只是從白色重新烤成棕色了。當年的RS之名就像是現在的ST-Line,實質動力並未強化,只是換上與高階性能款式相近的空力套件來增加運動氛圍而已,不過這代Mondeo RS可是還擁有Recaro座椅與雙色內裝!

主題回到本篇主角Focus Wagon,福特六和將其分為X、ST-Line X、ST-Line Vignale三種等級,定價分別是89.9萬元、99.9萬元、105.9萬元,先前我們已兩度介紹過ST-Line Vignale頂規版本,錯過的網友請見此連結:
Ford Focus 小改款麗寶賽道試駕|旅行車支線誕生,瑕不掩瑜的戰力提升!
Ford Focus 小改款三車型一次看!旅行車/跨界/掀背你愛哪一款?

既然是入門版本,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價格以外,最想知道的應該就是配備差異部份!小改款Focus的幾項亮點,像是12.3吋數位儀錶、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無線連接方式的13.2吋SYNC 4大型多媒體螢幕、Matrix LED頭燈等,在入門車型當然都是付之闕如,連同HUD抬頭顯示器、Qi手機無線充電座、B&O音響系統、駕駛座電動椅、感應式電動尾門及AHB自動遠光燈等配備也都沒有。
乍聽之下入門版X好像什麼都沒有?!其實不盡然,是因為中高階車型的配備內容實在相當豐富,許多新穎科技運用也都下放至頂規車型,相較之下才會顯得入門車型似乎頗為陽春。若是仔細看過配備表與體驗過後,會發現X入門版的配備已足夠應付日常行車所需,Co-Pilot 360智駕科技輔助系統也未有所折扣,同樣都具有Level 2等級水準。先提供各等級重點配備差異比較表供各位參考:
X | ST-Line X | ST-Line Vignale |
89.9萬元 | 99.9萬元 | 105.9萬元 |
基本配備: ●LED日行燈 ●LED頭燈 ●光感應自動啓閉頭燈 ●雨滴感應式雨刷 ●Keyless車門/引擎啓閉 ●雙區恆溫空調 ●SYNC 3娛樂通訊系統 ●8吋觸控式多媒體螢幕 ●4.2吋行車資訊幕 ●有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BSA盲點偵測輔助系統 ●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KA車道偏移輔助系統 ●ESA閃避轉向輔助系統 ●駕駛疲勞輔助系統 ●後方安全防護輔助系統 ●CTA倒車警示與車側來車 輔助煞停系統 ●雙模式倒車顯影輔助系統 (含一般、放大縮小、停車 動態指示線) ●全方位低速碰撞警示系統 前/後四眼式倒車雷達 Co-Pilot360智駕科技輔助系統: ●iACC智慧型定速巡航系統 ●ACC Stop&Go全速域定速巡航系統 ●(附低速跟車) ●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 ●ISA智慧型速限輔助系統 ●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 ●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 ●AEB全速域輔助煞停系統 附車輛/行人/自行車手偵測 ●IA十字路口輔助煞停系統 ●DI前向距離偵測系統 ●DA車距警示系統 |
增加: ●18吋PS4圈胎 ●ST-Line空力套件 ●ST-Line黑頂篷 ●ST-Line迎賓踏板 ●AHB自動遠光燈 ●碳纖維紋路飾板 ●12.3吋數位儀錶 ●SYNC 4 ●13.2吋多媒體螢幕 ●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B&O音響 |
增加: ●紅色卡鉗 ●18吋ST Edition鋁圈 ●Matrix LED矩陣式LED頭燈組 ●HUD抬頭顯示器 ●LED尾燈 ●白色縫線中控台 ●駕駛座電動椅 ●Sensico永續皮革座椅 ●感應式電動啓閉尾門 |


由於少了ST-Line運動化外觀套件點綴,間接放大入門版與中、高階車型的辨識度,經由素雅的前/後保桿造型與16吋圈胎組合,能夠輕易的分辨出這是一輛入門版車型。另外因為形式不同的懸吊搭載(標準版是一般懸吊、ST-Line是專屬車身降低10mm懸吊),使X入門版車型的高度略高於中、高階車型(1501mm v.s. 1493mm),不過後軸懸吊形式都是多連桿,不像Hatchback還有分扭力樑或多連桿。

只有頂規ST-Line Vignale車型才能擁有視覺與功能齊備的Matrix LED頭燈,其餘如圖中X或是中階ST-Line X都是搭配標準LED頭燈組,具有光感應自動啓閉功能而已,入門版也沒有AHB自動遠近光燈切換。

進入車內,入門版提供的是中規中矩的功能樣貌呈現,沒有新穎的科技運用,也沒有豪華的配備陳設,一切都維持著改款前的簡單模樣,包含傳統儀錶板、8吋多媒體螢幕、依然使用旋鈕操作的雙區恆溫面板等等。


如果你看過小改款Focus的文章介紹,便會知道空調面板已上移整合至13.2吋螢幕下方,改以觸控按鈕方式執行空調系統設定。但是在維持舊有8吋多媒體螢幕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見到具有實體按鍵設置的雙區恆溫空調操作面板,就跟改款前的樣貌相同。

既然未能配備12.3吋數位儀錶,自然是沿用原本的傳統雙環儀錶搭配中央4.2吋行車資訊顯示螢幕,將基本行車內容顯示在中央區域給予駕駛者查看,

即使是入門版車型也同樣擁有Level 2級別水準的駕駛輔助系統,在4.2吋螢幕裡一樣可以找到該項功能的輔助顯示畫面,當然也可以切換至其它功能顯示。

利用方向盤右側按鍵即可操作儀錶螢幕顯示內容,包含聲控與藍牙通訊功能也在這裡。

左側主要是ACC定速巡航調節系統的啟用與設定按鍵位置,使用右上按鍵開啟功能後,隨時按下SET鍵即可啟用,左側可以設定跟車距離與開啟車道置中輔助,底部就是音量控制按鍵,提供一鍵靜音功能也挺方便的。

這個是8吋螢幕連上Apple CarPlay後的顯示畫面,如果不是看過中、高階車型的SYNC 4加上13.2吋大螢幕,其實8吋螢幕大小也是夠用了,當然螢幕就只能顯示單一功能或資訊,無法像大螢幕提供分割畫面顯示;另外SYNC 3最大差別就是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採有線方式連結,其它功能如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倒車顯影輔助都是標配內容。

底部提供USB Type-A/C及12V充電插座各一,中、高階車型於左側提供Qi手機無線充電板,在入門版車型就是個手機擺放空間而已。

鞍座位置設計與中、高階車型無異,包含旋鈕式排檔座、具有Auto Hold功能的電子手煞車、行車模式切換、引擎怠速啓閉、駐車雷達啓閉及雙置杯架等,有一點可以特別注意,是入門版車型沒有配備方向盤換檔撥片,所以排檔旋鈕中央是L低速檔而非M手動換檔模式。


中央扶手裡提供雙層置物空間,或是可以將隔板取下換得更深的置物空間使用。


除頂規車型換裝Sensico永續皮革座椅,入門與中階車型都是採用圖中所見的皮革包覆,然後中低階都是手動操作方式,差在中階多了手動腰部支撐調整,對於腰部支撐效果更加出色;頂規則將八向電動調整與電動腰靠列入標配。經過入門與頂規兩種車型試駕,我個人感受是兩者座椅包覆與支撐性都有不錯表現,但頂規車型的座椅造型與皮質觸感較為優異。

空間示範方面,旅行車款的軸距就跟掀背車型相同,自然在縱向的膝部空間表現是完全相同,主要優勢是在旅行車車頂延伸線條所營造出的出色頭部空間與視野,示範人員同樣是身高177公分的八里男模-年輕有為先生,副駕駛座已調整至其身高設定。

經過兩次試駕介紹,Focus小改款後取消後座出風口已不是新鮮事,如有網友已經交車可以分享一下實際感受差異,底部則另有USB Type-A/C各一,同時配有Type-A跟Type-C雙規格確實方便,可以滿足不同線材的使用族群,就不用在車上額外準備轉接頭囉。

整理到這張照片時差點忘了想說明的重點,後來想起來是入門版車型也具有四門窗戶One-Touch功能。

旅行車最大優勢與最能夠說服太座買單的重點,就是擁有媲美甚至超越同尺碼級距休旅車的行李廂空間,Focus Wagon便擁有此項優點,因為單是標準行李廂容量即達到635公升,這可是讓許多中型休旅車望塵莫及的數據,而且內部空間規劃平整並具有多項機能設計,難怪Wagon車型推出後隨即成為Focus陣中銷售比例最高的車型。


還有一項優點,是底板位置提供多種隔板變化方式,原廠也特別提供一張說明圖示給使用者參考,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可折疊式底板與底部隔板規劃不同置物空間與方式使用,還可以將上層捲簾式隔板完整收納在底部空間裡。

右側提供椅背一鍵傾倒開關與置物網。

左側則有置物鬆緊帶、12V插座與椅背一鍵傾倒開關等設施。


將6/4分離傾倒椅背全數打平後,可以創造出1635公升的最大使用容量,不過入門版就未能標配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一切靠自己囉!

小改款Focus並未針對動力多做調整或變化,跟改款前一樣搭載排氣量1497c.c.的1.5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連同182ps/24.5kgm最大動力與八速自排變速箱也都相同,入門版是自排不是手自排喔!因為它沒有配備方向盤換檔撥片而無法提供手動換檔方式,只能按下L檔進入低速檔模式。選擇入門版在油耗數據上有個小小優勢,因其1380公斤的車重相較中、高階車型輕了45公斤,加上16吋圈胎設定,使入門版車型的平均油耗由15.4km/L提升到16.5km/L。

ACC加上車道置中輔助的開啟畫面,基本上看到全綠色就是啟用狀態囉!


那麼入門車型在操駕與乘坐感受與頂規車型有何不同呢?體驗重點會是在懸吊形式與圈胎組合差異,旅行車全車系懸吊配置都是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形式,差別在中、高階車型採用專屬ST-Line調校,可以降低車身高度1公分,同時搭配米其林PS4胎款的18吋圈胎組合;入門版則是標準懸吊加上16吋圈胎,無論是行路舒適性或操控反應皆表現出明顯差異。
首先中、高階車型因為重心較低加上懸吊、圈胎組合的支撐性出色,轉向感受與車頭指向性都會來得俐落一些,於過彎時的車身側傾程度也會少一點,造就流暢且重心變化沒那麼大的車身動態表現;角色換至入門車型,剛上路的初步感受是更舒服的行路舒適性,因為16吋輪胎的扁平比達到60,對於路面坑洞的衝擊感已被緩衝許多,加上較長的避震器作動行程,都是消弭路面坑洞回饋的輔助項目之一。但是這套避震與圈胎組合對於舒適度展現有個上限存在(或是說速度容許值較低),當速度提升或是路面坑洞、起伏反應較大時,隨之而來就是更明顯的車身側傾以及車身起伏晃動,會讓駕駛者不由自主的降低速度來維持車內乘客想要的舒適乘坐感受。
在不升級輪圈尺碼或胎款的前提下,就需要格外注意拿捏駕駛入門版的速度與節奏,才能讓車內乘客坐得安穩又舒適。不過我覺得Focus Wagon X入門版很厲害的一點,是即使整體避震設定偏軟且支撐性較高階車型差了一點,在山路操駕過程卻依然能夠保有流暢且十分協調的車身動態展現,包含路感回饋、重心變化、轉向手感都能很忠實的傳遞給駕駛者,讓我清楚得到車身反饋並加以節奏調整,加上這套動力能夠提供充沛的加速力道,論及操控樂趣或極限當然不比高階車款,但入門版的操駕能力與乘坐舒適氛圍確實比想像中來得好!


經過兩天試駕時間相處,倒是不會覺得Focus Wagon X入門版給我特別陽春或是差強人意的試駕感受,反而對這90萬不到可以獲得的實用內容感到濃厚興趣,因為它給我一種很樸實、簡單的單純幸福感,可以用划算價格買到出色空間與實用配備,智慧駕駛輔助與安全輔助項目也一項不缺,如果預算有限或並非新世代科技非買不可,抑或是擔心眾多科技配備帶來的日後保修問題,買輛Focus Wagon X真的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