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福特六和不引進一般版本的 Focus Wagon,而是性能版的 ST 車型雀屏中選呢?其實這個問題,我不只一次機會跟福特六和的長官們聊過,基本上還是要避免價格帶相近的產品重疊;以目前 Ford 在國內的產品陣線,主力產品就是 Focus 與 Kuga,其中 Focus 的產品價格帶大約是70~90萬元,Kuga 則是90~120萬元,若引進搭載1.5升渦輪增壓引擎版本的 Focus Wagon,無論用國產還是進口方式生產,都會與 Kuga 的價格帶重疊,雖然旅行車本身的空間表現十分出色,但國內消費者對於 SUV 的喜愛程度相當高,也因此福特六和仍決定將此價格帶的重心集中於 Kuga 身上,Focus Wagon 則一舉將產品定位拉高至140萬元級距,在此價格帶中反而沒什麼競爭對手,成為 C/P 值相對較高的性能版旅行車選項。
若用上述這個理論,是否代表未來將要推出的 Focus Active 車型,價格帶就不會突破所謂的「Kuga門檻」?這就有待日後持續觀察了!

「ST」是Ford旗下車款的高性能車款代號,也就是「Sport Technologies」的縮寫,以Focus車型為例,自第一代Focus推出以來就有ST車型的配置(當時叫做Focus ST170);或許有人會問,現今的第四代Focus EcoBoost 182的動力輸出已比第一代Focus ST170大上不少,如此一來第一代Focus ST170仍有經典代表性嗎?正巧每一代Focus ST我都曾經試駕過,在試駕第四代Focus ST之前,我最喜愛第一代Focus ST170,而不是動力輸出相對較強的第二、三代Focus ST;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一代Focus ST170的整體均衡性極佳,輕巧易受控的車身及底盤反應,煞車力道隨傳隨到,從前試駕本車時特別選了北橫、羅馬公路等路線體驗,隨心所欲的感受仍印象深刻,反而是第二代Focus ST的車頭較重、第三代Focus ST較為硬派的表現,個人的喜好程度就不如第一代ST170了。
第四代Focus ST推出之後,試駕印象讓我改觀不少,雖然動力輸出更強勁,但底盤懸吊、煞車系統的搭配十分契合,尤其是動力輸出飽滿且具線性,不像第三代Focus ST屬於動力曲線較陡峭的情況,加上懸吊系統不再只是「硬」而已,行路細膩度進步不少。

而第四代Focus ST掀背車型在國內上市後不久,福特六和也正式宣布引進旅行車版本Focus ST Wagon,喜愛性能旅行車的車迷們也多了一個選擇;目前國內150萬元以下的旅行車大約有十款,但稱得上是性能旅行車的大概只有Skoda Octavia RS Combi與Subaru Levorg 2.0,但由於這兩款車的世代較久,因此Focus ST Wagon可說是具有獨佔此級距的實力。
不久前,福特六和宣布推出「20.75年式」Focus,其中也包括了ST車型,配備部分增加了全數位儀錶板以及後座後廂取物孔,售價小漲了1萬元;不過我這次試駕車型並非「20.75年式」,所以部分配置稍有差異。

20.75年式Focus ST新增的數位儀錶板,具有中文顯示介面。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多數國人喜愛SUV?主要的原因就是車內空間夠大,出門旅遊或採買物品就不必東塞西塞,但另一個原因或許是駕駛視野的問題,或許各位網友都曾經遇過一個狀況,停等紅旅燈或塞車時,前方正好是一輛車身較高的SUV,就會發生視線被阻擋而不容易判斷前方路況的情形;但高車身並非萬靈丹,例如停車場有車高限制而無法停放、駕駛山路的重心較高容易搖晃,甚至是洗車會被收比較貴的價錢等,擁有延伸後廂空間的旅行車,便成為了折衷方案,另外就是旅行車的修長身軀,成為一種另類的美感,喜愛旅行車的車迷對此認為充滿魅力。

Focus ST Wagon配備了車頂行李架,因此還可搭配專用的行李架橫桿與車頂箱、單車架等延伸用品,進一步擴增休旅機能。

全景式天窗也是Focus ST Wagon的配備項目之一,能帶來相當出色的車室明亮效果。

車門打開時自動伸出的防撞護條,能避免開車門時撞到鄰車(或牆壁)所造成的彼此傷害。

ST車型專屬的19吋鐵灰色鋁圈造型搶眼,原廠配胎為抓地力表現優異的Michelin Pilot Sport 4S。

尾門採用電動啟閉設計,同時具備足踢感應式功能。

空間表現是Focus ST Wagon的亮點之一,在後座打平的狀況下,整台公路車不必拆卸前輪就可直接放入,而且廂內底部十分平坦,更是裝載物品的一大優勢。

內裝陳設與Focus ST掀背版本相同,看到照片你可能會認為與鄰居剛買的Focus EcoBoost 182 ST-Line差不多,但其實部分細節與功能則是專為「正」ST車型所設計,包括方向盤造型以及上面的功能按鍵、座椅造型等部位。


試駕車仍為「20.75年式」推出前的舊版本,儀錶板採用傳統式結合中央液晶螢幕的配置,新款式已改為全數位儀錶板。

方向盤兩側皆配置齊全的功能,除了基本的通訊、選單控制之外,還有方向盤換檔撥片以及ST車型專屬的「S」按鍵,按下後可快速進入Sport模式,帶來更活潑的油門反應。

雖然身為性能車款,但本車仍將Co-Pilot 360系統列為標準配備,具備全速域ACC、車道維持等符合Level 2駕駛輔助等級的功能。

駕駛模式共有防滑、標準、運動、賽道功能,油門與動力輸出反應會隨著模式而有不同的詮釋方式,不過Focus ST Wagon未有CCD主動式懸吊調整功能(五門掀背版有配備),因此懸吊阻尼就不會隨著模式切換而有所改變。


搭載七速手自排變速箱,與一般版Focus相同採用轉盤式換檔設計。


與歷代Focus ST相同,這次同樣採用由Recaro代工的專屬跑車座椅,包覆性與支撐性都相當出色,座椅造型與配色也符合本車的性能車身份。

本世代Focus擁有良好的後座空間表現,旅行車版本也不例外。

比較可惜的是Focus ST Wagon(五門掀背版亦同)並沒有配置後座出風口。

在後座未傾倒的狀態下,行李廂容積擁有694公升的表現,甚至還超越部分SUV車款容積表現。

行李廂底板下方還設置了隱藏空間,行李隔板平時也可收納於此處。

將後座打平後,行李廂容積達到1576公升,就如文前以直接放入整台公路車示範,空間表現為Focus ST Wagon的一大優勢。

前面提到了許多與實用性相關的部分,現在就來談談Focus ST Wagon的性能表現;本車搭載的2.3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80ps、42.3kgm的最大動力,對應本車143.8萬元的售價,確實是一輛性能/價格比極亮眼的車款。

將Focus ST Wagon開在路上,會發現這是一輛存在感極高的車款,不僅許多路上遇到的Focus車主會盯著延長的後廂感到好奇(而且還標配後廂深色玻璃),加速時的引擎及排氣聲浪更是比起三缸的EcoBoost 182悅耳許多;至於本車搭載的七速手自排變速箱,雖然比起一般版Focus少了一檔,但我認為動力傳遞效率更為出色,不僅自主保護的限制少了許多,當轉速進入紅線區升至下一檔的過程,動力銜接十分明快,若切換至手動換檔模式,甚至會直接進入紅線區而斷油,可說是熱血十足的性能化設定;根據實測,Focus ST Wagon的0~100km/h加速成績為6.3秒。

操控表現部分,先前試駕Focus ST掀背版已有很好的印象,雖然旅行車版本未搭載可變懸吊系統,但避震阻尼設定帶來絕佳的支撐性,也不會讓人感覺過於死硬,即使行駛於路面品質愈來愈差的台北市區,並不會產生過多的碎震與惱人的過度彈跳;另一方面,由於Focus ST Wagon多出一截車尾,反而讓我覺得車輛整體的均衡感更佳,先前試駕Focus ST掀背版曾經覺得轉向反應與重心變化較為敏感,Focus ST Wagon倒是均衡許多,但也因為車身較重的關係,我認為Focus ST Wagon的煞車系統有強化的空間,若能進一步提升制動力表現,整體的操駕爽快度會有明顯的進步。

Focus ST Wagon不僅擁有出色的性能表現,車室空間運用更是旅行車迷愛不釋手的原因之一,雖然較掀背車型少了可變懸吊,卻也增加了主動轉向頭燈、車頂行李架、電動尾門等配備,即使新年式車型小漲1萬元,但整體性價比仍讓人心動,想起不久前我才訂了一輛Kuga EcoBoost 250 ST-Line,20萬元左右的價差其實不算多,真心想讓人轉單啊!
Ford Focus ST Wagon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 渦輪增壓
排氣量:2261c.c.
最大馬力:280ps/6000rpm
最大扭力:42.3kgm/300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7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35/35ZR19
車身尺寸:4667mm x 1825mm x 1509mm
軸距:2700mm
車重:1535kg
最小迴轉半徑:5.49m
油箱容量:52公升
國內售價:143.8萬元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Ford Focus ST Wagon試駕的觀點及建議,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是汽車品牌原廠精品,只有1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0年9月29日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汽車品牌原廠精品得獎者: wawa.wawa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