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8891針對FOCUS多連桿/扭力樑,超級測試 Lite版

圈數差個0.2秒 還真沒差, 扭力樑跑山路也不會翻車, 一台90萬附近的Focus, 兩種懸吊操控都不差, 就讓買車的人自己評判吧,

台灣山區很多, 但跑山的機會不多, 大部分都在那總分不出懸吊差異的地方開(上下班就在平路上耗掉), 所以 Copilot 360 ,車體剛性安全 & 室內空間 對大多數人的相關性較高,
創造0.2秒單圈成績差.............


同一個駕駛開同一台車下去跑10圈.......最好最爛的成績也不只差0.2秒........

從這裡還真看不出底盤的差異性........

反倒是儀器測試還比較有可看性..........但是數據化的結果.........G值差異真的不大..........
jijerwang wrote:
創造0.2秒單圈成績(恕刪)


雖然很推他們文章很完整也算嚴謹
都有一致的測試數據與測試過程

但文章內指出
「多連桿在後軸安定前提下,讓人敢用稍快速度轉進彎角,動態容易預測讓駕駛更能提早補油出彎,一點一滴累積優勢,最終也讓多連桿版本跑出更快的41.9秒成績。」

靠著每次過彎一次一次累積優勢
創造出0.2秒的單圈成績差異
這段真的很唬XDDD
到底在寫什麼鬼,他是認真的還是在搞笑的?

不過我也去試駕了多連桿了
女王覺得舒適性有比扭力樑好 (我試的多連桿熱胎壓40,扭力樑冷胎壓32)
我沒試過扭力樑後座,我只坐過多連桿後座,碎跳還是不少,但感覺是Q的
前座的話,感覺多連桿舒適度蠻OK的
不知為何,車評提到前座多連桿跟扭力樑差不多
但我印象我11月試駕的扭力樑,前座比現在試駕的多連桿還硬派
(我試的多連桿熱胎壓40,扭力樑冷胎壓32)

所以我下單了ST了(咦
三萬真的不用想了直上
但考慮折價就不只三萬


golove123 wrote:
沒有前輩們願意轉貼小(恕刪)
普羅大眾來講若不是極度敏感,對過彎時的每一個瞬間都要深入體會的人來說,多連桿跟拖曳臂應該是對後座的人在壓過坑洞或是凸出物時所呈現的反應才比較有差,的確多連桿肯定是比較舒適一點。但想想當里程多了,後懸吊那些鐵套都要換一輪時........拖曳臂也是不錯的啦~~
golove123 wrote:
沒有前輩們願意轉貼
...(恕刪)

不是說指向模糊 現在又不提了?
網路上的葉配看看就好,如果沒差幹嘛出多連桿
差3萬秒選多連桿,如果在乎後輪跳花的話,輪子建議5000公里調胎一次
多連桿操控好很多,我是懶得跑輪胎店又不想後座很跳,所以現在選mk4的4D版
focus是台好車
golove123 wrote:
沒有前輩們願意轉貼小(恕刪)


果然厲害都贏GTI了...






不知怎麼選的可以參考這個...

熊蓋站-讓您去哪都方便 http://114.35.62.174/
golove123 wrote:
沒有前輩們願意轉貼小...(恕刪)

他的g值不知道怎麼測得
我之前在測車輛振動是把加速規架在車體剛性處去量測,他不知道是用什麼儀器跟架設位置
hungmaxy wrote:
他的g值不知道怎麼測(恕刪)


我也在想這問題,另外測試值感覺不是測試多趟之後撇除最大最小後的平均值,儀器精度誤差也沒寫,胎壓等條件也不知道有無固定,沒條列式寫出來,做實驗這樣不夠清楚明白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