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研究了一下型錄幫福特平反一下扭力樑的問題

這是台灣福特的規格表
研究了一下型錄幫福特平反一下扭力樑的問題

這是中國福特的規格表
研究了一下型錄幫福特平反一下扭力樑的問題

台灣福特看起來是老老實實的導入兩種不同的車殼呀
扭力樑底盤的車型就給你魔術大空間

多連桿底盤的車型讓你完全感受到多連桿帶來的車室空間擠壓

不像中國的配置
全車系用同一種車殼

節省成本成這樣

大家都誤會台灣福特了

我們的ST-Line 真的是用多連桿……的車殼


話說如果導入ST 進口版
車價應該會落在138萬上下的價格帶吧
上一代是138.8萬

這個價格帶好像跟Model 3 差不多了
會不會有車主直接就買Model 3了,還不用管是不是扭力樑


===========3/4補充================
圖太糊可能網友看不清楚
圖中圈起來的是後車箱空間
台版對應的空間
539/511 四門
375/341 五門

中國統一只有
511 四門
341 五門

如果多連桿會帶來稍減一些室內空間這樣的數據就對了

福特有在高階原本裝多連桿的車款上
雖然用上了扭力樑的懸吊
但是車室還是多連桿的喔
(車殼用多連桿的版本??)

中國福特一律用相同的車殼

因為台福一直說車室空間有變大
但是我看左岸車評感覺是一樣大

所以才去挖規格表出來

交叉比較的結果是這樣

就車室空間來看台福沒唬爛
ST-Line 的車室來猜
應該是可以相容多連桿,端看原廠要不要放
所以底盤經理也沒唬爛

順便補一下扭力樑有某位專家說開不壞

嗯,我換過橡膠套,也不到開不壞的程度
只是真的要換的零件少很多

另外也有專家說循跡性能好
嗯,這個好像怪怪的

期待神A試駕開始現在講扭力樑好的車評會怎麼圓
2019-03-03 23:45 發佈
OpenGoodHate wrote:
這是台灣福特的規格...(恕刪)


大哥,多爬文再平反好咩?
低階後車箱沒有音響。放大器。所以臺灣才會有同4門,兩種容量。。。你看頂級版容量同中國,臺灣卻是扭力樑,你這不是自打嘴巴嗎?

https://m.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0&t=5724811
台灣、中國你表列對說明確講反?
還沒睡醒喔...

另外511L跟341L是四門五門的差異,你到底在說什麼啊 囧
OpenGoodHate wrote:
這是台灣福特的規格表...(恕刪)


請先取得正確的資料
OpenGoodHate wrote:
這是台灣福特的規格表

這是中國福特的規格表

台灣福特看起來是老老實實的導入兩種不同的底盤呀
扭力樑底盤的車型就給你魔術大空間
多連桿底盤的車型讓你完全感受到多連桿帶來的車室空間擠壓
不像中國的配置
全車系用同一種底盤
節省成本成這樣
大家都誤會台灣福特了
我們的ST-Line 真的是用多連桿……的車殼

話說如果導入ST 進口版
車價應該會落在138萬上下的價格帶吧
上一代是138.8萬

這個價格帶好像跟Model 3 差不多了
會不會有車主直接就買Model 3了,還不用管是不是扭力樑




台灣版與中國版車身長寬高略有一些些差異!!

以五門ST Line來說
中國版-有全景天窗+多連桿,車重1394kg
台灣版-無全景天窗+扭力樑,車重1360kg
車重減少34kg,應該是唯一的好處!!



OpenGoodHate wrote:
這是台灣福特的規格...(恕刪)


開發不會因爲多連桿跟扭力樑另外開發
開發一種共用比較實際 製造不用2條生產線
turbo.33882326 wrote:
開發不會因爲多連桿跟...(恕刪)

我覺得這是主要原因
turbo.33882326 wrote:
開發不會因爲多連桿跟扭力樑另外開發
開發一種共用比較實際 製造不用2條生產線


當初就是好奇

台福跟車評排山倒海洗車室空間
所以才去查

因為後懸兩個版本
官方說台灣選扭力樑要爭取更大的車室空間

但是我好奇這樣成本不是墊高嗎??

沿伸出幾種組合
A.一律用多連桿車殼(中國版)
那車室空間換成多連桿也是不變的,官方唬爛

B. 一律用扭力樑車殼
那就無法上多連桿,底盤部經理直播說錯

C. 混用(台版?)
台福成本變高
高階車款以後真的能選配多連桿
低階還是扭力樑

D. 原廠行銷一開始就在唬爛消費者
單純就是把備胎偷掉換空間

當然一切都是我的不負責推論
反正到下次改款就知道
OpenGoodHate wrote:
當初就是好奇台福跟車...(恕刪)


騰出來的機械空間是預留給
將來的Hybrid版的機電設備使用的,和車室及行李箱空間沒半毛關係

這是國外的說法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