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這三年半來外觀上除了日行燈以外幾乎都維持原廠,為了讓車子更好駛,陸陸續續也幫愛車做了一些小改變,從一開始的綁束帶,到後來乾脆把渦輪管路換成硬管以及高流量空濾,甚至更進一步升級改寫程式(俗稱改晶片),每一步都是為了讓車子更為輕快好開。雖說柴油引擎低轉高扭力,加上雙離合器變速箱的加持應該算是表現不俗了,但是在車輛靜止要起步上路的這段過程;或是爬山過彎的鬆油門再加速,表現還是不如相同排氣量的自然進氣汽油車那樣輕盈直接,車速總是要等待個1至2秒才會跟上油門的幅度。因為也沒開過其他的柴油車種,所以一直以來都以為那是所謂的turbo lag,可以用渦輪硬管或是改寫程式改善一些,但是情況一直都存在著,所以也早就養成過彎提早踩油門的習慣來減輕加速延遲。



三年半來跑遍全台
直到大約兩個月前,里程數不知不覺也來到11萬五千公里,在車友論壇上看到有前輩將車上的電磁閥進行些許改裝,加速感便獲得極為顯著的改善。在極為心動且在自己可以DIY的能力範圍內的條件下,自己動手進行了改造。


紅褐色的就是真空電磁閥
按照網路上的資料,加上自己有些機械工程知識,準備好所需材料及工具便快快將愛車進行手術,很快的時間完工並且試車......乖乖隆低咚,如果閉上眼睛我恐怕會以為這是一台更為高檔的豪華轎車,油門輕踩,原本標榜雙離合器的換檔就是順暢,但處理後此時連那輕微的換檔頓挫幾乎都消失,誘惑著我將油門往深處踩去,我知道隨著車速與轉速的相互配合,檔與檔也交換著,但如此暢快的感受著實讓我心情也隨之高亢了起來,不是唬爛車子的性能會從房車變跑車,但至少讓我覺得這才是柴油車應該要有的表現,這才是「Diesel Power!!」
一台原廠車駕馭感受竟然就能有這樣改進,真的讓我感到很訝異,這僅是單單對原本的元件做「改進」而已。原因就出在車上有兩個長得一樣的真空電磁閥開關,電磁閥通電時閥門吸上,斷電時靠著矽膠彈性自然復歸,道理很簡單,說起來也很簡單,但由於矽膠本身材質的問題使然或者原廠設計上有瑕疵或材料供應商疏忽,少了額外的彈性元件或是電磁閥內部摩擦力過大,使得這個復歸的動作變得不確實,沒有在短時間內做出立即的開閉,最終影響到了可變渦輪無法跟隨油門變化而做出正確角度變化,進而給駕駛人有動力延遲的感覺。

可變渦輪最關鍵的扇葉角度是由真空閥來控制,而調節真空量的就是今日的主角「真空電磁閥」
經過加藤鷹般的靈活指頭與春風化雨般的回春之手加冕後,我的柴油車竟有著令我感到吃驚的表現,注意這邊說的並不是甚麼改變本質的改裝套件更換,小弟的車僅是單純的自家用保母車,況且相較花上大錢做改裝的同款車而言,這樣的改進CP值簡直爆錶,得以令小弟沉浸在二度蜜月般的戀愛感受。TDCi請再戰十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