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13 THE ALL-NEW FOCUS 24小時免費開回家 -打破沙鍋測到底心得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車是兩個完全掛不上勾的車款,而在1998年Ford Focus車型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勢,首次以休旅車的空間,同時帶著優良的底盤與運動性能讓不少車主圓了運動休閒夢。而這個熱門車款十多年來熱潮仍未減退,至今也已經出到第三代,經過多年洗禮,相信New Focus會為這次試車帶來非常特殊的體驗。

台北市承德路的艾維士租車是我遇過目前為止臺灣服務態度最好的租車店。因為當天交通延誤的關係,接近晚間八點才到達艾維士。但承辦人員卻絲毫沒有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反而是面帶笑容幫我辦理。以非常迅速流暢的進行驗車然後就送上駕駛座。經過一番仔細端詳,整個操作界面比起十年前的車款感覺緊密很多,在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這種人體工學的設計是非常優良的,因為無論進行哪種操作都不需讓我上半身離開椅背,或許跟我以前都開歐洲老車的習慣有關。每顆按鈕夜間的照明得宜,不會讓人感覺光亮,在柔和的燈光中能夠清楚定位這些操作按鈕,結果我在駕駛座研究了近十分鐘才離開。

夜間體驗心得

一開出來就直接上高速公路,因為仍然有許多操作上的不熟練,所以都是直接以自排模式駕駛,有很多控制的部份並沒有多做測試,所以算是體驗整台車的自動功能。自動雨刷的部份表現非常好,並不會有像Lexus350般一碰到水滴就開始狂掃,在適度的情況下會自行降低掃速。而且自動雨刷模式仍然能調整頻率,這非常符合我的使用習慣,細節微調的部份在New Focus上已經讓我對它產生好感。車內紅色的小夜燈更是讓我欣賞的地方,因為以往只要物品放在副駕駛座腳邊或是不小心掉落駕駛座下方,除了用手電筒之外就完全找不到,這項小夜燈的設計非常有效的改善了這個問題,而且同樣亮度控制的非常好,從外面並不會看到,也不會影響駕駛視線。車燈的燈型設計的不錯,能夠有效照明所需要的區域,亮度在豪雨中的高速公路更加凸顯。在車內可以直接調整大燈高度的設計更得我心,像我這種龜毛的個性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將大燈角度調至理想角度,在New Focus上光是駕駛在五楊較暗的路段就已經調整完畢。

定速設定能夠以1km/h做細節調整,這種細微的定速設計能夠符合高速公路上遇到不同車速時做細部的調整。而且它的加減速控制的細膩是能夠帶給駕駛非常明顯的感覺。不像Lexus350般在時速差到5km/h時才突然加速與減速。這設計做得還不錯的有Benz C200與Infinity FX35。C200的加減速控制不止細膩,在加減速上的表現更加能夠反映出駕駛者的想法,讓動力的輸出更顯完美。FX35在全車滿載時走泰山收費站上坡仍能臉不紅氣不喘的穩定加速。但重點在於這兩台車的價位與New Focus是有一段落差的,所以應該說以70幾萬的房車來說這表現已經非常亮眼了。

引擎的寧靜不得不另外寫一段來稱讚。在怠速時一度懷疑車子是否熄火了。因為它比2012 VW Golf 1.4 TSI更加安靜,在車內幾乎感覺不到引擎的運作聲與震動,只有在行進間才會聽到引擎的運作聲。這時候只要播放音樂,引擎聲又會再度消失。車內隔音的部份在下段音響測試時會提到。

因為時間與氣候關係,幾乎只有開到目的地就直接停車,全程連音響都沒開。停車熄火時亮起的車內燈真的是亮度足夠,絕對不用怕有什麼東西會漏拿或看不到。但因為在未拔鑰匙前幾乎車燈都是常亮的狀態,有時候只是要等人並不必要讓周圍知道車內狀況,在駕駛座的車燈有顆熄燈按鈕,只要按下去全車的燈就會熄滅,可以繼續享受車內環境。設計在座位後方的照明方式與一般不同,但在閱讀的時候發現是非常順手的。因為很多時候書本會拿得比較立,前方照明就會看不到,要一直低頭脖子又會酸。放後方能夠比較符合一般得閱讀角度。停車的車外補助照明系統很實用,尤其是後照鏡兩側。若是有東西掉落就能立即找到。

白天道路測試心得

前一晚比較多在進行一些車內的小按鈕功能以及一些直接作用在使用者身上的感受心得。到了白天,不止明亮,放晴的天氣也能夠掌握更多的駕駛狀況。一發動車子就全程使用手排功能。New Focus手排檔的最低換檔時速大約如下:
1檔 起步
2檔 10km/h
3檔 20km/h
4檔 30km/h
5檔 40km/h
6檔 50km/h

所以若是以恰當的油門控制加上換檔時機,手排駕駛是很有可能比自排模式省油的。因為自排模式時為了配合不同個性的駕駛,會延後換檔時機。S檔模式若不手動換檔的話會以維持較高轉速的型式換檔,但在大腳加速時D與S模式的換檔僅有不大的差異。或許是為了顧及油耗表現而更改的設定吧。

儀表版板的整體設計都流行以模仿大廠超跑的型式,可惜的一點是轉速錶與時速錶的隔板設計過於直角化,以駕駛者的視角去看儀表版的時候左邊的轉速錶右側就會被隔板部份擋住;同樣右邊的時速錶就會檔掉左側。若是以駕駛視角來設計的化會比較符合人體工學。車況液晶顯示面板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會覺得很複雜。四樣資訊同時在一個像iPhone螢幕那樣小的範圍中會讓人有點不知所措。後來在仔細了解之後才發現原廠的用心,瞬時油耗﹑油量剩餘里程﹑小記里程﹑總里程等的放在同一塊,然後使用簡單的圖示與數字就能簡單的顯示給駕駛。像我非常喜愛詳細資訊的習慣就可以一次搞定,不用一直相互切換,這點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冷氣設定在豪華版中擁有的左右分離算是很貼心的部份,因為每個人需求不同。只是主要還是微調的部份,前後差大約在正負兩度左右,過大的話另一邊也會受影響,所以可以推測應該是從中央出風口到兩邊時再加些微型溫控來調整。出風的暖度與分布率都很平均。根據經驗有些車子會把暖氣集中在兩邊出風口或腳部出風口等。New Focus在這方面的控制上做得不錯,所有出風口的溫度差異不大,吹起來會比較舒服。

音響的中央控制還蠻有趣的,尤其是語音控制。一開始還發生了很搞笑的事情,我對著語音系統說“我要聽歌”,系統無法辨識。然後就測試了好幾句像“播放音樂”,“放XXXX音樂”,“播放ipod”等全都失效。那時就覺得很奇怪,明明面板上就有ipod,我也接上了竟然不理我。而且似乎因為有語音控制,所以在手動控制上並沒有下很多功夫,連我要手動控制音響也不得其門而入。在快要放棄的時候說了句“USB”,竟然就開始播放起來了。看來無論多人性化的設計都還是要讓使用者先學會配合機器的規則跑才行。

USB與音源連結器做在抽屜中是個很聰明的設計以來省掉一堆線散落在車內的狀況,一方面也能防盜。而且這套音響系統能夠辨認到iPod並使用專輯分類來選擇音樂,這部份做得還不錯。至少比起以前用過一組Alpine的音響,號稱能支援iPod,結果接上去後只能辨認曲目然後全部混著放好太多。但缺點的部份就是選曲時間較長。因為該主機使用按鈕式選曲,又會有選曲延遲時間,所以光是往下跳30張專輯就整整花快一分鐘,在選曲上就會比較累人。而且有些語言不支持,只能從亂碼中猜歌,這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至於音響音質測試會在後面做說明。

在高速公路上給我的感受有幾點:

1. 車體流體力學設計做得很不錯,在中高速行駛的時候風切聲非常小聲。在五楊高架道行駛時側風的影響因素較小,在超越大客車時受到高速流體邊界層的引力也相對其他國產房車小的多,相信這方面Ford是有在下心思的。

2. 車體搖晃穩定,大幅改善波浪現象。避震器的壓縮與回彈阻尼的搭配比較中性,介於舒適與運動之間。運動的狀態會在後面描述,先從舒適面來談。阻尼的回彈速度會比較慢,所以在過完波浪型路面時車子不會一直搖晃,大約在回彈一次後就穩定了。壓縮阻尼就會稍稍硬了一些。或許是快速阻尼的係數較高,所以在遇到小型坑洞時路感會比較直接。或許一般人沒有甚麼差異,但像我坐慣雙B以上等級的朋友時就無法接受這點。但一切都要回歸到價格因素了,至少已這個價格來說這表現已經算很優秀了。

3. BLIS視覺盲點偵測系統真的非常非常實用!很多時候車子就是在盲點處,就算貼了凸面鏡也不是每位駕駛有能力同時看凸面與原後照鏡狀況。尤其在夜間若旁邊車子沒開大燈時,真的就不是“我有看後照鏡”就夠了。開到後來會覺得自己開始依賴BLIS系統,但相對來說左右狀況卻讓駕駛放心許多。是我個人認為最讚的部份!

4. 引擎真的很安靜,整個扭力輸出也很順暢。所以正如大家所說的,非常容易超速。這時限速器(是真的限速裝置,不是指女朋友)就很有用,但我個人是沒有使用這個系統,都是人體限速。


音響測試心得

前部分有敘述了操作上的心得及語音操作發生的搞笑狀況,這篇將著重在音質聆聽心得.New Focus在新車資訊的音響方面打著Sony的名號,相信也是對這音響主機與喇叭搭配下了心思.而我一向來在測試音響都是從人聲開始,所以也不例外的先拿第一首測試.


Silvia Hotel <Best Audiophile Voices>

Cheryl Wheeler自彈自唱的這首歌與優秀的錄音設備完整展現了她穩定柔順的嗓聲,而這首也是我在試音響時喜愛的一首.一開始Bass傳來的量讓我傻眼,低音的輸出量也未免太多了吧!!雖然說中高音無論人聲或是吉他聲的清晰度還ok,但這低音似乎過多了,形成一整個不協調的狀況,總覺得聽起來怪怪的.

這當中隨便換了幾首也是一樣,結果到設定中才發現原來是上一位駕駛把低音加權至最高,高音降下來,所以才形成一整個不平衡的表現.經過設定後就ok了,也重播了這首歌.

在設定全數歸零之後覺得人聲會比較薄,但在吉他聲的表現就不賴,弦音也有達到標準,Bass倒是有點糊在一起的感覺,但整體的表現算不錯,至少這首歌的錄音室感覺有表現出來.


金色的原野 <專業耳機試音碟>

Eva Cassidy難得在現場錄音的表演,要求這組音響表現出現場的空氣感似乎嚴苛了點。但在高音段時人聲的延伸倒是表現的還不錯,現場迴音的部份不會很清楚,但勉強算有。我想應該是因為汽車艙內有大部份的玻璃,本來就不是很好的消音環境。但能夠表現的比之前的國產車優秀除了整個主機的DAC與擴大機的設計,應該也與車內軟性材質包覆量較多有關係。減少了反射波就能降低聲音的交叉影響。


Apologize <Dreaming Out Loud>

我想在喇叭的配製與分音器上下了不少功夫。整首持續的低音鼓與各項樂器分離的很清楚,比較不會受到干擾。發現就算設定調回預設值時低音的量仍然會比較多,算是Sony一向來的標準表現。所以到這裡可以把這組音響定位為比較適合流行樂的設定,在音質沒有非常強求的狀態下表現都是中上的。


阿姊鼓 <阿姊鼓>

好吧,我承認放這首是來亂的。就算在Corda Opera搭配beyerdynamic DT990pro的表現上就已經開始吃緊了,在這裡低音鼓可以說幾乎衰減到聽不到的程度。也因為這首的頻率很低,所以在音響所能表現的頻率部份就會顯得鼓很沒力。反正應該不會有人在車上閉眼全神欣賞這首,那已經算是危險駕駛了阿~


晨鼓 <般若菠蘿蜜>

反正阿姐鼓都上了,也不差這首XD
低音的鼓聲與預計的情形一樣,幾乎聽不到了。但一個讓人意外的部份,就是聲音的定位出奇的優秀!各個樂器的敲擊與跑位都非常明確,能夠讓人非常明確的定出樂器目前的位置。我想九顆喇叭的設計優點在這時候就完全用上了。是讓人很出乎意料的一次測試曲。


被遺忘的時光 <民歌蔡琴>

似乎因為無間道電影的關係,這首成了很多發燒友喜愛的音響測試曲。偏偏越平淡的歌曲,對音響的細節要求越嚴苛。這首我只能說在“聽”上是完全沒問題,但若要“欣賞”可能回家在音響室會比較舒服。

後來還陸續播放了好幾首,但都是流行樂。。。。





心得是,這組音響真的就是專門放流行樂用的,若還喜歡點低音,只要調整設定,低音的量(是量,不是頻率)就能符合幾乎所有使用者的要求。當然這與New Focus原本的銷售定位有關係,音響的表現就是符合年輕一輩所喜愛的設定。還是要回歸到一分錢一分貨,在這點的表現上是很有誠意的。

若要說音響可以改善的地方,我覺得只要換一組擴大機配合兩顆高音喇叭與單顆低音喇叭就能有明顯的改善。當然在這之前記得車子的隔音再加工一下,可以避免車體的共振音。

山道測試心得

這次選擇了從竹東經台三至北埔,然後北埔至北埔冷泉這兩段。

台三線這段路有兩段大的上下坡,上坡段能夠測試車子的持續加速力,下段部份對煞車就是考驗。因為這段路都是中高速彎,所以高速過彎的穩定性也會接受到直接的考驗。在大上坡的路段先使用高檔低轉速讓車子持續前進以模擬一般的上坡狀況,基本上只要車速不是太慢的話都能夠在4,5檔順利行進,扭力表現分佈相比之前的Focus進步不少。連降兩檔開始加速時一開始的加速會有些延遲,感覺像是電腦還在轉換行進模式那般。大概lag了半秒後就開始發揮New Focus 16.2kg-m的扭力表現,從4000rpm一路拉到紅線區,源源不覺的動力輸出不禁讓人懷疑 “我現在真的在開房車嗎?”。

但只熱血一陣子之後變速箱竟然自己進檔了??或許這是為了保護機構部份,但自己進檔這點是蠻可惜的,感覺手排就沒有很像手排了。像三菱的變速箱切換到手排模式就真的是手排,不會因為任何轉速自行進檔。這樣開起來的爽度差異是非常大的,希望Ford這點能夠改善。

New Focus的煞車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太利”,但我覺得這應該叫“夠用”。因為Focus本身就有搭配ABS系統,並不用怕它鎖死滑行,反而該怕停不下來才對。在下坡測試的煞車效果很優秀,幾乎可以控制在自己想要的煞車進彎點不是問題,但若要說煞車的缺點的話,就是整個行程不夠線性。它在前段輕踩的時候就已經發揮出很大的煞車力道,但再踩下去時煞車的力度就沒有隨著踩的深度而加強,反而是達到一個程度後就不會再增強了,變成激烈操控時會比較難控制在煞車極限,反而一直要靠ABS來調整。若要改善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換組Brembo卡鉗能夠大幅改善,畢竟Brembo向來是線性操控出了名的。

在中高速灣的車體非常穩定,只要取線定好之後直接放心進彎就對了。你能夠感受得到這台車得過彎極限在哪邊,當你要在加速push下去的時候Focus也能清楚告訴你“我的極限快到了”。就算不小心超越了極限,只要做輕微修正就可以修回來。這個設定是非常貼心的,對於很多熱血的山路新手可以盡情享受。我覺得New Focus在這點的設計就有當年MotoGP中Honda RC211V的感覺,是一台可以適應各種類型車手的車。在這點的表現上我可以給它四顆星(滿分五顆星)。

北埔至北埔冷泉這段算是小型山路。這段山路的特色是低速彎,連續S彎,短程上下陡坡,甚至也有同時結合S彎與上下陡坡的路線。因為有些路段看不到出彎點,所以在操控上反應要非常迅速,而且要保留一些極限以便在任何狀況可以調整回來。

在這段山路中New Focus的前獨立MacPherson搭配後獨立多連桿的表現讓車體反應靈敏,並且在換位完達到穩定點時車體就直接穩定下來了,並沒有多餘的搖晃感。原廠桶椅的表現也很優秀,原本想說只有一般路面舒適,結果在山路中也能夠讓前座穩定在椅子上,上半身也不會被甩,我很欣賞這對原廠桶椅。

205/60R16的輪胎在快速左右換位時會顯得有些遲滯。感覺有些像是給整個路面拖著輪胎到輪胎拖著車體過彎。不過一般駕駛開應該不會感覺到這點,除非進場地測試。若會覺得不足的只要改17”框穩定度就會提升很多。但因為引擎扭力不足,所以若用17”框跑可能會有重拖情形,建議維持原本的就好。

轉向不足的情形在New Focus上不會很明顯,這要歸功於ESP與EBD系統的功勞。不可否認這兩項電子設備對車體穩定性做了很大的貢獻。當然在配重上雖然一樣是偏車頭,但在駕駛過程感覺已經比較平均了。

開完這段山路給我的感覺是,我會愛上這台車,而且很期待柴油五門版的表現。

接下來就要進入到最精彩的部份了,相信也是沒有人會去做的部份,就是場地測試!

場地測試心得


感謝新竹安駕中心願意借我進行這項測試,才能完成這篇心得文最精彩的部份。在開始前,先更進一步探討New Focus的引擎部份,讓大家進行更深一層的了解。

引擎篇

Ford這次對這台新車大膽的取名為New Focus,想必是放下了無數心力在上而想展現給所有駕駛的一種新體驗,姑且先不論當中的“New”到底是更改了甚麼?。以前Ford使用了代號為FS的引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推出Focus的時候搭配了Duratec HE DOHC 16V的引擎,這顆引擎無論是從材料,機構,甚至到電子零件與系統設計的部份都擁有許多創新設計。同時其“進氣在前,排氣在後“的設計方式也改善的引擎本體的散熱效果,在這一路上的表現,甚至到場地中盡情發揮性能時,也不會有水溫迅速攻頂的狀況,這在之前很多車款測試時都會有的問題,New Focus無疑在這方面已經表現的非常優異了!

它與2.3L引擎的差異在於這顆並沒有拉行程,而是保留了原本的壓縮比。在這樣的調教之下雖然最大扭力值並沒有提升多少,但連帶而來的卻是更加連綿不絕的動力表現,這點光是在開離承德路艾維士直上高速公路開始加速時就已經很明顯的表現出來。難怪許多購買Focus的駕駛都會不自覺的熱血起來。

場地測試篇



在車子的性能測試方面,我決定用日本Honda多年來使用的標準訓練場地。然而在全臺灣唯一的場地就在新竹安駕中心。首先做煞車部份的測試,前段低速的部份直接跳過,以40km/h與80km/h測試。40km/h部份為模擬道路駕駛時緊急煞車狀況。



80km/h為模擬高速公路發生突發狀況時的緊急煞車。當車速提高到這裡時煞車的距離會被大幅加長。


這時不只是煞不煞得住就好,而是在煞車到靜止之間的狀態是否能穩定煞停,這是很重要的一環。在ABS,EBD,EBA系統的加持下,不得不承認這些先進科技對車子操控穩定度的提升無疑已進入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優越狀態。就算駕駛者對緊急狀況的應對經驗不足也能夠借助這些電子設備達到近乎老手的操控穩定度。測試中不止煞車距離能夠有效縮短,若有任何緊急狀況也能在煞車中變化方向。這點在New Focus的安全性上有很大的加分表現。

只是有點會覺得比較奇怪,當放掉油門迅速踩踏煞車的時候會感覺到煞車有回饋力道,不太好踩下去。導致原本可以迅速反應的反而變得延遲,若這點能改善相信在煞車表現上會更加理想。



連續閃避障礙物的表現可圈可點。動力方向盤的反應還蠻迅速,在準備下一個連續障礙時能夠快速轉到需要的方向。

只是這時候的避震系統反而感覺會有點跟不上車體的重心轉換,在快速換位時後方一邊的輪胎會呈現幾乎失去抓地力的狀態,然後前輪轉向對側的輪胎也會過於吃重。

輪胎的變形也會拖慢整體的動作,只是跟避震比起來算是小case了。

雖然看起來好像這項運動性能不佳,但若跟Hyundai的車比起來就能夠以Excellent來形容New Focus。至少整個車體剛性與運動性能已經遠遠超越Hyundai的表現。


最後要模擬失控狀態下的操作,在安駕中心的標準稱呼為“彎中尾滑修正”。就是模擬在過彎中不小心車速過快的處理狀況。New Focus在這點也是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當我在超出極限過彎時,車子竟然立即修正,根本無法做出任何尾滑的動作。

試了好幾趟都是這種表現,讓我覺得這科技也未免太安全了吧~ 連要打滑的機會都沒有。

接著我把所有電子輔助系統都關閉,再測試的結果也是一樣。讓我不禁思考,Ford的RD在安全方面真的下很多心思,要把一台車做到連極限過彎都不會失控是非常有難度的。

與之前測試Ford 頂級五門手排Fiesta的感覺大相逕庭。Fiesta在場地操控的自由度非常大,幾乎能夠做到很漂亮的尾滑路線。相信這就是不同車款設計上的差異。

在場地上的主要心得就是New Focus雖然在設定上可以讓人熱血,但是其實還是有在部份操控限制,所以算是熱血3成,安全7成的分配。當然這點在消費者的選擇上是非常理想的。


尾段花絮

做完了一整天的測試還真的蠻累的,回程交由夥伴駕駛時原本還擔心椅子太硬不好睡。結果發現這完全是我多慮了,因為在高速公路上我幾乎從中壢一直打呼到台北,還夢到自己坐在我的夢想車Ford Mustang上。

到了台北,因為塞車,我們還車時又接近八點。不得不稱讚艾維士的服務態度。他們不但沒有趕我們,還不斷叮嚀不用急,安全第一。在這點上我不得不給艾維士的服務精神滿滿的五顆星!

到還完車所有手續辦好時就已經八點二十多分了,負責人仍然不厭其煩的詢問我們對這台車的測試心得如何,然後小聊車經。看得出這位服務人員自己也是愛車一族。

最後來張合照。感謝Ford公司舉辦的這項體驗活動,感謝艾維士貼心十足的服務,更感謝最後沒入境,幫我門拍照的艾維士美女。

當然也要感謝耐心十足的讀者,您能夠從前面看到這裡真的很厲害。若您覺得我這篇心得文不錯,也歡迎幫忙按讚加分,我會獻上滿滿的謝意,並且更努力寫好下次的測試文。

謝謝大家,下次再會~
2013-04-30 23:59 發佈
專業的評測文,害我有購買New Focus的衝動~~
這篇應該算是最專業的測試文了~~

不是遊記~~
比我這車主還瞭解FOCUS的極限~~
在HONDA的試車場
卻拿現代來比較
那其他日系國產車&台製的納智傑
是不被版主放在眼裡囉~~

MK3真的是台好車
路上能見度也不少

akiraken wrote: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恕刪)
連音響都測...太強大了~~
akiraken wrote: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恕刪)
note3 32g 2013/09/30

akiraken wrote: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恕刪)


這篇太強大了

給個讚

akiraken wrote: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恕刪)

1. 我覺得這組音響系統Sony味很重(雖然本來就是Sony的)
什麼是Sony味呢? 低頻很強, 中頻清瘦, 高音嘹亮
一般消費者應該會覺得不錯, 畢竟很多人也覺得一千多塊電腦喇叭不錯啊, 是不是?
但要催毛求疵的話, 其實音質並沒有比同級車好多少

2. 有人覺得new Focus煞車很利? 應該只是剛好而已吧, 有開過CT200h才知道什麼是煞車很利, 輕輕一踩就大幅減速, 那種感覺超彆扭的

3. 操控方面, 要甩尾非常難, 我在下雨的中橫開到極限也只是推頭, 而輪胎跟避震器太軟, 高速公路遇側風吹有點晃, 山路側傾其實不小, 但並不會讓人有信心不足的感覺, 而且行路舒適性非常非常好, 如果以中等略快的速度開山路, 感覺很不錯, 不過我會建議換17或18吋胎圈, 胎壁硬一點, 不然彎中遇爛路輪胎扭曲感很明顯
1.大大是家裡有百萬試聽室的音響發燒友? 首次看到有人對這套音響測試得如此詳細 還有一些專業jargon

2.
akiraken wrote:
New Focus的煞車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太利”


小弟試駕感想也是如此 focus神經質的煞車跟fiesta中段後才有明顯反應的煞車剛好相反 高速煞車好用 但是不熟的話 每次等紅燈煞停時的微頓挫可會讓乘客抓狂

3.
akiraken wrote:
New Focus雖然在設定上可以讓人熱血,但是其實還是有在部份操控限制,所以算是熱血3成,安全7成的分配

他畢竟是一台家庭中型房車 要增加操控熱血指數就必須降級到fiesta

4.建議大大日後長文可多分段減低閱讀負擔會更棒

akiraken wrote: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恕刪)


很詳細 讚!!

akiraken wrote:
以往休旅車與運動性能...(恕刪)


我對都是字的文章沒啥興趣

只看了照片給點意見

追焦照片可能還要練一下

拍得好對這篇應該有加分效果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