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提到車門的剛性
一體壓造成型的車門
其剛性當然比焊接而成的剛性來的好 但是成本較高
可惜...
FOCUS MK2的車門是焊接而成的(內側窗框與門體接合處有一水平焊接痕跡)
但是FOCUS MK3的車門跟MONDEO一樣
都是一體成型的 看不到焊接痕跡
各位網友
看車時記得要去看一下車門
也記得看一看日系車吧
我覺得比較惋惜的是
國產的FIESTA車門框是焊接的
不是一體成型
***********************
第4樓已經有人把我前面所說的影片連結貼出來:小強實驗室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4NDA3OTAw.html
我認為小強實驗室影片所說的大家可以參考
對不對
其實需要有對照組的撞擊測試
才可以印證
既然沒有對照組的撞擊測試
所以只能用猜的吧
自己有接觸過材料力學及鋼結構設計
我認為
車門框以一體壓造或焊接接合哪一種比較好
其實應該要回歸到設計原始考量
1.如果經各種載重(或衝擊力)的組合去分析各組件部位的應力後,
該處要接合位置的材料,經分析需要傳遞應力(拉應力、壓應力、或剪力)時
則該處的接合設計強度,一定不能小於要傳遞的應力
否則會於接合處失敗
2.如果車門窗框設計原意並無耐衝撞或應力傳遞的考量,那就不用在意結合或固定的形式
只是不管如何
我覺得一體成型應該會比較佳
因為焊道不可能是完美的
或許看的到的地方全銲(美觀考量) 看不到的隱密處用點銲
如果防鏽沒有處理好 耐久性多少會受影響吧
上述小強實驗室影片中
大部分的歐美系車門框普遍是一體成型
而歐美系車都很重視撞擊測試評比
相信其門框一體成型的作法 應該有其設計上的考量吧
就像鋼骨大樓9公尺高的箱型鋼柱子
你希望這根柱子是一根9公尺的箱型柱
還是三根3公尺箱型柱中間二處用焊接接合的
(不考慮細長比挫曲效應的前提)
Pandion wrote:
車門蒙皮不是重點,就算是車門窗框一體成型,那麼大的洞,可以用來擋什麼東西?
真正受力的是鋼樑。...(恕刪)
側撞時斜列鋼樑是撞擊時首當其衝先受力沒錯
但是衝撞力量會經由斜列鋼樑傳遞到斜列鋼樑兩端的支承點上
支承上承受的力量 再傳遞到門框(到目前為止,力量都還是在門內部)
門框受力後 經由膠條或門絞處再將側撞擊力轉到A、B或C柱分攤(撞到駕駛座的話是A柱及B柱)
經過這樣的分析
我認為窗框還是會分配到撞擊力
否則就不需要窗框了
所以窗框還是強固一點
才能平均分配多一點應力到A柱或B柱的上半部
而不會單純由A、B柱下半部來分攤
以減少A、B柱下半部應力集中的情況 而造成A、B柱下半部因此內縮
記得歐系車都強調車門框的設計(分三階)
比較不會因為側向撞擊時車門變形潰縮擠入車室
造成門打不開的情形
FOCUS及MONDEO車門那麼厚
又分那麼多階 作用在這裡
可惜很少有業務員會介紹給顧客知道
我當初買FOCUS時
業務員就跟我這樣介紹
我相信我的說法會有人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