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台親戚那邊接手過來的FORD M2000(2000 Mondeo)
雖然老車又耗油,但是真的很好開.
以下進入重點
我老婆是個很容易暈車的人,剛交往時跟我說他這輩子最討厭坐遊覽車跟坐車.
但是因為有了小朋友不得不買車,他也不得不做車,後來出遊都很怕她暈車.
一段時間下來都沒暈過車,我老婆跟我說他做我的車都不會暈車耶,當時我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
但是今天知道了,
因為今天跟他坐了日系某車(Toyota Wish)(不是我開的),她暈了...
習慣MONDEO的硬度,坐上日本車之Toyota Wish真的有晃到
我老婆跟我說,為什麼這台車比較會暈,是因為車身比較高嗎?
我跟他解釋懸吊設計方向不同的關係(別人的車還是別亂批評,畢竟每個人考量點不同),
老婆直接斷定:我覺得家裡那台老車真的比較贊(M2000)(私底下說的)
本來打算過幾年買日本車(想買TOYOTA ALTIS)的我瞬間改變主意...(考量點,好養省油省稅金)
剛開始看車想買FORD 後來改想買HONDA 後來又改TOYOTA 經過乘坐感受後...
又轉回FORD(看來不換老婆就不能開Toyota wish判定...)
最後總結:
原來不是我開車的技術比較好,是車子的關係
'--------------------------------------------------
為了不以偏概全 補上TOYOTA WISH
以上純屬感受
每人請依照自身感受選車
選擇最適合你DNA的車輛 (有些人對晃動比較敏感,如我老婆)
補上 未什麼會暈車
運動病又稱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等的總稱。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產生過量生物電,
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的出冷汗、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群。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對半規管和前庭的橢園囊和球囊。半規管內有壺腹脊,橢園囊球囊內有耳石器(又稱囊斑),
它們都是前庭末稍感受器,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半規管感受角加(減)速度運動刺激,而橢園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準或垂直的直線加(減)速度的變化。
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生旋轉或轉彎時(如汽車轉彎,飛機作園周運動),角加速度作用於兩側內耳相應的半規管,當一側半規管壺腹內毛細胞受刺激彎曲形變產生正電位同時,
對側毛細胞則彎曲形變產生相反的電位(負電),這些神經末稍的興奮或抑制性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向前庭中樞並感知此運動狀態;同樣當乘坐工具發生直線加(減)速度變化,
如汽車啟動、加減速刹車、船舶晃動、顛簸,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園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中樞傳遞並感知。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生、
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運動病症狀。
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又很大,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
只有部分人出現運動病症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