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福特六和投產純電車產線,未來走歐規還是導入中國自研長安福特車國產??

KevinYu0504 wrote:
按照台灣 " 先禁 ...(恕刪)


XD
大概率被歸到重機。稅才能多收一點。
停機車格,目前台灣畫位停不了,得佔兩格。
這台日台共製搞出來有殼的三輪大羊,設定前、後座,較偏向機車架構。

但如果這類車要畫到四輪去,雪鐵龍Ami過不了法規,也該修法了。
KevinYu0504

立院豬公跟哥布林忙著打架,修法的事情恐怕要等到【民國】2025 吧,如果到時候人類還在的話 ...

2024-05-25 1:22
阿福的網宅II

KevinYu0504 不期待,沒傷害! [笑到噴淚]

2024-05-27 19:01
會一直都是陸製 因為成本低
看看那台電馬毫無競爭力
不管產線怎麼走,要開出大家願意買的價格和配備才是重點!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我在車市看法,也覺得...(恕刪)


從Bronco sport發表後
當時覺得Bronco sport會是台灣的一台新星
底盤又和kuga共用...
不過現在我不太確定福特的品牌力道撐不撐得起來?
但不管以前或現在
100萬左右價位認真玩AWD的CUV
只有crosstrek擺在那邊
往下zinger或Jimny或a180等
往上就是過大的貨卡

話說KUGA這種c2底盤
做小車或許比較合適...如Bronco sport
因為試坐過KUGA
感覺裡面的空間感和坐椅還是較不符合國人習慣
但質感不錯

至於explorer和edge
印象中看cx90資訊的時候
explorer在美國賣得不錯
edge停產後定位不明...似乎是中國特規?
阿福的網宅II

cksh 505 28 也沒下一代可以看到了。[笑到噴淚]

2024-06-06 17:48
kimisu

大前年,Jimny小小的也賣很好啊,進口數少還要排隊,二手比新車貴。規格可以開創新市場,價格也可以,像MG HS爛車好價格,也走出自己的路,Branco就看六合要不要玩,怎麼玩?

2024-06-08 7:45
cksh 505 28 wrote:
從Bronco sport...(恕刪)


其實只要中型SUV走歐規的,大多會是KUGA這個SIZE。
例如VW Touran 地瓜、KIA Sportage這類,尺碼都大同小異。
韓系也是現代Tucson在這一代,搞了國產長軸版本Tucson L,才有了與RAV4、CRV身型接近的尺碼,不然應該也是要小一碼的。

福特苦瓜後面會銷售量下跌,有很多成因在。
例如 :
VSCC車審中心別品牌沒刁客貨認證SUV後座限位器後改(售後市場改裝車業簡稱),第一家就是盯上福特六和。
搞到全台灣展間通通都只能擺 "客貨認證" 規格,客人試乘、賞車,就一定會大打折扣。
CRV後艙夠大,挺桿認證後,後椅背都還能往後調角度,沒太大的限制,自然差距就拉出來了。
中華車Veryca、Zinger二排座椅椅背,通常認證也就能自由釋放椅背向後傾倒,就要看車廠認證怎麼處理。

隨後的硬殤,就是繼CRV3星後,苦瓜送測也一樣敗在客貨認證限位等後座兒童安全失分多,同樣中三星。
昔日大打安全牌,就變成被競業、車友酾笑的茶餘飯後話題。

後面接著就是陷落MG的競價策略。
但中製車辣價格戰問題,後續國際車壇電車接下來10年都必然會被左岸車喇到死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苦瓜這一刀逾16~20萬下去,之前買車的車主,會譑死也是正常的。
之前買盤的,只會賭爛跟朋友說不要買厚漏,註定會把氣出在"臭這個品牌上"
還沒是主顧的客人在哪裡還不曉得,但這一刀得罪既有入主的客人是必然。
這本就得經營品牌須通盤考量下去。

各品牌每年啥名目都能喊漲2~3萬不等,每年搞個新年式就漲,推不動了,就出大招放血清庫存。
這肯定是會得內傷免不了的。

苦瓜除了正歐規SUV本身後艙格局就比較沒辦法同RAV4、CRV相較的大。
加上買福特車車友、都245匹馬力,給在多,男人永遠少一匹馬力,一堆就是用力刷晶片、改改改。
不然就廟公團,狂洗來路不明的神油,東搞西搞,車子容易操掛也是很正常的。
掛了也不可能是車主自己舉手說是自己玩掛掉,也是要算在福特頭上,也是很合理的(星爺-功夫)。

總之~它是有很多因果堆疊成這樣。

關於VSCC刁後椅背仰角修改。
其實福特都已經額外為了這個弄了純客車認證的Vignale。
如要新車在經銷展示、試乘好跟客人溝通。
頂多就再把原本客貨認證版本,花幾萬,重送純客車認證。
經銷展出的,就盡量安排客車認證正常的後椅+空間展示,就不會躺槍。
客人要省稅金,再讓客人自己選是否要客貨認證車就行了。
但可惜六和就只認證一款純客車。
展間、試乘都還是鐵桿+直背的"客貨認證車",就一定會背競業對象洗版洗爽爽。

撞測有入門款的純客車認證,或許成績還能多拉一顆星起來。
就要看政策上要怎麼走。


Bronco定位拉太高了,跟電馬一樣。
在美國本土可能可以吃得開,但福特在台灣,要賣150萬以上的車,不是一般的難。
真要走高端點,福特還是得另外佈建高端點的展間據點,來跟國民車做點區隔。
不然是很難這樣走的。
馬自達燒這麼多錢搞據點,北部太古旗艦店就得噴多少個億,這要賺回來,可沒這麼容易的。

國民車,它就有一個很深的坎,塹在歲月洪流當中。
要轉變,戰線基本就得拉10~20年起,要投入龐大的資金。
品牌要撐起來很不容易。
但要搞砸它卻相當迅速。

Explorer導入,要抑制在馬自達CX-9、CX-90的價格帶內也很難。
這都需要福特母廠願意提供資源。

台灣的車市狀況,步入澳洲陸續失去國產,感覺就是時間問題。
福特在亞太區的戰況,只能說很不樂觀。
cksh 505 28

賭濫明 哈死這台車了

2024-06-06 17:18
阿福的網宅II

cksh 505 28 媒體繪聲繪影說會出mini豐田 land cruiser版本。[笑到噴淚]

2024-06-06 17:50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其實只要中型SUV走...(恕刪)


蠻同意台灣可能會步入澳洲,失去國產車...
政府也沒有處理中國CKD的狀況
最近車評都到中國努力試車了
一定是台灣有廠商正躍躍欲試
(雖然某廠死不承認...)
不過是好是壞我是不太懂
感覺目前HS對台灣消費者是利大於弊...
車價應該會更趨於合理

另外經阿福大提醒才想到
的確地瓜是小了一號
為了因應5+2才有4.7米左右的 allspace
而苦瓜好不容易長大了一點到4.6米的時候
日系SUV改款已經越長越大
從XTRAIL開始到現在大多都4.7米左右
還要另外出qashqai和ZRV應付歐洲市場
(本田讓ZRV投放到美國市場當HRV也是蠻聰明)
不過這樣
也算是日歐系某種程度的合流了...
反過來說顯也凸顯苦瓜的市場定位
並不受亞洲、美國喜歡

最後Bronco的確是高階越野車小眾市場
不過Bronco Sport反而像是KUGA越野加強版
4.4米大小感覺上是很棒的CUV拉
但冷靜想想
這個市場未來勢必會受到N7、HS、MG4夾擊
我已經想像到未來很多人會開著純電車露營
純電車+V2L的優勢挺適合台灣這種環境的
Bronco Sport引進台灣也將是血海市場

(現在上班發現N7到處都是了)
kimisu

算了吧!開慣硬派歐規車,再開底盤歪七扭八變型的發財包仔車會嚇破膽

2024-06-08 7:53
阿福的網宅II

kimisu 車價差異快3倍,底盤差異當然沒法比。但在日本開幾次K-Car廂車也就習慣了。畢竟車價便宜,夠用,順順開就好。[^++^]

2024-06-11 9:13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福特六和只有跟長安、...(恕刪)


日企在中國都是多面手法去分散風險
同時應該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中國有競爭力

沒記錯的話
以本田合資品牌電車來說
在中國玩的方式
完全就是就地取材...
寧德時代電池、中國車機系統
拼拼湊湊急著生出幾款電車搶市先

豐田則是"合作"BYD造電車
而MAZDA...就直接換殼貼牌了
其實看了一下小7車網在上個月的新車銷售,Ranger是皮卡車中賣的最好。猛禽也是個搶手貨,今年上市沒多久配額就沒了。是誰說越野車不賺錢越野馬( Bronco )就不該進 ? 六和該積極點,快跟美國福特要吧。彎彎人也是哈美哈的要死,不少野馬跑車是賣假的 ? 還有,一堆瘋路虎防衛者與G咖又怎麼解釋 ?

個人認為六和如果還想在賣福特,那就只賣野馬和卡車這些特定市場就好了。至於針對牛頭和正H這些賣給平民老百姓的車,還是學中華一樣去代理別的牌子來賣最實在。
cksh 505 28 wrote:
日企在中國都是多面手...(恕刪)


日車企也不想再多投資,明眼人嗅得出市場危機。
那裡壓根就不是日、美現在美中對立該去的場子,掃地出門早晚時間的事。

日車企也越來越多貼牌,骨子裡就左岸本土車。
能撐一時算一時。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其實看了一下小7車網...(恕刪)


Ranger印象中六和是2012年導入台灣開始銷售。
當時最熱銷,一年大約2~3000台。

隨後Toyota Hilux印象中是2019年導入,Ranger上一代打下這級距的市場,就被割韭菜了。
Hilux約莫佔掉65%,Ranger就被拉下來了,約莫Hilux1800、Ranger1200的分配比例。

new Ranger新一代大改款,售價也調漲升高,月販數還是很難回到2018以前的榮景。
要看是否同上一代相同,南非福特會大改款新一代的單廂加大對開式車門拚100萬初頭的職人版,多這個版本,或多少對Ranger能切入準商用車領域有些許貢獻值。

假設以一年2500台計算,單月就得月販衝高到208台以上。
目前Ranger的掛牌數,就約莫維持單月200~300台左右,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但以台灣車市所謂的月銷售量好,國產車基數月銷售需1200起跳,2000~3000台才是對生產線才像樣的數字。
1996~1999年日產Cefiro A32年代,一年就熱銷12~14萬輛相比,現在所謂的熱銷,可以說是菜渣。
邊都沾不到。
那時期的屎肥肉,才叫車市的黃金盛世。
日裕的零配件生產,是大半夜,一堆人派車到供應商廠門口排隊搶物料,連檢料都沒時間,搶了就跑,拿回產線就幹上車,哪有空還派人在那邊慢慢QC。
加班加到歪掉。

回題,以進口車來說,現行NX單月月銷售2000台,這才是真正的可怕。
例如2015年Mazda從福特六和轉出,導入進口Mazda 3單月銷售破800~1300,這也才能算得上進口車熱銷的紅軍,紅到連和泰都看不下去,抓Mazda 3來當Altis市場的唯一競品假想敵,重新配局。

進口車單月銷售量250~300台,只能算維持在一定成績內,但就是得劃入到冷門車系去。
皮卡、野馬這類車型產品,本身就不會是熱銷主力的大眾車。
野馬GT雞腿那台5.0,單月就注定是個位數,不會有太美好的數字產生。
Bronco的定位與價格,就得劃入野馬GT、Ranger Raptor 這些200萬起跳的市場去,以台灣福特現實面的實際銷售量能來看,Bronco如果導入單月就是個位數,了不起就雙位數就很厲害了。

拱Bronco導入,現實是美國福特總公司得出一個低價位版的Bronco,才有可能導入台灣會多一點量,但最多,也不脫就止步於Ranger這個月銷售數100~200台左右。
而現行Bronco,就沒這個市場,恐怕只會是票房毒藥。

路虎LR或RR滷肉,大陸還可以(以前,現在也快死掉,圤街中。),台灣銷售量就更雞肋,中古市場只有一個慘字。
這品牌產品,在台灣沒有市場量值得討論。
很難做的。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