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是台灣福特比較沒做好的地方。還有個不好的地方是,福特經銷商會自作主張的貼上經銷商貼紙。(有的業務會問客戶要不要貼)之前有個笑話,中太,有人看成中出,這貼紙還真是令人印象深刻!黑黑惡魔 wrote:現在交車前都預設幫你解封雖然87%的人應該都會認同但其實應該要跟顧客確認才對
A車,能偷就偷,能拔就拔,能不給就不給,得到省油,卻忽略安全,大家搶著買B車,能給的全給,還給了硬骨架跟最先進的配備,卻被嫌得要死,一樣的引擎,在T牌標榜省油'妥善率高,在L牌,只強調豪華跟妥善率,怎麼不敢提省油,其實每家的引擎,熱轉換率不外乎40%,想更省油,就是要犧牲安全,就像是蘋果,再怎麼優秀,新產品還是會有災情,一分錢一分貨一分服務,就靠自己抉擇了......當然像鉚釘頭沒撿到是缺失,但是可以接受
BMW車主路過,我318d進廠鈑噴,需要租車代步,在AVIS租了一個禮拜的Focus五門,因為不想開T牌的貼皮車!四天下來,只能說是"驚艷"!!因為租賃車幾乎都是陽春車,但是連只開雙B的太座,都覺得Focus的高速行駛穩定性,開關門的重量感,都絕對不會輸給雙B!當然啦,七日車主,沒辦法體驗福特車一直以來被垢病的品質問題,不過,在美國生活多年,也一直不敢碰福特車系的我,確實認真覺得,福特沒有很多人說得那麼糟糕!
一個新產品 研發時 整體後勤 ,雛型試造工程 及 量產製程工程 品保工程 部門多會參與 .正式上線生產 會將 標準製造作業 SOP 撰寫出來包含必須的設備工具檢查儀具 .還包含 中間必須的各品管檢驗點 .整車內的各組件生產線 製造作業標準程序 SOP 亦同 (或外包) .整車的組裝生產線 是依照 標準製造作業 SOP 排定生產 .各整車內的組件及料件由料件庫申請進料進入 標準製造作業 SOP 排定在各生產組裝站 .生產線起點啟動 進行 生產組裝 . 並通過關鍵的 品管點檢查合格流入下一組裝站 .直至最後完成組裝成車 後進行標準整車試規定的檢查測試項目完成 .各品管檢查站 完成檢查時 品管檢查人員都須蓋章 合格 ..所以 新車售出 出問題 發生在何部位 應不難查出是哪一生產站造成的 ..公司生產線 作業員的 水準 是公司生產產品重要的關鍵之一 ..妥善率 是 品質 (設計及生產) 及 整體後勤保修服務 提供的整體 .發生問題 整體後勤保修服務是彌補妥善率提高的重要一環 .若屬生產設計問題 保修服務即刻反應至 總公司 改善不再發生 .保修服務 及時依公司指示完成 修正的問題 完成保修服務 ..這都是 產品新發售初期 可能會有的問題機率 .所以 學品保品質管制 不會不知道 浴缸曲線 .想購買新產品 就是選 浴缸曲線 缸底平長底穩定品質的那生產品時程的產品 ..現生產車廠商 銷售車 大多幾乎是 由經銷商 代理 .而 經銷商 良莠不齊 . 技師技術水準也不一 . 不論哪一家 進口的也一樣 ..多做功課 , 評比認定合於自己的需求 , 打探好的保修服務站及內的好技師 .或許 會降低發生問題 及 容易滿意解決妳問題 的方法 ..我的車保修 我的技師 已與我相處 20年了 .
現在的買家可以說是很精, 也可以說很不精舉例來說, 大家會去比較A車有配真皮座椅. 就打勾B車只有合成皮座椅. 就打叉但一樣是真皮材質, 其實還有分等級跟工法一樣的狀況舉例像剎車碟盤兩車都是碟煞. 但可能碟盤形式跟大小不同各位可以認真去看這些小細節仔細去做比較就知道門道在哪裡這些差異就是價差累積整台車零件的價差這就很可觀!!
shitses wrote:一台車只賣你幾十萬能(恕刪) 我的A180(W176)2015年1月生產、3月到港、5月掛牌,去年滿5歲時就發現內裝鍍鉻飾板(邊框)已經氧化了,部分按鈕上的環保漆面也開始脫落(常按的那些按鈕)。我車都停室內平面車庫,平常只有上班才會停外面。說真的1A2B的入門車,也沒有特別好,但是跟國產車比起來好一些些。但是塑膠件至少沒有脫模後的毛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