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FOCUS MK4 台灣和大陸的測試結果總結差異

只能說台灣人真的很愛對某些點在那邊一直轉不過來
雙方一直在想證明自己最棒最對
幹嘛啊何必呢一直這樣不累嗎
這個話題到底可以吵到民國幾年
戰贏了又能怎樣證明自己懂最多還是別人都買爛貨只有我是買好貨?
這種一直比來比去的文化什麼時候可以停止
有時候上來想看看一些理性的討論都滿難的
每台車有它自己的優缺點
廠商也有它自己的商業利益考量
你覺得能接受就買不符合自己需求就不要買
有建議就建議都是可以討論的
但那種戰來戰去的抓小辮子似蜘蛛必較的討論
真的沒有太大意義................

oxa9615 wrote:
那個 振幅的圖表,...(恕刪)


阿基師的車評之前,大家雖然知道獨立和非獨立不一樣,但是很多車評說沒有差很多!

阿基師的車評之後,大家還是知道獨立和非獨立不一樣,阿基師也說兩種懸吊後座乘坐感不一樣,但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話說回來,影片中大陸的前後門飾板材質跟設計是一樣的,為什麼台灣的後面飾板是硬塑料,而且沒有金屬飾板,真讓人無言……
loggman168 wrote:
只能說台灣人真的很愛...(恕刪)


同感
要看理性討論隔壁樓可以找到
這裡都是戰文啊
oxa9615 wrote:
那個 振幅的圖表,劃錯重點了。
不是看平均值!! 要看最小值與最大值的落差有多大。...(恕刪)


不是看平均值,也不是看最小值與最大值的落差有多大,
而是應該看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
(請用suspension PSD來google就知道了。)
振幅圖的橫軸是時間,PSD圖的橫軸是頻率。

一個懸吊系統可以視為一個機械式的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
它會把外部進來的高頻濾掉,只剩下低頻。
低頻通常是路面長距離的起伏,懸吊系統設計時要確保輪胎一直著地,
也要讓駕駛有路感,所以這些低頻起伏不能拿掉。
因此,PSD圖中的左邊要高,右邊要低。

說穿了,扭力梁會造成後輪的耦合性,讓一個輪子碰到坑洞時,
由兩個輪子來反應。這樣不好嗎?還是這樣很好?
其實,沒啥絕對的好壞,各有利弊,這是工程選擇,也考驗工程師的功力。
工程設計有一連串的妥協,在妥協之中,最大化某些利益。
這些利益歸於廠商還是消費者,就很難說了。
中國版的內裝設計也是市場特性也是需求
差異化而已
要不要台福收掉
整車進口中國製的給你們
TYTY2014 wrote:
阿基師的車評之前,大...(恕刪)
我覺得多連桿要搭配電子懸吊才是真的高級車專屬
要不然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比如胎壓 跑胎或舒適胎

TYTY2014 wrote:
阿基師的車評之後,大家還是知道獨立和非獨立不一樣,阿基師也說兩種懸吊後座乘坐感不一樣,但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其實阿基拉也有強調該比較測試的結果只適用大陸地區的車型

台灣地區即便是st-line也有足夠的舒適性

但這些部分有心人士會刻意忽略不提

我不知道為什麼

chiayingcool wrote:
但這些部分有心人士會刻意忽略不提

我不知道為什麼


不然怎麼叫有心人士呢

從一開始就是這種手法啊 各種斷章取義


不過有心人士把阿基拉說成阿基師我快笑死了
樓主說出事實真的很棒 台福花錢給那些車霉洗腦台灣人的成本 直接投入在成本上不是更好
無聊的比較,好像是一台車換了名牌避震器操控變好,有什麼意義?應該是要拉一台Altis、Mazda 3同級車來比,才有意義吧?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