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erfly01 wrote:
請問這數據是哪裡來的...(恕刪)
基本上數據是不能拿出來到公開論壇,我只能透露一些玄機
以下的統計資料估狗一下可以得知
自用小轎車平均年行駛里程最長的是美國,約2.5萬km/年
大多數國家則是1萬~1.5萬km/年
更換時間點較無一定,若無政策性問題(有些國家車齡超過某年後稅率或保險會增加),
依年分計算大多落在5年左右,依里程的話大多落在10~12萬km左右
我相信車廠拿到的統計資料一定更詳細
不過就估狗到的資料來看,一台車大概就是使用5年10萬公里左右
您覺得就車廠的設計來說,要抓怎樣的車輛壽命呢??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車變速箱沒有加油孔,宣稱永不需換變速箱油;
渦輪為何跟頭段整合,渦輪壞掉要連頭段一起換;
所有東西都有抓安全係數,特別是這種保安件至少抓兩倍壽命(12年32萬公里)
如果80%以上的用戶都不會開這麼久/這麼長,那變速箱設計成沒有加油孔又如何?
渦輪還沒壞跟頭段整合可以提升效率,為什麼不做??
反正一般不良率抓1ppb的話,機率比萬一還要低
如果自己的用車習慣不會跑這麼長的話,就不需要太在意了
只是對我來說,我家的車一定是開10年20萬以上的,對於渦輪整合頭段的設計還是敬謝不敏
我在前一篇也說了:不怕一萬(傳統渦輪)只怕十萬(頭段整合式)
東西本來就會壞,但壞了之後的更換價能否接受才是重點
如果可以接受,那就計入一個成本,當作保險在繳納就好了
我家去年才買一台油電車,一公里成本少了兩塊台幣
跑到保固的5年12萬就已經比以前的車省24萬了,所以我不在意電池/變頻器價格
因為不是過保固就自動爆炸了,至少也能撐10年24萬以上
那我還小賺一筆

acom66 wrote:
看掛什麼MARK在車頭....+1
正應該是正確答案...(恕刪)
+1
看Skoda就對了.
Skoda 那顆 1.2TSI也是獲獎無數,廣泛使用在Yeti Fabi Roomster Octavia等車上,但就是品牌不對,嚐鮮的車主現在普遍遇到以下三個問題.
1. EPC亮,失去動力. 解決方式:加一個渦輪墊片.
2. 第三缸高壓導線壞掉,車子抖動無力. 原因:第三缸高壓導線接近高溫. 解決方式:更換第三缸高壓導線,加強隔熱.
3.正時鏈條品質有問題,磨到,會有異音,嚴重時引擎會受損. 解決方式:更換.
除了第一項有招回,其他原廠都裝死,等發生問題再修. 很多人都是過保固才發生的,嚐鮮的車主現在都挫著等,有的乾脆自己先換掉,免得每天提心吊膽的.
VW比較聰明,先在Skoda用三年,等問題都解決了在使用在VW的小型車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