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機油的部分個人淺見:
1.引擎製造商建議10000KM更換機油一次應該是有條件的:如使用的機油等級&認證標準,像API,JASO等,現在國際級的機油都有「保固」,保證在保固里程公里範圍內無異議賠償車主在「正常情況下」使用該公司機油在其愛車上所造成之損壞。
2.機油過早劣化有一個不常被注意的原因:引擎吸進的空氣太髒,所以要定期換空氣濾心,減少變數。
3.只要是正廠的機油,都不會有過早劣化的問題,除非你買到的是假的。
4.台灣有200+家機油販售商(不含製造商),品質不一,便宜不見得沒有好貨,但是買家還是要多參考參考。
國外某大機油製造公司曾經與台灣某一知名客運公司進行機油測試,測試過的機油經國際檢驗壽命達將近6萬公里,由此可見,氣候不是主要因數。
我的LIATA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平均每公升還可以跑12公里。
我的車已經超過七歲了,當年有買保延長保固也過了有兩年多,身邊也有很多開同款車並常常交流的車友,所以有累積一些經驗供您參考:
1. 原廠機油:礦物油大約 3000 公里就明顯衰退,合成油 5000 公里後也與新油時有明顯的不同,這些都會明顯的反應在引擎聲浪、駕駛感覺與油耗上。我都用亞拉0W-40的合成機油,實測有超過 10000 公里沒有明顯衰退的實力,而我也曾經有一次因為忙碌加上健忘而有開超過 10000 公里才進廠過;不過,我大部分的時候都會嚴守 5~6000 就進廠保養的自訂原則。
2. 有些車 10000 公里保養一次,幾年下來頭好壯壯;有些車定期 5000 公里保養,但大小毛病沒有少過。所以多保養不代表就絕對不會有問題,有時後花錢是買心安的,但碰上毛病車又不保養絕對是最慘的結果。
3. 用哩程計算保養的間隔是指一般使用量的駕駛,如果您的愛車是長期擺放少開的,建議您最少還是一年回保養廠一次做一個一萬公里的中小型保養。如果車輛常在嚴酷環境下使用,那 10000 或是 5000 都只是參考值,您個人可以評估保養週期是否需要更頻繁一些。
4. 保固期內,千萬記得,每次保養都要距離前次在 10000 (9999) 公里以內,以免影響您的保固權益。保養時要確認接待專員有把您的里程數正確輸入到電腦系統裡面,保養後也要確實拿到工單紀錄,並確認保養內容符合原廠標準。通常工單裡第一項就會寫 XX,000 公里保養,這個數字沒有與您實際哩程相符沒有關係,只要沒有跳過逢萬的數字並符合前述 10000 公里週期內的原則即可。這個問題很嚴重,特別是碰上粗心或是心術不正的保養廠;我有一個車友,就因為保養廠的收現金且未開工單,所以完全沒有紀錄,因而喪失他花了三四萬買的延長保固,至於為什麼有人會做這種事就不需要多說了,總之只能怪他自己沒在事情發生的當下依常理提出質疑。
http://www.google.com.tw/
搜尋"為什麼要換機油- 豐田TOYOTA維修保養請看這裡"
就有答案了
可參考下表美國GM車廠 的資料,使用含硫量低的汽油或柴油 ,硫低於 10PPM 以下,可稱為 無硫燃料 (sulfur free fuel),使用無硫燃料機油的TBN(總鹼價)下降速度慢,可延長換油里程
跟據下表
歐洲地區以外,汽油中含硫量高,如使用通過API SM 認證的機油(大都為礦物機油)可以 7500公里或一年(7500公里或一年這兩個條件,先到達到者先執行更換機油)換一次機油,
歐洲地區以外,汽油中含硫量高,使用通過 ACEA A3/B3或 ACEA A3/B4 認證的機油(大都為全合成機油)可以 15000公里或一年(15000公里或一年這兩個條件,先到達到者先執行更換機油)換一次機油,
歐洲使用汽油中硫含量低於 10PPM 可稱為無硫燃料 (sulfur free fuel)的汽油,可以30000公里或一年換一次機油

轉貼一下新聞
實驗室煉私油 直送北台灣賺上億
劣油集團出貨,每公升出價只要10元,賣到三重、蘆洲、北市濱江街等地販售,每公升比中油牌價低5元,所以吸引計程車以及其他營業用車來購買,..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03/8/1u82f.html
警方表示,劣質汽油成分中的甲苯燃燒後會產生有毒氣體,影響空氣品質、還會損壞引擎,引發暴衝危險,呼籲消費者勿貪小便宜到地下油行加油。...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5231491.shtml
千萬不可貪小便宜使用地下油行的劣質汽油,否則再好的機油都會產生油泥
選用認證機油並配合使用原廠機油濾清器,引擎的散熱系統(散熱水箱,水幫浦,水龜)也要保持正常運作(散熱水箱如氧化,可視為耗材更新)
都是一萬公里換一次機油的基本要件
一點小心得,提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