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616 wrote:扭力樑其實不是甚麼大...(恕刪) 每次看有人這樣寫就一肚子氣沒錯把多連桿改成扭力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省成本沒錯但同樣89.9萬六速變八速自排不用成本嗎?自動駕駛不用成本嗎?B&O不用成本嗎?米其林PS4跑胎不用成本嗎?還有其他一些零零總總增加的配備都不用成本嗎?
亨利叔叔 wrote:每次看有人這樣寫就...(恕刪) 看看就好,別太認真。台灣從上市就是只有扭力樑,就是訂那個價錢,又沒改變。車媒和車手評測的也只有扭力樑的版本,除了8891跑去大陸對二種懸吊測舒適性差異。可是呢,酸酸都可以自行腦補後再來酸扭力樑。車評和一些賽車手幾乎都認為MK4雖然搭扭力樑,但操控仍然相當優異。酸酸看的不是滋味,就自行把評論腦補為扭力樑不比多連桿差,那導入多連桿就是自打嘴巴。人家宣傳扭力樑優點,以為只有自己懂車的酸酸就覺得車廠在欺騙大眾。自行把宣傳腦補為扭力樑比多連桿好,這樣砲起來才夠力道。車廠沒承認扭力樑是為了省成本,酸酸就覺得偷規格沒降價太可惡了。如果福特一開始就說為了將售價壓在90萬以下,所以沒多連桿。酸酸大概也可以拿中國的售價來酸。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未證實的小道消息都可讓這棟樓酸氣衝天。為酸而酸,一逮到機會就迫不及待的酸。
亨利叔叔 wrote:每次看有人這樣寫就一肚子氣沒錯把多連桿改成扭力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省成本沒錯但同樣89.9萬六速變八速自排不用成本嗎?自動駕駛不用成本嗎?B&O不用成本嗎?米其林PS4跑胎不用成本嗎?還有其他一些零零總總增加的配備都不用成本嗎?...(恕刪) 有啥好氣?是福特老闆員工股東嗎?如果都不是那為何消費者被宰了還要幫廠商數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