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7355 wrote:同世代、同材質、接近的設計理念,輕重之別一撞便知這是你說的.............Audi q5 和Luxgen 夠接近吧!...(恕刪) 這哪裡接近了?這是xx比雞腿吧,是我也要坐q5對了,我真的希望你能看一下56樓後半段,只是就重量-安全來討論,peace.
knift wrote:我上文後面的物理碰撞...(恕刪) 有阿 你那些無意義的算式 我花了半秒鐘喵過了你的算式全部都是靠 "理想"碰撞的條件下算出來的請你回答我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撞車的時候是屬於哪種碰撞???你算的數字有什麼意義???潰縮區可以吸收多少能量 不知道 但是你還是以為你算的出衝量結構設計可以分散多少能量 不知道 但是你還是以為你算的出衝量你還想 繼續理論下去嗎 理論哥~
車重影響安全的一個例子在以前(1995-1997年間)的CG有提到一相關的實驗:當時用在大車和小車兩個級別碰撞測試中表現優異的BENZ S 和OPEL Corsa以時速60公里對撞,文章說明假人的受傷程度時是這麼說的: BENZ的駕駛碰撞後還能下車看看他的保險桿怎麼了, 但OPEL駕駛卻只能在躺在車上等救護車來救了.這也是各單位(如NCAP)在做碰撞測試時, 在同一車型(如MPV)還要區分大小, 因為實際車禍時碰撞測試四顆星的大車可能會撞贏碰撞測試5顆星的小車.歐洲NCAP(請看左側分類)
幹麻大家到後來變戰爭了勒.....其實在怎麼樣強的材質就我們看到的......速度越快死的越快.........就我個人觀點....其實車重輕只是為了節省油耗......而~藍寶傑尼,法拉力,普加尼,賓利等等這些跑車車廠.....只是為了增加馬力......在比較0-100 幾秒幾秒.........就這樣而已.........我想要如何避免碰撞才是課題.......如ESP救了多少條性命.......他的作用只是修正盡量防止碰撞.......不讓車打滑!!我想繼續鑽研那些才真的是課題!!
做個實驗:看的懂的就知道這是什麼!!長,寬,高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只有改變厚度對於安全的影響!!4mm厚的變形量:0.4326mm5mm厚的變形量:0.3513mm4mm厚的安全系數:3.4865mm厚的安全系數:4.277
knift wrote:這哪裡接近了?這是x...(恕刪) 出產年份差不多!四輪傳動!suv車款!顏凱泰還有核子潛艇級鋼材!航太科技加持!你還是選擇車重較輕的Audi這不是設計是什麼?樓上說的對啦:速度越快!死的機會越快!不是筆戰!是物理和現實的討論!
KSLeo-Jen wrote:沒辦法~有人嘴巴臭阿...(恕刪) 這個主題本來就是重量跟安全的關係,而不是討論「所有」安全的因素,討論到材質、工法,本來就牛頭不對馬嘴。vw7355 wrote:出產年份差不多!四輪傳動!suv車款!顏凱泰還有核子潛艇級鋼材!航太科技加持!你還是選擇車重較輕的Audi 設計水準有相同嗎?天差地別吧…
KSLeo-Jen wrote:潰縮區可以吸收多少能量 不知道 但是你還是以為你算的出衝量結構設計可以分散多少能量 不知道 但是你還是以為你算的出衝量...(恕刪) 在假設輕/重車都有相同的潰縮區、結構設計之下,你覺得重車乘客承受的衝量大還是輕車的?還有,討論請自重,我提到有些人沒有科學概念,第一,有些人本來又沒指名道姓。第二,有無科學概念是可受公評的,但你一再人身攻擊,請自重。
knift wrote:這個主題本來就是重量...(恕刪) 又自己加條件了 接近實際的情況不去看要活在你的"理想世界"理嗎?版主想多了解有關安全性方面的東西 他有說他不想知道重量以外的事情嗎?你幹嘛幫他加條件? 少自以為了好不好大家討論規討論 你一出現就說別人沒科學概念 趕快為你的嘴臭道道歉吧~喔~對了你還沒回答我阿 撞車屬於哪種碰撞 算式該怎麼修正? 再算阿~ 你不是很有科學概念?knift wrote:還有,討論請自重...(恕刪) 討論請自重 講給你自己聽吧你的文章寫得很清楚有的人講輕、重之別,有人講材質,有人講設計、工法…各吹各的調,到底有沒有科學概念啊?要討論最起碼有點討論的概念再來好嗎?...其他的材料、工法當然都要同世代、同檔次的,還碳纖咧…抱歉喔~ 就我提到碳纖而已你可假設一大堆 我不能舉例碳纖是高強度比的一個材料?要別人自重你怎麼不先反省你自己海苔大一開始提到車重以外的事情 也算是延伸討論與補充的一種我不過就延續這方面進行一下討論~你到底在亂入什麼 口氣還那麼差 到底是誰該自重阿 搞不清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