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FOCUS 到底是? ※安全※運氣※

統計很簡單, 就媒體報導A1事故時, 看看是什麼車, 不是FORD歐系車就略過, 如果是FORD歐系車就特別注意記錄

2008年至今8年了, 長期保持車主的安全不容易, 因為看過不少案例車毀人安, FORD歐系車確實不因國產而安全性就遜色
(當年的OPEL亦如此, OPEL VECTRA A1事故至今仍是0)

你有4種選擇
(0)選擇不相信, 但也懶得去查證, 只動口不動手較輕鬆, 不過這好像沒什麼意思
(1)選擇相信
(2)自已去翻找8年來的事故報導自行統計(我最欣賞這種人)
(3)如果你有我沒有蒐集到的FORD歐系車A1案例, 通知我, 就會更新資料,
本人持開放的態度歡迎找到其他案例事實來糾正我, 因為我雖然努力注意
各媒體的事故報導, 但畢竟是個人之力去蒐集, 如有疏漏歡迎糾正 (這種人也很棒, 提出事實而不是空口否認別人)



woww wrote:
看了整棟樓的回文有...(恕刪)
若是因為前車有防捲入裝置,我想知道若鋼性不好的車,依照這樣的夾擊,防捲入裝置會有用嗎?我看大多也是

chend1201 wrote:
這兩天來大家都在討...(恕刪)


如果是台灣神車 早點扁的跟紙一樣

我個人也認為,運氣佔多數,車子的安全性也有一些幫助,先前看過一篇美國IIHS的撞擊測試影片,是測試防捲裝置,但是基本上我不相信台灣的卡車後方的防捲裝置會有多好,很多裝置都是裝檢查用的,不一定真的有效果的;所以我想事主的運氣真的很好,因為不光是防捲裝置有效果,A柱的支撐性也夠,車艙的存活空間才夠讓人走下車。

下面附上影片的出處
https://youtu.be/C3MPKLy9qHU
https://youtu.be/4dHo8blskI8
若是ALTIS 同等情況來撞的話應該是潰縮到中控台了吧!它令人傲視的可潰縮GOA車體很可能會跟駕駛員合而為一了。
目前全世界的撞擊潰縮區的加強還是以前面為主,所以85km/h從後方撞上來,基本上能保持車體部分的完整,真的很厲害了
貨車的防捲裝置也幫了不少忙,不然55km/h還是會造成不小的傷害
看過日韓SUV因應IIHS做的產品修正,基本上來說,IIHS已經不能當美國以外地區的撞擊測試參考
先前的照片有點遠,無法了解到安全座椅附近的狀況,經版主說明後,真的!安全座椅對孩童的保護很重要
首先福特是美國車,不是歐規車,當然肯定融合了歐洲技術是有可能的。不要被廠家宣傳誤導。日本車宣稱歐規也是噱頭而已。與沃爾沃同平台只是過去的歷史而已,因為沃爾沃在福特旗下時變成福特車當然與福特車共平台啦,節省成本嗎。這次車禍,同意運氣比例很大,但是沒有其鋼性就沒有其活命。記得看過報導,大陸一輛奧迪(好像是A6)被一支海運貨櫃壓扁,二十尺貨櫃覆蓋全車面積,司機和副座卻都只有輕傷,司機有經驗,兩人及時平仰降低身體,但是如果沒有鋼性的車身,此二人必死無疑而成為肉餅。日韓車設計理念不同,所以潰縮幅度不同,結果就不同。見仁見智啦。
有些人老是把品牌搞成血統然後弄不清楚, FORD是美系品牌, 但是統括來說, 硬朗的懸吊, 良好的操控, 不因車子價格而就減損遜色太多的安全性就是歐系車, 出自歐洲福特之手, 因此現行FORD在台灣上市的車幾乎就是歐系車, 即便是MONDEO MK5原外型是來自美國福特FUSION, 但止於此, 骨子裡及生產地就是歐洲

因為歐洲在造車工藝的先進及日本人的藏步, 南朝癬早在10幾年前改向歐洲取經及合作, 這幾年綻放績效
無論外型及性能皆有長足進步(不過我還是不會買他們的車)

統括來說, 車廠合作產生的混血有之(OPEL與SUZUKI合作IGNIS, PEOGUOT 107 用TOYOTA引擎), 但橘逾淮而枳, 日系去了歐洲沒有那操控特性及性能賣不動(看HONDA歐洲推的車就知), 反之不成立(歐系車來亞洲他還是歐系車, 即便懸吊改軟, 骨子裡的操控不會改變多少)


pltk wrote:
首先福特是美國車,...(恕刪)
樓主發的文很中肯,又不失專業
不過就是有一些人想酸這品牌
找到機會就酸一下

但還是想講,如果是它牌的鋁罐車就頗呵了

vincej100 wrote:

樓主發的文很中肯,又不失專業
不過就是有一些人想酸這品牌
找到機會就酸一下

但還是想講,如果是它牌的鋁罐車就頗呵了


你這樣也是在酸其他品牌, 還好意思說別人!
國民黨的惡,都是從民進黨嘴中聽到;  民進黨的惡,卻是親身經歷體會到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