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USTANG 福特野馬 真是男人要擁有的車

Calmradio wrote:
你有沒有玩過 Sma...(恕刪)

我住台灣,這些都玩不到,您能玩的到,恭喜
在台灣鳥蛋的排氣量稅金制度下,不出國是玩不到的
我只能說,LS系列編號是Small Block,Corvette上的LS3、LS7,甚至是最新的LT1
他們都是Small Block,這些引擎都不到200kg重
我的本意也不是討論重量,而是討論造車理念
一堆人看到7.0L OHV,就直接聯想到低科技、吃油怪
的確,72.14hp/L的確不是什麼高輸出的感覺,但是重要嗎??
最後呈現出來的是什麼,這才是重點
對我來說,BMW的S65引擎只是一種濫用科技的產物,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只為了製造100hp/L以上的輸出,卻忘了BMW以前做飛機引擎時,重點不在馬力
而在於推重比......同樣的,S85引擎也忘了,507hp/245kg,也是驚人的重量
GM的工程師沒有忘了重量是性能的殺手,也記得推重比對於一部發動機的重要性
Corvette Z06 & LS7就這樣產生了,如此而已

題外話,2003年的Cadillac Sixteen雖然沒有量產,不過上面的XV16引擎也很猛
排氣量13.6L、V16 OHV,每缸只有兩氣門(32V),又是老掉牙、低科技的規格
但是輸出1000hp,重量只有316kg.......
同樣輸出1000hp的Bugatti Veyron上的8.0L W16 4渦輪重量可是高達430kg,高科技?
很多時候事情不如表面上看到的,不是嗎??
肌肉車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
就是便宜
可惜這在台灣野馬上看不到
比較台美購買年齡層的差異就知道了

裁判大人 wrote:
肌肉車就是開爽度的,就跟哈雷一樣
設定的很刁鑽還有什麼豪邁的美國精神嗎?
同時這種獨特氣質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所謂一般美國車操控不好指的是90%的美國車,僅有少數為了特殊目的而生產的美國車跑車會加強操控,那些車路上能見度不高,請不要拿那1% 或2%的車去解釋所有美國車的操控都很好。只要你到美國任何一家租車公司去租個美國車,開個幾個小時,或到美國車的dealership 試駕一下,你會發現大部分的美國車還是免不了開起來像船一樣的晃,個人上星期去渡假才租了美國車,租了一台Murcury (本來想租Focus但沒車了),車子約2萬mile,車子超過5公尺,V8引擎配四速自排,但感覺超沒力(引擎沒有任何怪音喔)加速慢吞吞,在highway上開45mile側傾很嚴重,整個懸吊軟綿綿,跟老爸20年前買的道奇沒甚麼兩樣,20年了美國車進步的還真不多
BimmerX3 wrote:
所謂一般美國車操控不好指的是90%的美國車,僅有少數為了特殊目的而生產的美國車跑車會加強操控,那些車路上能見度不高,請不要拿那1% 或2%的車去解釋所有美國車的操控都很好。...(恕刪)

基本上沒有人說美國車操控性都很好,但倒是有人點名Corvette操控比對手差多了
BimmerX3 wrote:
跟 Mustang 比 Corvette 是好很多,但跟Corvette設定的對手比,就差多了

光要找出五台跟Corvette同價位&操控性比他好的跑車基本上都很難了
跟對手比差多了??這應該是反諷吧
有推薦的營業所或業代嗎?小弟最近想ˋ購入圓夢。
ariete wrote:
基本上沒有人說美國車...(恕刪)


就我之前在亞特蘭大暫住一個多月時間的印象 我覺得這可能是這位仁兄所比較的方式與一般人有些不同 或說這其實是典型的美裔或旅美亞洲人習慣。
在美國會買肌肉車的亞洲人真的蠻少,
在那裡的亞洲人跟在亞洲的亞洲人(除韓國外)一樣 買的大概不是德國車 就是日系車 美系車不大受青睞 還是很多亞裔認為這就是吃油怪物或是粗糙的速度機器。
不管事實呈現出來是如何 他們就是很難接受純的美系車 這應該算根深蒂固的偏好吧。
以純種美系車 不要提Corvette或Viper這種比較頂尖的競技型Coupe 豪華品牌像Caddy來說 除了加長禮車或Escalade這種迎賓車之外 操控好的車款佔多數 連休旅車底盤都很有Q度 不會像坐船。
不過FORD他品牌的定位是很平民化的 比較少純競技或高度競技化的市售車款 多數比較是日常用車這點也是沒錯。
以Mustang來說 其定位算是平價的跑車 我覺得有點像是Camaro或是Challenger這種程度 性能與操控整體的表現還不錯 舒適性與配備也有 但跟Vette或Viper那樣設計用來攻頂跑賽道的定位不大相同。
Mustang它比較傾向日常乘用的定位 平時開起來輕鬆愉快 不需要繃緊神經。
它不像前兩者坐上駕駛座 安全帶綁好之後 硬硬的椅子 略重的方向盤手感 支撐力堅實的阻尼 加上宛如坐在鐵塊裡那種高剛性車身以及中段排氣共振的引擎聲 好像開戰鬥機準備要出任務而不是要去上班。
可能因為我對美系性能車蠻有好感 因此我交到一堆玩美系車的金毛朋友 他們對歐洲車與日系車的看法其實...如果詳細寫出來應該會引一大堆人來戰
簡單點一下,
美國國內各個大小賽道總數 加上其中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大型賽道數目 以及各項非越野性 國際與國內以及私人賽事場次的頻率與總數來說 超過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 這樣的環境與風氣怎麼會培育不出頂尖的性能車種?
光市場預估規模就很大了。
EZZK wrote:
就我之前在亞特蘭大暫...(恕刪)

我覺得在亞洲長大的亞洲人,受到環境的影響最後只會看歐系車、買歐系車
會買日系車的人則是因為無法3、5年換一次車而妥協
在我從小開始翻閱汽車雜誌(小弟我5歲就在翻了)、高中立志要考上國立大學機械系(也考上!!)
到了大學快畢業都還覺得美國車是垃圾,只是能適應美國環境的特殊產物
直到05年底看到一篇Car & Driver國際中文版Corvette C6 Z06的介紹之後
頓時發現美國車有一塊超級性能的區域,藏在以往我們認知的美國車裡面(沒力耗油軟趴趴)
這些車追求高性能的方式跟歐洲車不同,但他們的方式更直接&更有效(直接考慮推重比)

而開始看美系車後也開啟了日系車的一扇窗本來看車只有看歐系車,對日系車也是不屑一顧
頂多只有喜歡本田車,因為高中看GP500感受到本田的熱血,以及身邊玩車在玩小喜美
結果看下去不得了,家裡的二代GS300引擎蓋下面也是藏著一隻被閹割的怪物:2JZ引擎
這個怪物是玩命關頭第一集裡面唐老大口中"Ten Second Car"的主要推進力(要改就是了)
也發現了日本豐田集團並不是像我想像中的只做軟趴趴國民車
他們也做越野車,而且超威不亞於Land Rover;也做跑車,而且該有的性能也不會少;
只是日系車跟美系車共通的問題就是他們少有兼顧操控舒適&日常實用的車
這單純是造車理念的問題,日本人不開車上下班,道路也超平
會開車的不是要出去旅遊就是要去尬掐(不單指公路競速),所以不需要兼顧操控舒適&日常實用性
要就舒適性點到滿,不然就是操控性點到頂懸吊硬梆梆性能車,當然這一點現在慢慢改變了

也因為這樣,我討論車最討厭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那些滿口美系車怎樣,日系車超破
現在是要怎麼分日美歐車系呀......很多車廠都在合作
會這樣說的人都是不願跨出理解這一步,只憑著自己的刻板映像在聊車
在我的認知裡,每台車都有他設計出來的對手&目標,除非真的有設計得很爛的地方
不然我不會說他是爛車,我只會說他不符合設計需求,不是我喜歡的車
美系車有美系車有趣的地方,日系車也是,世界上不是只有歐洲車才是車
但在台灣,能這樣討論"車"其實是有點難的

childk ΘςΘ wrote:
這美國租車公司一大堆...(恕刪)


年輕時去關島玩有租過舊款的, 操控有夠爛, 加速也不夠線性,
很難開〜

帥邦邦 wrote:
年輕時去關島玩有租過...(恕刪)


這正正就是美式肌肉車啊

AAPL wrote:
這正正就是美式肌肉車...(恕刪)


所以要我對肌肉車改觀, 粉難〜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