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什麼福特發表了多連桿避震版本的Focus MK4, 那麼多人那麼緊張?

GaryM wrote:
所以呢?要不要去MK4(恕刪)

這.....人家車主爽不爽在不在意又跟你關你何事?有點不解你在意甚麼!
為什麼測試下來的結果多連桿反而比較跳,沒有舒適性?
一般不是說多連桿比較舒適比較吸震,怎麼變相反了?
azo2ka wrote:
為什麼測試下來的結果(恕刪)

它是賽道版, 針對"賽道"等級的激烈操控設定的.
不是針對舒適設定的.
azo2ka wrote:
為什麼測試下來的結果多連桿反而比較跳,沒有舒適性?
一般不是說多連桿比較舒適比較吸震,怎麼變相反了?
-------------------------------------------------------------------------

我先說我是事後諸葛,有錯誤請告知我再更正。

中間有一個調教的部分,偏賽道的設定,或是普通到路舒適為主的設定。
多連桿 -> 表現更好 -> 更偏賽道調教 -> 當然偏硬到會跳。
多連桿很好耶,讓你車子更快表現更好,操控更穩,那舒適咧 ? 舒適就 ..........
像我老婆就是要 FIESTA 操控、加速,小鋼砲她開起來才爽,但不管 FIESTA 用哪種,就是比較跳,才不舒服

扭力樑 -> 表現差一點 -> 就往舒適方向調教 -> 當然比較 " Q "。
扭力樑比較差,激烈操駕能力比較弱,所以選一個兼顧操控與舒適的調教與設計。

功夫好的機械設計與調教,讓你 [ 多連桿 ] 比較跳 ??? [ 扭力樑 ] 比較舒適 ????????????????
( 好吧,我承認我在酸 !! 但實際上我真正在酸誰呢 ? XD )
功夫不好的,扭力樑跟多連桿開起來的速度、坐起來的舒適度都一樣。

很多大小品牌的車也用了扭力樑,如去年別的文章說過很多車也是像 FOCUS 不同年份版本兩種都有用過。
而且福特為了發揮多連桿的功效,就是要把他調成這樣,有錯嗎 ????? 我覺得沒錯。

結果現在人家 FOCUS 多連桿出來啦,也沒看到 [ 網軍 ] 去買。
所以別聽那些 [ 網軍 ] 在帶風向了,自己開了坐了喜不喜歡比較重要。
現在酸不動多連桿了,改換新的風向,說買這些扭力樑的車主 X 在心裡。
看了測試後給的評論是比較偏硬,我倒是很慶幸我沒繼續等著要買多連桿。
問題是我把我的想法講出來了,他 X 的為啥他們可以代表我的想法 ?

記得下次買車看車之前列個表單 ..... 隨便寫。
不要挑太多,自己或家人最在意的挑個 3 - 5 種就好,順便標個順序。
把考慮的幾台車都打個分數,看總分,或看你最介意的那一項分數。
這樣你就知道你要挑哪台車,才不用聽其他 [ 網軍 ] 在那邊亂講。
安全
舒適
省油
價格 & 二手價格
保養維修
操控
內裝豪華程度
組裝品質
外型顏色
janhan58 wrote:
這.....人家車主(恕刪)


我純粹只是看不慣這種人的理念阿..
那麼多人緊張?你自己看看他的留言,是誰比較緊張阿
他說很多不是車主,去MK4社團看看開罵的有多少..
人家不是在罵多連桿,這他又在急甚麼..

還有說到一堆人不是車主,然後呢?這行為值得嘉許?如果是觀望的呢?
想買的呢?買下去才發表的?還要買車才能談車喔?不是這樣吧...
azo2ka worte:
為什麼測試下來的結果多連桿反而比較跳,沒有舒適性?
一般不是說多連桿比較舒適比較吸震,怎麼變相反了?


當初ST發表時,我就有稍提到過如果沒意外,ST版本應該會更跳畢竟他本來就是用來跑賽道的,所以現在STLINE賽道版推出,當時也是猜測會偏跳。

但所謂的跳也只是要算跑在台灣的道路上才會有較明顯的差異,台灣路況差補丁多眾所皆知,懸吊一定要偏軟才會較容易應付,而那些應付賽道的車,就是要偏硬才會快,這就是差異點。

不然說真的以原始STLINE都能以80↑通過了77的麋鹿測試來說,賽道版會更穩,但勢必也有拖尾的感覺,畢竟想想有時在高速公路上發生突發狀況,除了靠反應、技術、經驗外,車子的調教這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高速閃過障礙物,這也是我當初考慮focus一個因素點。

這邊如果有人去試駕了賽道版,建議一個點也要測試一下,就是高速過彎側傾舒適度,這也是我比較在意的點,看看多連桿是否會比扭力樑舒適一點,畢竟台灣山路多,有時較快又能較穩的轉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來個結論,去試駕賽道版就試這三個就對了

1.後座上下震動度,去評估這樣震度家人是否能接受(台灣多爛路)

2.方向盤瞬間左右打的靈活度跟穩定度(這個可能比較無法測試了)

3.高速過彎側傾的弧度及穩定度(台灣山路適用)
azo2ka wrote:
為什麼測試下來的結果多連桿反而比較跳,沒有舒適性?
一般不是說多連桿比較舒適比較吸震,怎麼變相反了?


低速市區,釘哭辣會跳
但走高速,或山路熱血過彎,不晃又穩。

這種事,沒有兩全齊美。只能擇一
要釘哭辣軟軟彈彈舒服的過去。
又要高速、過彎平穩不晃 不可能。
jason 567 wrote:
要釘哭辣軟軟彈彈舒服的過去。
又要高速、過彎平穩不晃 不可能

"主動式電子避震器" 可以兩者兼顧

azo2ka wrote:
2020-01-03 12:48

為什麼測試下來的結果多連桿反而比較跳,沒有舒適性?
一般不是說多連桿比較舒適比較吸震,怎麼變相反了?

有車媒比較架高兩者後懸吊差別,
因為是在賽道調教的,
所以兩者的彈簧有不同料號,
多連桿版本的彈簧比較硬,所以比較跳,
針對賽道調教造成這樣的結果,
也造就山路有非常好的穩定性。
車媒不是一直說扭力梁很棒不輸舊款,現出多連桿又鼓勵加錢買
車媒……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