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rpious1102 wrote:那之前被貨櫃車壓平的VIOS 車上兩人活著下車是選對車還是選錯車?? 今天就算是focus 被貨櫃車壓平.業務員簡單一句: " 被貨櫃車壓到, 進口車來也一樣扁啦 " 簡單帶過就好業務員話術不就這幾招而以. 我都會背了只不過現在資訊發達消費者不好騙罷了
Jeff wrote:說到重點了~車雖說...(恕刪) 台南那場BMW VS 阿梯司 的車禍,現在檢察官起訴,又陷入爭吵....就如大大所言,自己慢慢開不去撞別人,但防不了別人衝上來撞你。遇上這種煞不住的砂石車,或者是試車飆高速的歐洲進口車或屁孩車,撞不贏別人就是自己的命一條來賭。看著國產車也朝6氣囊前進,可見國人的思維還是在改變,期待車商跟消費者能在安全觀念上多多下功夫,製造雙贏。
公說有理(運氣)婆說有理(結構)~說破嘴還是信者恆信不信恆不信~不過台灣到現在沒有在地撞擊測試公信單位~類似狀況各種車撞撞最準~事實如何,測試撞撞就知道是運氣還是結構!雖然在地的撞撃公信單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這跟結構設計理念不同有關吧?我猜的就像我學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有人用韌性設計、有人用極限強度設計,兩種數值略有出入。以前人家不都會爭執到底是強調車的硬度剛性好(比如說之前VOVIL的850年代)還是潰縮好(toyota主要的理論GOA車體),小戚 wrote:同樣是國產車,我很納...(恕刪)
vios絕對是運氣, 因為壓在沒人的那邊, 照片很明顯, 而focus就是被擠壓, 沒地方逃, 能存活固然有運氣,但是沒那剛性, 直接扁平我可以指出那種差別, 剛性強的承受第一擊, 然後慢慢扁, 你有時間逃出, , 剛性差, 直接扁例子: 20多年前發生在高雄市苓雅區和平路中正路地下道的事故, 限高架被超高車輛勾動掉下來砸中五福國中老師夫婦開的OPEL ASTRA(國產車), 當時車子被限高架砸中時, 老師夫婦根本不知出了什麼事,然後車子開始承受不住限高架重量伊伊啊呀的下壓, 他們才趕快開門逃出懸吊, 輪胎, 籠形結構分散吸收第一擊的力道, 然後爭取到逃命時間scorpious1102 wrote:那之前被貨櫃車壓平...(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