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aurore wrote:一個幻想級的車款:旅...(恕刪) 這個情況要發生,至少在設備方面,所有的模具都要可以被改造在台灣的廠商做生產福特六和只做總裝,不做單件生產的,這個選項要實現的難度很高
jerry666222 wrote:這個情況要發生,至少(恕刪) jerry666222 wrote:這個情況要發生,至少(恕刪) @grandaurorecaddy這類的車型,在台灣可能會比野馬賣輛數更低,車輛銷售數單月沒站上500起跳,國產化肯定很難損平。國產化車型,單月能站上800~1000台以上是比較有效益的。另外~台灣生產製造的成本會相對在亞洲區偏高,集團財務精算後,在台灣生產不一定划算。目前台灣例如東陽這些T1生產國內外車廠保險桿接單,說實話,東陽還不一定會想做國內車廠的生意,大多直接接日本車廠國際訂單作業,國產車廠有或沒有,已經不是東陽做汽車保桿在意的品項。即使報貴貴一支保桿2000多萬模具費給中華,例如中華的Sedan Lancer,一個月能交幾台車,新車銷售排行榜都快看不到嚕,以單月100件算*12個月=1200件/年,如單月40件*12月=480件/年,中心廠的設計開發成本,如果跑到油土完整工序,一支保桿隨便也得在CAD開發前端燒個150萬。以模具2000萬+檢具100萬+治具80萬+設計開發150萬+公司成本攤提100萬=2430萬 / 換算年生產進料1000含換修市場30%庫存需求,撐個2年得改款,以2000支攤提,每支保桿,光攤提就要12150/每件的攤提費用。保桿射出件總成,抓很低,每件總成含保桿皮、霧燈、前下氣壩概抓1300。12150+1300=13450光算上面保桿的模具攤提就破功了。車型單月起碼都要500件*12個月=6000件/年,2年12000件來算攤提。2430萬/攤提12000件=2025元/每支,才像樣點。還沒抓東陽保桿的單色塗裝費。如果依照車廠的進出存流程,東陽還得入料到車廠的零件中心入庫,出貨再從車廠零件中心拉貨供應全省各個經銷商,入+出,至少運費得抓2筆起跳。如依照目前國內運資不斷升高,一支保桿的運資,最少也要抓1300,兩趟就2600。車公司自己派車運,運資至少也要抓1500成本。再來,成本管控上,還得再精算倉儲成本下去。一件保桿總成裁積就1米7左右,含包材起碼抓2米長寬抓0.5米,換算2000件,1500件上生產線,500件入倉,那倉儲管理也是很重的成本。做產品,開發燒2000萬,生產設備建置費用就撇開不談,光後端辦產品+庫存,少不了得再噴個2000萬。如果市場預製量不會管控,跟大陸車廠一樣,每年白皮書只有+100~200%成長,危機處理有問題,就隨時會爆發2018,一品牌年銷50萬,過度生產逾80幾萬,堆了3~4個月新車庫存數單一品牌30幾萬。如又恰巧遇到這次疫情,連運輸都出問題、缺晶片、缺零件。光一堆現金卡在過度生產產品上無法銷售變現,廠都得倒嚕!現在大陸就一堆生產廠遇到這樣的問題。無法變現,就蔡賽!日本TOYOTA都減產40~50萬輛來應對。避免車體造一堆,結果缺關建晶片或其他核心零件。如果對汽車生產端沒經驗,產品就卡在產線上,下也不是,上也不是。隨便生產一台車抓5米空間,即使大陸土地大,是有多少廠房和廣場可以堆庫存。放眼望去30萬量庫存銷不掉就很恐怖,而他們自主品牌又多,隨便庫存都破百萬輛過度生產。主機廠自己現金都套牢嚕,更別說下游供應商。車型要國產化,不是這麼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