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配備還真的是大全配大滿配 !!除了 "後懸吊扭力樑" 因為 "意識形態感覺低人一等" 可以嘴之外 !!好像也沒多少地方可以嫌的了 !!看看最近 01 福特汽車版 5~6 篇文章都是在嘴 "扭力樑" .....雖然看就知道是在借題發揮 !!但還真的是除了嘴 "扭力樑" 外 .其他部分都沒什麼在嫌棄的了......就看價格迷不迷人......雖然個人對後懸吊類型沒有甚麼激動的強烈需求.(可能是樓主說的那百分之九十)但還是真的希望 "五門款" 或是 "ST Line版本" 可以標配 "多連桿" .畢竟文字說明看起來就是比較 舒服 / 高檔 / 有品味 ?!
無論後懸吊是使用多連桿或者扭力樑,重點在於車價。如果使用扭力樑車價反而不低,只因為原廠解釋[擁有更出色的抗側傾及循跡性,並兼具輕量化、高剛性、高精準度與低維修成本的幾項好處。]就可以抬高身價,那多連桿維修成本高是否考慮車價調降一下。因為有優點可以加分,那有缺點要不要減分呢?各位就等著發表日當天公布車型編成及售價,看是否合理。
hero vs i7500 wrote:感覺他的鋁圈造型跟...(恕刪) 這鋁圈造型的確滿普的,實在不會想花錢選配...不知道為什麼福特很喜歡用幅條很多很細的鋁圈...不過ST-line的鋁圈就很好看。
後行李廂走線方式也真的是醉了...長安福特有發現,台福沒發現嗎?雖然用"精美"的方式固定住線材,但是走在桿子"下"側就不是聰明的作法,因為行李廂一點塞滿硬要蓋上門時,線材一定會才物品磨擦,久了之後因為煞車燈不亮又要進場上課,結果才發現是線材磨破....幹嘛不設計走在桿子"上"側,或者像中國一樣用幾十元的套管包起來就好,消費者也會覺得窩心車廠搞神秘, 不讓車評協助車輛內裝開發就是這種結果...花點小錢,表面作好, 贏面不是更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