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全新focus的model J扭力樑系統

前陣子開著我的愛車去車友普遍好評位於台北撫遠街的店家做定位,做了近四十餘年的老闆說像我這種車的底盤結構簡單又堅固耐用最適合中小型車及台灣路況,定位又只需做前輪開起來穩又貼地操控又好,不像國產某牌同樣類似的結構完全不行單是用料就差很多,另外指著一旁的四環Quattro配四輪氣壓獨立懸吊修起來難搞得很原廠還不見得會修.......
以上的經驗個人覺得,如果準車主在意的後懸配置不妨試駕過再予以評論,以我以前曾擁有幾部國產車均配置獨立懸吊的四輪雙A臂或是前麥花臣後A臂,底盤再怎麼改都沒有現在座駕的操控穩定跟紮實感,如果以Ford長年自居的歐系操駕感受,若用料紮實調教到位也許後懸扭力樑配置是最適合台灣路況的配置,也是提升整體妥善率的一部份其實並沒什麼不妥,當然多連桿能調整玩樂的範圍又更大,但以我個人的選擇,若多聯桿跟扭力樑後懸行路質感差異不大之下,當然還是妥善優先!
某個品牌的設計師說,車如要操控穩定行路感紮實關鍵還是底盤的結構及用料,剛性配重好即使原廠配胎及避震系統,在你握上方向盤踩下油門瞬間轉幾個彎就能感受到了,屆時Focus及Mazda3發表也想試駕,一樣的扭力樑配置與我的308有什麼不同。

SLZ wrote:
一台不到一噸半的車,到底在執著什麼?
一台車的好壞,隔音,質感,鋼材都不重要?

就剩個多連桿

?
Focus車系的隔音一向都很好啊!鋼材使用也是很好,質感的話見仁見智。

現在看的出來最大的差異就是後懸吊省成本的設定,所以討論專注在這上面,哪來討論只剩個多連桿?

1400kg的車就不需要多連桿?不需要執著?甚麼時候車重是討論車子要不要甚麼功能的指標了?
我想只有台福相關利益人士或是嚴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才能眼看台福搞全球特規,採用外國MK4只配在低階版本的扭力樑,還甘之如飴,甚至為其辯護吧!

peggydoggy wrote:
?Focus車系的隔...(恕刪)

rickyloveu wrote: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到...(恕刪)


人如果沒有點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扭力樑操控不差阿

過年雪隧高乘載,我走北宜往石碇方向。
進北宜共五臺車且互不認識
KUGA,CX5,MAZADA 6 ,CAMRY2.4,PRIUS C(本人駕駛),一台發財

全程連上坡也是可以咬到的,在U形髮夾彎還要踩煞車等前面的CAMRY 2.4,

原本在我後面的小發財在原本賣將軍茶葉蛋的高地前已經呸到桿位了。

過了高地後中段的小夾彎也沒讓輪胎叫過,我是裝ATM2

後段靠近石碇那邊就沒什麼難度了

真心覺得扭力樑不差啦,還蠻好玩的阿

就不像之前開FOCUS屁股可以甩出去一下修路線而已
神A換TNGA...我現在的車也是TNGA我倒是不覺得操控有何精明之處啊XD

先不管哪家車廠的車調性如何,我比較好奇若是同時試駕扭力樑跟多連桿的Focus,到底有多少人能感覺出差異?

若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感覺不出差別,然後成本又能反映在售價上,其實也沒啥不好呀

萬能工 wrote:
神A換TNGA...我現在的車也是TNGA我倒是不覺得操控有何精明之處啊XD

先不管哪家車廠的車調性如何,我比較好奇若是同時試駕扭力樑跟多連桿的Focus,到底有多少人能感覺出差異?

若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感覺不出差別,然後成本又能反映在售價上,其實也沒啥不好呀

不同家的車這樣比是不公平的,要就是同一牌來比。新一代的Focus有兩種懸吊,拿來比變數最低了。golf也有低配扭力樑,高配多連桿的設定,更好玩的是有人說扭力樑的版本可以拆下直接鎖上多連桿的組件。

https://www.ptt.cc/bbs/car/M.1415295096.A.11C.html

回到你說的TNGA,我開Prius一直不能理解TNGA底盤到底是好在哪裡,因為我以前開Focus TDCi Mk2.5,Prius開起來比較累,必須不斷修正方向盤(定位沒問題),車身也比較晃。直到有人跟我說是跟Altis比已經進步很多,我才了解很多人所謂的好是這樣來的,但其實跟歐系車還是有點差距。
連結中的配備表我覺得該有的都有了,
剩下的就看採用扭力樑後能否反應在售價上面,
還有去試駕看看Model J扭力樑是不是真的這麼好,
不過總覺得沒獨立連桿有種被矮化的感覺,
好歹也開放選配嘛!

Fiestatitanium wrote:
連結:https:...(恕刪)


台灣代理這樣搞....罵聲一片,到底是何苦呢
鐵馬豬 wrote:
扭力樑沒有不好啊。台...(恕刪)


以空間來說,Focus mk4 無論採用哪種後懸吊,空間都是一致的,沒有不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