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品牌使用還是要付權利金,進的口袋還是不同的,
六和旗下兩品牌Mazda/Ford都並非是全額持股,
當然是不能用對方的車型掛自己的牌子,
六和借Mazda Premacy技術,設計規劃生產i-Max都是要付Mazda權利金,
又因為非全額持股Mazda的車型導入權並非是六和可決定,
日方不釋出2.3L引擎給六和就是要避免屆時六和搞個i-Max2.3L打到自己的Mazda5,
而Mazda5的銷售量不佳又使六和高層不敢再投入資金導入Mazda5 2.3L,
結果就是i-Max六和想要2.3L,但是日本Mazda不給,
Mazda5/Premacy有2.3L技術,六和又不敢要,
最後是自家人對打i-Max瓜分Mazda5市場,
至於Focus/Mazda3的狀況並不同,
兩台車都是各自品牌的現有車款,沒有相互授權的權利金
就是因為品牌不同所以福特才會冒險推出i-MAX補足福特底下的車系,選用馬五是理所當然,付權利金對於福特也沒甚麼大差別,總比跟別家合作生產來的好一點,再怎麼說大宗的錢還是入美國福特的口袋!
福特六和是台灣六和集團與美國福特合資生出來的,美國福特占有股份較多所以變成"理所當然"的福特集團底下的一個子公司(當然與獨資的子公司還是不一樣啦)!
福特六和的這個險棋走的很辛苦,因為福特的品牌形象已大不如前,如果福特的品牌形象在台灣有如頭又大,那"我最大號"得到的回響相信會不一樣!
至於馬三跟福克斯,當然不一樣,但就跟馬五與i-MAX,兩者之間互相的血緣關係可以說是同一,為什麼前者大家就當作不一樣,後者大家就都說i-MAX抄襲馬五?
以前的323跟金全纍打一模一樣,可是福特品牌大,在市場上一般人只認得福特金全纍打而不認識馬自達323:再說到626,更少人知道了!(有玩車的或者對車市較有研究的就又另談)!
如果我的言論讓bora43048大大覺得不妥,請原諒我的不擅言詞,也希望各位大大能多多提供其他資訊,互相切磋會讓人更成長!謝謝bora43048大大的指教,也謝謝各位大大!
bora43048 wrote:
集團共用並不是神主牌...(恕刪)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Focus是歐洲Ford的既有車款,
所以六和引進銷售權利金就只要付給歐洲FORD的而已,
而i-Max不同歐洲FORD沒有這一台只有S-max,C-max,
六和是拿Mazda Premacy來改的,
所以既要付錢給Mazda又要給歐洲FORD(設計費)
雖然最後的營利都會上繳母公司美國FORD,
但是無形中六和非外資投資者利潤就被縮減,
這就好像即使Mazda5塞的下DW10柴油引擎,
Mazda勢必要付錢給歐洲FORD,雖不影響母公司的財報,
但卻會縮減日方Mazda投資者的利潤,
所以雖然是補足了FORD的產品線缺口,但是卻也擠壓到同集團的市場,
如果六和當初是導入S-max而非i-Max,
產品線會更齊全,
小型車Fiesta,
中小型車Focus/Mazda3,
minivan車型Mazda5,
柴油minivan車型S-max,
中大型車Mondeo/Mazda6.
S-max剛好錯開Mazda5的汽油車市場,而不是在有限的市場中各自分食(Opel Zafira1.9D便是如此)
不過現在歐元攀高及i-Max的導入,幾乎是斷了S-max引進的路,
小弟琢見,謝謝
如馬5 改出 2.3 + 5速 高價位 + FORD imax 2.0 低價
或是馬5 2.0 + 5速 FORD IMAX 柴油 2.0
拉開 MAZDA5 IMAX 是否會比較好 ?? 還是當出FORD 認為 imax 可賣到 3~400 台
但是 imax 只能賣 100多台 , MAZDA5 當年還傳說要月賣 6~800 結果是 400多台
對拉 focus 現在和 mazda3 到底賣得如何 ?
i-Max/Mazda5的鈑件其實有不少地方並不相同,
規劃個老半天結果搞出i-Max這款不日不歐的台灣特仕車,
一堆人還在等i-Max/Mazda5換日規2.3L+5速(豈有不漲價的道理Mazda6 2.0L/2.3L最少都有10萬價差),
換裝後加個8萬算客氣了,i-MaxGhia牌價少說也要$85萬,
反觀對岸早就在賣的S-max,
時尚型建议零售价¥219800(台幣$92萬)豪華型建议零售价¥239800($100萬),
這還是2.3L+6速手自排(就是New Mondeo那套),
結果現在是i-Max的模也開了,Mondeo的教育訓練費也花了,
換來的是每個月200台上下的銷售量(Mazda5每月少賣100台),
現在引進S-max當然是划不來因為成本都被六和自己給搓高(i-Max的投資),
搞不好一開始就進口長安福特馬自達的S-max區分開與Mazda5的差異,
還可以搶到一些利基市場,而不是分食自家人,
現在的Mazda5/i-Max根本就是市場重疊(價格也重疊)完全搶不到Wish的市場
即使不引進S-max至少將其中一款降價減配(絨布椅,反射大燈,一般尾燈)
導向Innova那類商用市場都比現在的狀況好
註:對岸Focus2.0L4D建议零售价¥153800(台幣$64.5萬)但是有4SRS,台灣居然只有2SRS
bora43048 wrote:
為何六和就是學不乖,
i-Max/Mazda5的鈑件其實有不少地方並不相同,(略)
註:對岸Focus2.0L4D建议零售价¥153800(台幣$64.5萬)但是有4SRS,台灣居然只有2SRS
其實Tierra/Activa的鈑件就不同了! 對Ford的混線生產而言,i-Max/Mazda5鈑件不同其實沒啥差...
另外,我記得大陸這種國外品牌合作設廠的車價,
買起來都還比台灣要貴個1~2成左右,尤其是自排的!
對岸的Focus 應該都還是汽油引擎(大概是因為低硫柴油沒普及)
而人民幣對台幣沒那麼便宜了! 現在是1:4.35, 15.38萬x4.35=66.55萬,
且大陸的報價大多是未稅,台灣則是車價已含貨物稅和營業稅
所以,大陸的Focus至少還要再加上13145元的購置稅,合計人民幣16.695萬,約台幣72.6萬元左右。
台灣的Focus 4D 2.0汽油,則是貨物稅+營業稅定價67.9萬。
至於福特六和為何要弄個i-MAX ??
反正去年S-MAX和Mondeo TDCi都只有純手排的,是今年才有柴油6速自排,
Ford沒啥車好國產化,比較閒...
就只能把明知賣不多的Focus TDCi手排國產化,和把Mazda5改一改在今年賣,
而明年福特國產的重頭戲是Mondeo的柴油自排,
就算S-MAX柴油自排要國產化,最快也要到後年才有可能開賣。
而明年Tierra又要停產,Focus柴油自排遙遙無期,
福特經銷商就沒啥好賣的自排國產車可賣了!
所以就弄個國產i-MAX來充數,免得福特經銷商哇哇叫~
反正MAZDA/Ford的休旅車,有相互貼牌的傳統! 再貼個i-MAX也沒差。

若福特明年還有空,應該要把Mazda 3 五門國產化,用來彌補i-MAX搶走Mazda經銷商的定單才對!
不過,S-MAX還是可以進口啦!
像Fiesta、Focus ST和去年的TDCi、Freestar量也是少到不行,還不是都進口..
從以前的金全壘打(馬自達323)、天王星(馬自達626)、Escape(馬自達Tribute)...等就已經是如此!
可是就是有些小眾市場是無法如大家所預料,就如同我,如果i-MAX沒有出,那我可能不會買馬五而是頭又大的希望號,雖然馬五的外型更精緻、操控跟我最大號是大同小異,可是~我就是不會選擇馬五!(當然購車時會列入考慮及試車清單)!
PS:純個人觀點,請支持馬五的大大勿以此為意!
而大家引頸期盼的S-max,我也是不列入考量,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需求,不是大家都可以接受大車身(雖然車內空見大但車長跟車高也大了一號)或者高單價(S-max引進可以低於85萬嗎?)的!
i-MAX的推出也許搶到自家兄弟的生意,但福特也不會是"豬",一定有作相關的評估,大家可以往另一個方向想一下,福特六和台灣市場底下有明年的Mondeo MK4、Focus、Fiesta跟即將停產的Tierra(還有一款停產很久的Tierra衍生車~MAV),Tierra停產後對於福特的車系來講就少了低價的4D、5D車型,這些也許還可以有低價的1.6 focus補上,但是MAV跟原本的Tierra 5D車型(也算是休閒味很重的一台車)就沒有了,這都是目前台灣市場還算有點熱鬧的"休閒風"市場,連Nissan都能在亞洲搞個獨賣的Livna了,想一想福特不會就這樣眼巴巴的看著人家吃得那麼高興吧!況且,對於i-MAX福特還是有其他戰略考量,只是先在台灣推出測試而已!這些都只有福特高層或相關單位才會知道的"不能說的秘密"吧!
所以說到底車商葫蘆裡賣的甚麼藥?讓市場去給福特高層做最終的"建議"囉!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