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情 wrote:
重要零件、部件、料品...(恕刪)
如果是鬼話,大概也沒人能回答吧。扯這麼遠是想講什麼呢?有預設立場的人,大概什麼鬼話也聽不進去。
福特的斷軸事件其實很有意思,他可能是零件品質問題,也可能是設計問題,也可能二者兼具。把某一個事件用一個簡化的答案填進去,並且用這種公式去推算其他可能發生的問題,恐怕只會離真相愈來愈遠。
Kuga的斷軸事故結局是招回更換"羊角"(並不是更換傳動軸)。傳動軸是因為懸吊變形而被壓斷。而更換的新零件也不是原先的零件新換舊,而是使用結構加強新設計零件,能支撐更大重量。Kuga是基於Focus底盤的設計,但是車重增加約400公斤。福特沿用相同前輪懸吊設計,所以這個變形的部件和focus的是一樣的(召回前)。然而類似的設計在福斯汽車上的例子則不同,Tiguan和golf共用底盤,而tiguan大概也是重量增加400公斤,不過他的前懸吊組件是加強過的。golf用沖壓件,而tiguan用鑄件。
如果是供應商製造品質有問題,那啟不是連Focus也要一併召回?答案是並沒有。更換的零件是不是相同零件,但改用進口貨?也不是。而是召回所有已出廠Kuga,把羊角換成不同設計的新零件。所以這個事件比較像是個設計上的問題可能多一點。福特的官方說法一開始是,傳動軸零件品質都符合福特標準,後來改口零件"可能"存在瑕疵,我認為比較像是把責任推給供應商。如果承認是設計瑕疵,則後果會更嚴重一些,對外公關是兩者取其輕。
零件有沒有問題,不是看哪裡製造,而是要看他的設計,製程,原料和品管標準。就你的發言,其實想表達的是認為中國製造的品質不良,這也就是想當然耳。然而就我的經驗而言,產地並不是零件品質的保證。以前台灣的工廠往往移植日本淘汰的產線和機具,使用多年後公差也都不行了,know-how也留一手。因此往往發生同樣東西日本製硬是比台灣製的品質好,久而久之養成日本製神話。
然而歐美公司比日本公司少這樣的問題,再加上新引擎的產線所有機具模具都是重新設計。對原廠而言,在哪裡生產會影響的是運輸和倉儲成本,而不會是品質。
其實我倒是認為用中國製對台灣比較有利,除了成本可以降低外,老共國內市場大得多。如果有啥問題,在網路上很快可以找到相關資訊,並且有龐大的消費者壓力,否則台灣銷量這麼小誰鳥你?DSG的問題就是一個例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