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我只能說福特應該要引...(恕刪)
這個級距~是個爛餅。
一年最多總產值就2~3萬輛。
單Camry一個月我們抓銷量1600就好,一年單這款車,就佔了快2萬輛。
大蟒一個月能固定銷售個100多台,已經是很穩定的銷售量。
另外~就是產品客層的區分。
原則上,購買Camry產品的消費者,較少與Mondeo / Accord的客層屬性重疊。
甚至可以說,基本上選擇Camry的消費者,不太會有動機選擇另一端全然迴異的產品。
就跟買凌志車的族群,大多跟BMW是兩種迴異的消費群。
推根究底,福特早年天王星走日系車時期,為台灣市佔龍頭。
在轉歐系車款後步入產品/品牌衰退,這跟產品優異與否,個人持不予評比的看法。
但與國人偏好日系汽車的設計及用車與行銷手法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歐洲車各品牌,並不是車子設計的不好。
例如雪鐵龍的車款,每一款都極為美觀。
但這些歐洲品牌,在台灣可以說是以"慘淡"來形容。
歐美人的造車理念,壓根就跟亞洲人的天性大不同。
以門皮飾板來說就好。
日系車精簡工法設計,能用黏的,或用卡榫結構的方式,絕不會浪費成本去使用螺絲+墊片+溶燒腳座
將飾板固定在門板上。
老外就這麼幹.........
老外的設計原理,著重在安全結構上,不輕易妥協。
電腦機制也笨得可以,以改裝電路來說,日系車單純易改動,歐系車,它的系統和監控管死死,設計原理
壓根就是不想讓車主去動它。
以我來說,我就不會想動腦筋拿大蟒去跟Camry比拚。
因為品牌+歐系,就是個問題。
倒不如另闢戰場,走出自我的特殊產品路線。
當然~用料好些,單價拉高點,是可以被有能力負擔,又不想流於制服車族群的青萊。
這也是我覺得或許可以下單在引進碗公版 / 掀背款的原因。
或許別有春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