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 Will wrote:
拜讀過大大各種分析以...(恕刪)
TNCAP有了之後,通常陸續會安排車型撞測。
一般來說,也不會這麼快。
可能要等新車上市3~6個月之間。
福特國產車送歐洲實驗室測試,這個流程其實不少。
把這個當作福特國產的既定流程看就行。
車測的成績,就要排隊了。
小改款應該有機會再測。
不過,台灣相對海外沒有的"客貨認證"車型的測試,也不會是使用人買車後解鎖那支鐵桿後的條件。
同樣也僅能供參考用。
CRV-MK5或MK6因為變大隻,大到已經不用取下客貨認證後艙那根鐵桿,兩者間差異肯定會有的。
而歐系車,即便是大改款將推出的VW New Tiguan ,尺碼也不會是CRV-MK6屁股後艙這麼大桶。
現行KUGA MK3與3.5代既有基礎下,能擴充的可能性是0。
福特六和不可能自己設變原車的安全車體結構,必須歐洲福特有設變,台灣才會跟進。
在同一世代基礎下,很難去要求這點能做出革命性的改變。
如果純客車認證能達歐洲測試狀態,就很不錯了。
客貨認證車型,應該難有變革---不負責任猜想。

如有設變結構,福特六和推出改款車,應該就會針對這點做廣宣補強來推展。
也能避免成為它牌攻堅的軟肋處。
但新車上市並沒有看到這些,通常應是沒有設變其車體規格,通常啦!
這如果是馬自達,商企那邊大概率就掏出一大疊40幾頁的新車產品介紹含改款工程更新、改善項目,一一對外廣宣,提供給媒體朋友加大力度說明。
也得看老外福特車改款,是否有提供詳細的新產品指導說明給台灣福特六和,商企才會比較了解產品實際有哪些變革,不然自家產品,非開發端人士通常也是很狀況外的,在汽車各品牌廠內都很常見的。
我們這種咖是從設計、研發、產品端出身,就好奇寶寶,不自覺就是會對新車上下其手,妹子可以擺一邊,車子愛撫樣樣摸透透,汽車設計開發人士本身就該是這種怪咖。
但不能用我們設計開發者的思維套用在車廠商企業務、財務端人士,這對他們來說,是有門檻的。

真的願意看福特產品,應該去深入了解KUGA MK3測試成績較弱的部份,之前與國產CRV輸分項目差不多,
一般使用狀態下,或將客貨認證解鎖恢復到正常母廠原設計,應該兩車都能取得海外母廠既定的成績。
Brown Will wrote:
歐洲測試到底是「客車」、還是「客貨車」不重要,重點是「安全輔助」成績沒改善,依舊不安全
看似客觀中立的內容,這段話打翻所有評論。
安全輔助是次要重點,實際上碰撞是主菜。
假如六和這次是「客車」測試,肯定會接近歐洲NCAP的碰撞成績,注意!僅限於碰撞。並不是星等。
六和的新聞稿寫得洋洋灑灑,個人推測是「客車」版本。因為「客貨車」不可能會成績優秀。所以六和新聞稿刻意不提送測版本,有以偏概全的成分,誤導消費者認為是全部車型適用。
連NCAP最主要重點測試項目是什麼都不清楚,怎麼好意思指著對方鼻子調侃呢?
「安全輔助」成績沒改善,依舊不安全。這句話是歐洲NCAP精神的話,請教沒把「安全輔助」項目列入評分項目前的歐洲NCAP或IIHS是在評鑑什麼?
內文搜尋

X